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一直讓人們無法忽略,其學習的難度系數高。根據新課改后國家對數學科目的最新要求,數學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關愛,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和能力。因為高中數學中的絕大部分知識都與初中數學知識有聯系,所以數學教師可以將初中數學知識作為授課基礎,引導學生進一步加強數學學習。本文從這一角度整理和分析了高一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高一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一數學 教學效率 提高方法
從內容上來講,高一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其難度系數高、概括性強、想象空間大、抽象性強,經常讓人覺得復雜難懂,且枯燥乏味。為了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在這種情況下有所提高,我總結多年數學教學經驗,就怎樣提高高一數學質量談談看法,希望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1.學習策略,更新調整
初中數學內容和教育任務多以基礎性和引導性知識為主,教師在選用教育方法時經常選用直接、簡單的方法,但是高一數學知識所涉及的范圍和難度都明顯增大,因此教育方法的選用變得更復雜。面對這種新情況,學生應及時作出反應和調整,盡快適應新環境下的數學學習。
引導法是高中數學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時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應用這一方法,學生進入數學學習的狀態更快,效果更好,更輕松。數學教師應當從多個方面對學生數學學習進行引導,例如、審題和分析、思考和理解、計算和應用,等等,這些解題步驟都具有極強的技巧性和靈活性,都是高中數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高一學生剛剛進入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采用自學思考法、指導探究法、問題探討法、類比實驗法、假設推理法等都對學生數學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能力訓練也是高一數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高中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能力,強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應當一方面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瀏覽完數學題目,并分析和整理出題目所包含的具體內容,為解決數學問題做好準備工作。另一方面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習慣,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學生應當形成善于思考、積極提問、專心聽講等優良的學習品質,做好數學預習和復習工作,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及時吸收教師所傳授的數學知識。
2.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數學屬于理工類科目,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是數學科目學習的基礎和保障,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學生該方面能力的培養,在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和加強學生實踐訓練的過程中,更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數學教學模式是千變萬化的,既可以采用傳授、講解自學等方式,又可以采用實踐、討論等方式,教師在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時,可以選用提問和解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他們的求知欲望強,會主動、積極地探索和發現。
3.教材內容,相互聯系
初中數學是高中數學的基礎,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初中數學的重要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需要對課本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再通過加強性的學習,基本上就能取得好的數學成績,但是高中數學的教學與其有很大不同,學生除了要全面掌握數學課本內容外,還要分析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初中生學習數學時更喜歡圍繞教師、跟隨教師,不會將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對學習數學時產生的疑問不進行過多的思考和探究,最后導致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為了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高一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將數學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取得良好的數學學習效果。另外,教師不應當根據教學經驗盲目、武斷地評定數學課本的優劣,而要從其內容的新穎性和實際性出發理解教學內容。高中數學的知識結構較復雜,難度不是初中數學可以比擬的,因此,教師應當盡量組織學生進行有特色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活動,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
4.教學方法,合理調配
首先,結合高中學生的發育特點和思考方式,教師要有計劃性地分配教學任務,讓所有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維都得到發展,全面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
其次,教師應當做好高一數學知識的總結和歸納工作,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有選擇性地進行數學學習,完成數學任務。建立科學的數學知識體系,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建立一個龐大的數學知識系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進行基礎性的學習,更要教會學生自己歸納和總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并且復習時,找準各類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建立清晰明朗的數學圖表,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對不足的地方及時彌補。
參考文獻:
[1]胡中雙.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11(7).
[2]竺仕芳.激發興趣,走出誤區:綜合高中數學教學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