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精彩的講評是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區域活動結束之前對過程發展、幼兒行為表現進行積極過濾和催化的整合評價。在區域活動講評中,教師該如何選擇講評內容?該如何把握講評的“度”?該如何組織講評?筆者就區域活動講評內容要點選擇、講評過程鋪陳火候的掌握及其組織藝術上的做法談談粗淺的認識。
一、講評內容選擇的藝術:點的定位
1.火眼金睛,找準題點。
題點即區域活動講評內容。每次區域活動都會有五六個區同時開放,應該選擇哪個區作為講評的話題呢?一般來說,選擇的題點應是重點指導區域的內容、觀察發現的顯性問題等,但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選擇。如小班重點圍繞常規的形成、興趣情感、堅持性、專注性、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從“怎樣做”入手,一般問:今天你參加了哪個區的活動?做了什么?是怎樣做的?為什么?然后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加以肯定和引導,幫助幼兒學習基本操作方法。而大中班則重點圍繞創造性、再探索的愿望、自信心、合作交流等內容進行,可以從“為什么這樣做、還能怎么做”入手,一般問:你今天有什么新發現?它和昨天比有什么不同?你解決了什么問題等。通過幼兒的操作、比較,探索不同事物的規律,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2.把握時機,切準要點。
區域活動發展過程是題點,在過程中幼兒的表現是講評的要點,如何選擇要點十分重要。一般來說,要點的選擇總是從顯性到隱性、從一般到特殊、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做到預設和生成相結合。如小班幼兒剛開始學習用各種材料制作餃子,老師既可選擇“用什么材料做餃子皮最方便”探討折紙剪紙的方法,又可將“什么樣的餡包餃子最好”作為要點,討論“餡”應該剪成怎樣,還可以討論“用紙剪的水餃皮容易被風吹走,怎么辦”等問題。
題點和要點的選擇是講評的第一步,要求教師有一顆敏感的心和善于洞察的眼睛,抓住稍縱即逝的要點,迅速進行價值判斷,進行點的定位。
二、講評過程鋪陳的藝術:層層遞進、步步深入
1.略微展開,導入信息。
當某一活動還處在初始階段,部分幼兒還未接觸過操作材料時,教師應盡量避免過早介入,以免過早將操作中的秘密公之于眾。但為了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興趣,增強部分幼兒操作的有意性、目的性,教師可在講評時略微涉及,用驚奇、贊賞、羨慕、疑問等語氣引起大家的重視,導入信息,激起更多幼兒參加這一游戲的欲望。如投入新材料后,教師在講評中可提出:“今天誰有新的發現?”“你可是第一個發現的哦!”“他這樣做行不行呢?下次我們再試一試。”“你試了幾次,哪個最難?”在這里基本上不介紹操作過程,只是將活動的名稱、初步結果提出來,作為一種簡單信息傳播給大家,加上多種語氣的巧妙運用就對幼兒形成一種導向,使他們盼望加入活動中。
2.必要展開,提供線索。
當許多幼兒都對某一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探索結論出現分歧時,老師可將這一活動選為講評內容。當幼兒出現困難、錯誤、動搖時,如果教師不予關注,則幼兒可能出現注意轉移、懈怠或將錯就錯的現象。但由于活動尚未到完全展開程度,教師應考慮給予幼兒更多獨立嘗試、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間,不要急于提示。這時教師應注意把握分寸,提供必要的線索,或疑問,或建議,引導幼兒與材料、環境、同伴、教師互動獲得啟發,進一步尋求結果,完善作品。
3.充分展開,解決問題。
當大多數幼兒都已參加過某區域活動并具有初步心得時,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出現了,這時應解決問題、強化認識。這時的講評應充分展開,將矛盾、經驗、結果、想法全部羅列并歸類,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總結各種方法,尋找最佳途徑,從而使幼兒形成理性認識,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講評鋪陳很見功力,教師要做到略微展開時引人入勝,必要展開時提供線索,充分展開時淋漓盡致。在講評時,教師可根據內容、幼兒興趣,先將兩個內容蜻蜓點水般略微展開,然后將另兩個內容進行必要性展開,提出關鍵線索,再在最后部分充分展開某一內容,引起爭論達成共識,在高潮中結束講評。
三、講評轉換組織的藝術:同類平移、板塊跳躍
在講評時,教師往往安排多個區域活動內容,內容間的轉換和過渡需要教師認真對待。有的教師往往語出突然,從一個內容直接跳到另一個內容,使幼兒缺乏思維、語言、情感上的準備,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加上內容和形式上的零亂、隨意,不利于培養幼兒的理性思維。因此,教師應提醒自己話出有因、承上啟下,充分運用充滿智慧和思辨的語言影響幼兒,促進他們發展。
1.同類平移。
同類平移,指在講評時選擇同一類型的幾個內容為重點。這些內容有比較顯性的相同意義,逐一呈現并不突兀,更容易與結鄰式、循環法等觀察方法結合使用。如生活區中喂豆豆、戴發卡、扣紐扣等,都具有鍛煉幼兒手指協調動作、尋求方法合理性等共性要求。又如美工活動“裝飾瓶寶寶”、“裝飾盒子”等都有選用材料、工具、方法的內在目標。因此,教師選擇這些內容時,可直接平移銜接。
2.板塊跳躍。
講評時為了反映多方面的活動情況,教師經常會選擇不同類的活動,無論在區域上還是內容意義上都表現出跳躍性,這就需要教師掌握其內在邏輯性,借用轉折、遞進、并列、選擇、假設等方法建立之間的聯系,才能使這些跳躍顯得合情合理,使講評活動本身更具完整性和結構性。
講評看似簡單的談話過程,是對區域活動的完善和升華。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評價信息,靈動多元地進行有效講評,使講評成為區域活動的亮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促進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成長,從而提高區域活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