摘 要: 在學校教育現代化中,教師是教育的關鍵:因為教育現代化的學校需要高素質的教師,有一支專業化且充滿教育智慧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發展中最重要的資源,決定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是教師,引領教師走向“四慧”,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教育現代化 慧德 慧能 慧心 慧黠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教師是教育現代化的主體,教師的現代化,影響學生人格的現代化,影響學生的社會化水平。學生的社會化程度越高,他們就會更具有創新意識、獨立的人格和個性,才能真正適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實踐證明,要達到以上育人效果,教師要有教育智慧,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工作的執著熱愛,對學生的大愛,對課堂創造性駕馭和靈活機智應對的綜合能力,即慧德、慧能、慧心、慧黠。
一、慧德:人格滲透之“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所謂慧德就是教師不僅要師德高尚而且要專愛教育事業,如老一輩的國學大師季羨林,教育家葉圣陶、陶行知等都是慧德融于一身的典范。他們通常具有“三心”:即“上進心”、“平常心”和“陽光心”。
1.“上進心”:即對教育有一種事業心。首先,應該熱愛教育事業,樹立忠誠教育、教書育人的信念。其次,教師應當善于學習,與時俱進,走在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前頭。因為教育現代化不僅需要教師擔負教書育人的重任,還必須有真才實學,掌握最先進的教育現代化理念和專業技術,如淵博的文化功底、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2.“平常心”:對個人的功名利祿要有平常心。教師職業注定是清貧而寂寞的。慧德型的教師把教師職業當做一項事業而不僅是一個飯碗,只有把教育當做一種創造性地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而不是一種負擔時,才不會因社會的功名利祿的影響感到煩惱和悲傷,更不會產生職業倦怠。如此方能因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而感到內心平靜與滿足,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大環境中,這份堅定和平常心尤顯珍貴。
3.“陽光心”:慧德的教師要有開朗的性格、富有激情,能給學生生命力。性格決定命運。教師性格開朗易使師生關系融洽、輕松,學生敢于、樂于和教師交往。同時情緒能傳染人,氛圍能感染人。如學校教育過程中,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如文體活動、社會活動、學科競賽活動……慧德的教師會帶領學生積極參加這些活動,并盡力做一個開放的教育者,而不是封閉的教育者。在活動中時刻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較好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育現代化這個多彩的活動中,這種“無形的人格魅力”是學生非常渴求和期盼的,是學校文化引領中最“無形”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滲透力量。
二、慧能:高效課堂之“魂”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有經驗的校長,他所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問題就是課堂教學。”在實施教育現代化的今天,沒有課堂教學行為的變革,就沒有新課程目標的真正實現;沒有智慧型的教師隊伍,教育現代化的落實就只能是一種形式。慧能型的教師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教學智慧、課堂智慧、組織智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掌握能力。
1.教學智慧: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材施教,在教學中體現為獨特的以生為本。上課時,教師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固有的基礎和能力,設定相應的目標,制訂相應的計劃,作為課堂教學的前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受到重視,不會因答錯題、說錯話、沒完成作業、犯點小錯誤而受到教師的歧視和“另眼相待”。學生在教師心中都是一樣的,都是需要澆灌的花朵。因為慧能型的教師深諳“凡為教,目的是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2.課堂智慧:學為己用。慧能型的教師首先會較好地利用教育現代化專業技術靈活地教育學生。如:信息技術的運用、場地的運用、實驗器材的運用、家長資源的運用,等等。有針對性地教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應用。因為他們清楚知道:懂得的東西再多,不會應用也白搭。理論要聯系實際,理論要結合技術,理論要運用方法。所以,他們重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傳授,而不是“照本宣科”。其次,較強的邏輯能力和機智幽默的應變能力。課堂上的情況瞬息萬變,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應變能力。慧能型的教師可以利用扎實的知識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知識大門,讓學生把上課當做是種享受而終身受益。
3.組織智慧:高效課堂。慧能型的老師的內心和課堂都進入自由的境界。不管他所教的內容是熟悉或陌生,不管他所任教的是英語、語文、數學、科學或歷社,他都可以將自己頭腦里的信息和現有的內容物結合起來,與學生在課堂上自由互動,并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思路,靈活掌控課堂的節奏,即使拿他人的課件或者參照一些名師或同事的做法,也能做到活學活用。這就是慧能型教師的“自由”,游刃有余、高效的課堂,再加上對學生的尊重和有效溝通,學生就能開心、高效地學習,自然收獲的是較強的能力和好習慣,課堂有如此組織智慧,教學效果定會扎實有效。
三、慧心:學生快樂之“泉”
上善若水,大愛無痕。師愛是學生快樂之“泉”,是春之雨,夏之風。慧心的教師能用一顆真誠的慧心,不斷喚起學生對于未來熱烈的憧憬與向往,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快樂健康成長。
1.用愛的方式傾聽:沒有傾聽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慧心的老師會愛每一個學生,不因為自己的好惡偏愛而嫌棄任何一個學生。他有最廣闊的胸懷和最敏銳的指導力,使學生的天性得到最完美的發展。他的學生也許不是學業最突出的,但一定是潛能得到最大限度挖掘的。
2.用愛的智慧賞識: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個學生都有長處,他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發現和表揚。慧心的教師會用愛萌發他們學習的信心和愿望,用愛激發他們進步的潛能和希望。
3.用愛的藝術包容:懂得包容更是慧心的教師的必備素質。有愛的老師要容納學生的一切,既從心底為學生的進步高興,又從心底原諒學生的過失。學生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因為他不處罰學生,也不是因為他不和學生發生沖突,只是他從不傷害學生的自尊,總是讓學生能感到愛有暖意,更有動力。
四、慧黠:家校社關系之“翼”
教育現代化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要讓人民滿意,就必須讓家長滿意。要讓家長滿意,單靠學校的外力是很難將工作做到細微入心的。如訂《小學生天地》、做校服、其間一些不可預料的安全突發事件等,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不同的雜音,如果沒有顧全大局、集體觀念的慧黠型教師調和這些工作,則學校的工作也將面臨一種尷尬局面。慧黠的教師一方面可以教書育人,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行為和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可以融洽與家長的關系,不斷調整工作方法,衡量工作中的利弊,是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協調關系之“翼”,是學校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最好“潤滑劑”。
1.公平處理學生矛盾,做家校有心人。學生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在學校生活是否開心。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或與同學、教師、職工、社會各方面偶爾產生矛盾、甚至發生沖突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處理涉及學生矛盾的時候,在態度、方法與結論上充分體現平等、合理與公正的要求,讓學生心悅誠服,使家長信服,做好家校有心人,才能確保班級和諧、校園和諧。
2.合情對待家長意見,做家校的貼心人。慧黠的教師深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與老師是平等的,只不過是不同場合的教育者而已。他不會因為學生在學校表現不好,一味地批評家長,怪怨家長家庭教育不力,甚至把家長當成批評的對象,或對家長大發脾氣。他會尊重每一位家長,在溝通過程中多報喜、巧批評。只要發現有閃光點,就打個電話、發條短信讓家長知道,對其進行表揚,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因素,共同探討教育方法,虛心向家長學習、請教,充分利用學校中的校訊通、家訪或見面商談,爭取他們的配合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真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總之,教育現代化要求教師成為智慧型的“全才”,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現代化需求。智慧型教師需要在不斷學習、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中形成獨特的智慧。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更需要學校在此做進一步的引導和培養,方能達到教育目的。我們真心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能看到一大批智慧型教師不斷充實教育隊伍,為早日實現潛江教育現代化創造更好的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