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英語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播中國文化,增進與各國青少年的相互溝通和理解,還能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選擇和職業發展的機會。學習英語能幫助學生形成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素養。學習英語能夠為學生未來參與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儲備能力,也能為他們未來更好地適應世界的多極化、經濟的全球化、社會的信息化奠定基礎。
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是使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的主要橋梁,對我國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為交際工具的英語,其首要作用就是交際。因此,培養中學階段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勢在必行。
一、中學英語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成績優異,口語表達能力極差”,或者出現所謂的“啞巴英語”;也會遇到這樣的現象:學生的口語一團糟,在設定的特定語言交際情境內,部分學生吞吞吐吐、結結巴巴,不能流利完整地說完一段話,面紅耳赤,抓耳撓腮,站立不安。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學生口語表達存在問題。那么該如何應對解決呢?
二、解決初中階段學生口語表達問題的途徑
1.培養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充分說明了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的興趣的重要性。
那么,該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特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強調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
教師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絡信息,為學生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注重激勵評價、課程資源開發拓寬學習渠道、課堂教學注重創設情境。課標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評價的運用、課堂教學的開展三個方面進行了表述,這三方面都可以理解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這就是方向,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執行。
2.糾正錯誤
這里所說的錯誤,是指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出現的語法、句法錯誤。例如:
老師:I come from Hunan.Where do you come from?
學生甲:I am come from Hebei.
老師:Is he right?
眾學生:Yes.
老師:No.I come from Hunan.Where do you come from?(老師重讀帶下劃線的粗體字,希望學生關注助動詞的使用。)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即使出現錯誤也無可厚非。教師對學生在交際中出現的語言錯誤,應注意糾偏,對學生的錯誤不冷嘲熱諷、不鄙夷挖苦,盡量保護學生的自尊,讓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又不傷害學生學習的信心。這樣的糾正錯誤策略才是正確的。但是在課堂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是:教師對回答錯誤的同學不作任何評價,而對那些與自己標準答案靠得很近的同學大聲說好,這不能不說是教師教學策略上的失誤。
3.完整表達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完整表達的習慣。哪怕一節課只說一段完整的話,或者每一個口語交際的環節只說一段完整規范的話,即達到要求,天長日久,日積月累,習慣就養成了,由一句話到一小段話,再到大段的話,最后達到出口成章的水平。教師要善于等待,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辦法不適合教英語。
4.因材施教
《新課標》指出: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性化的活動,學習者由于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整體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的基礎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靈活多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這其實就是教學中的因材施教??紤]學生的個性差異、個體差異、思維發展差異;考慮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采取不同方法,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對那些思維敏銳、反應靈活的學生,口語表達的標準是:力爭每節課都能完整流暢地表達;而對那些反應遲緩、進步較慢的學生來說:只要每一篇課文學完后能規范地說幾句話即達到要求。不僅要因材施教,還要分層教學,課堂教學中,對水平不同的學生,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跳一跳,摘得到”,不同水平的學生每節課都獲得收獲。
只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堅持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完整表達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