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校教育并非教與學的相互作用,而是一項充滿情感性的藝術實踐工程,其間充滿“人際關系”(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在這種師生關系中,作為一種內動力,情感因素能夠發揮“催生劑”、“黏合劑”和“膨化劑”的正強化作用。既然如此,教師應如何積極有效地調動教學活動中的情感藝術因素呢?本文結合高中體育教學實踐與思考,對此做拋磚引玉之論。
關鍵詞: 高中體育教學 情感藝術教育 以生為本
現代認知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校教育中,對課程教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主要分為智力型和非智力型兩大類別,后者又稱為情感性因素。所謂情感,就是人們對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一種體驗和評價。它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因素,積極性情感對于人的行為實踐來說,在指向、穩定和強化等方面往往能夠發揮正能量作用。那么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又能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情感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情感因素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意義
首先,相對于教師來說,情感生活的核心就是熱愛學生。教師表現出來的摯愛和期待等情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勤奮刻苦、頑強學習的內在精神。熱愛、關心和嚴格要求學生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具體來說,就是教師一方面要熱愛學生,深入了解學生,高度信任與尊重學生。另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學生,不選擇、不淘汰、不拒絕學生,不遷就和放縱學生,嚴格要求和引導他們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前進。其次,相對于現代中學生而言,他們大都成長在龍子鳳女的生活學習環境之中,普遍帶有“90后”、“00后”的社會特質,再加上傳統意識和應試教學等習慣性影響,高中階段的學業負擔比較重,他們對于體育等“豆芽課”、“不考課”難以真正重視起來,因此以愛為核心因素的情感教學就顯得越發重要。再次,從體育課程自身來說,它是一門以體能和技能訓練為主要形式的基礎性學科,不僅技術規范性強、要求較高,而且身心消耗較大,如果缺乏情感因素的滲透和融入,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必然是“雪上加霜”。與之相反,如果把情感因素積極浸透其中,則能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變相地降低他們的身心疲勞程度,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親師信道的作用,而且能夠非常有效地培養學生愛好體育的美好情感,從而形成體育課程教與學的良性發展。
二、對高中體育情感藝術教學的簡要實踐與思考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且“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第斯多惠語)開展高中體育情感藝術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努力構建民主和諧的體育教學關系。一是要始終秉持“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新課程教學理念,無論體能技能訓練或者理論知識教育,還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養與發展,都要真正體現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逐步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和諧教學的基礎和核心。二是要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積極培養學生愛好體育運動的真情實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理性思維和辨識能力,如果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其中的情趣、意義和好處,則必然大大增強體育課程及其教學活動的吸引力和魅力。如通過講述體育鍛煉對人體發展的益處,向學生介紹體育明星的成長歷程和輝煌業績,說明體育發展對于國家發展的意義和奧運會舉辦的重要性等,則必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情感。三是針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差異性,積極有效地開展因材施教活動,并始終堅持以激勵性為主的學生評價和學習評價機制,源源不斷地輸入活性元素,逐步增強學生的進取意識和成功信念,從中獲得江海細流、千里跬步的效應。
2.努力開展強趣高效的體育教學活動。體育課程以訓練活動為主,身心消耗相對較大,這與現代中學生的薄弱意志有些不相適應。對此,如果依然采用傳統教學那種簡單機械又缺情少趣的模式,則難以走出“一高三低”(高消耗,低情趣教學、低效應活動、低層次發展)的困惑境地。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類途徑和藝術手段,積極有效地開展寓教于樂、事半功倍的教學活動,以努力提升體育運動的情趣和效率,不斷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基鋪路。如開展體育與語數外、史地生等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活動,以取得“1+1>2”的綜合性教學效應。再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需要,把游戲等各類形式融入其中:在中長跑等田徑項目運動中,可把簡單機械的訓練活動轉換為各類變形跑等;把球類等技能性訓練轉化為學習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充分發揮和不斷放大“以賽激趣促學”的效應。此外,積極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作用,有效突破“替身式跳遠”、“團身側空翻”等技術重難點,讓學生在對照訓練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努力培養協作進取的體育意志品質。體育教學的全部內容和意義就在于,除了要對學生進行體能和技能方面的訓練與培養外,還要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與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二者可同時經營,但后者顯得難度較大且更為重要。比如,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等長距離跑的項目訓練,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意志品質。隨著學生意志力和挫折忍受力的不斷增強,他們對于復雜事情的分析會更加全面,而對于挫折性情境的適應力、忍耐力和沖破力也會越來越強。再如,積極開展“越野探險”、“迎面接力”和“開火車”等跑步活動,有效創設“投籃入筐”、“擲沙包”等投擲游戲情境,可以發揮開智益能的教育教學效應。此外,在各種球類等群體性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善于合作的體育精神和優良品質;在體育小組學習活動中開展幫帶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帶頭發展、共同進步”的共創意識,在善教樂學中發揮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不斷增長技術,又要促使他們更多地獲得情的感染、愛的激勵和美的享受,努力在和諧美好的體育教學中貢獻應有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