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分析了影響化學實驗室安全的主客觀因素,對現階段高校化學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探索,探討了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提出了安全教育和實驗教學融為一體的安全教育理念。
關鍵詞: 化學實驗室 安全隱患 安全教育 管理對策
一、化學實驗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化學實驗室中發生危險事故的因素很多,除化學品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外,化學實驗的高風險性及人的不安全行為都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1.人為因素。
化學實驗中實驗人員的精神狀況、知識水平、綜合素質、安全意識及操作能力等,都會影響實驗順利、安全地進行。所以人為因素是影響化學實驗室安全的主觀因素,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
(1)責任心不強: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中不僅有酸堿腐蝕皮膚、碎燒杯、試管炸,切割傷等小事件,更有類似著火、有毒氣體泄漏的大事故。這些安全事故的發生通常是量積累的結果,首先是實驗室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沒有得到重視,其次是實驗人員在進行實驗時存在僥幸心理,沒有嚴格按照規范和要求進行操作,在出現問題后沒有采取合理的解決方法,最終釀成悲劇。
(2)多人、多科目共用一個實驗室:畢業設計、大學生實踐創新等項目,大多是學生單獨進行,實驗由于受到時間和場所的限制,多人、多科目共用實驗室、共用儀器的情況很普遍,有的利用晚上或節假日實驗,由此產生的安全隱患不可忽視。
(3)用藥過量發生事故:一些實驗雖然反應劇烈,但試劑量小并無危險,用藥量稍大便會發生危險。如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反應很劇烈,但藥量少時并無危險。又如用小蘇打和硫酸反應做二氧化碳的滅火實驗,如果小蘇打和濃硫酸用量大,產生氣壓過大,會沖開膠塞,噴出酸液。
2.危險化學品本身的特點。
化學實驗室中使用的化學試劑品種繁多、性質各異。在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危險化學品主要有:(1)易燃易爆液體,常見的是易揮發的有機溶劑,如甲苯、乙醇、二硫化碳等試劑遇火、受熱或與氧化劑接觸能著火或爆炸。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險(二硫化碳閃點-30℃),即使與暖氣散熱器或熱燈泡接觸,其蒸氣也會著火,應該特別小心。(2)易燃固體,常見的紅磷、硫黃、萘等,由于著火點低,遇火、受熱或者與氧化劑接觸而著火。(3)腐蝕品,如硫酸、硝酸、鹽酸、冰醋酸等液體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固體,這些試劑在實驗室中經常用到,不小心使用會對人造成腐蝕性傷害。(4)劇毒試劑,如氰化物、三氧化二砷、有機汞等,這些物質能嚴重破壞人體生理功能。(5)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如壓縮氮氣、乙炔等,此類物質存放于鋼瓶或高壓容器中,使用中如有泄露或使用不當還會引起爆炸等事故。
3.管理制度不健全。
(1)實驗室管理制度往往比較籠統,不細致、不具體,規章制度缺乏針對性,現實中落實不嚴。或者有些規章制度內容陳舊沒能及時更新完善,已經不適應新的情況、新的問題。
(2)管理職能不明確,高校的安全往往由保衛處、校辦、實驗室等幾個部門管理,職能分工不明確,或者相互推諉,對于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統籌考慮。
4.儲存易燃物品不當。
實驗室一般使用化學藥品繁多,用量較小,一次實驗結束后,總要剩下一些暫時不用的藥品,由于沒有專庫儲存,剩余的藥品隨意存放在實驗室的角落里,時間一長,藥品變質,標簽脫落,易造成安全事故。
二、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對策
1.思想高度重視,強化安全教育是安全實驗的前提。
實驗人員進入實驗室前應先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化學實驗室的有關安全制度、實驗操作規程、常見事故的處理、化學實驗技術及應急反應知識等都可作為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內容,安全考試合格后學生才能進入實驗室。同時倡導實驗室安全文化,通過安全知識講座、安全事故分析等方式營造安全文化氛圍,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
2.科學規范操作是安全實驗的保證。
為安全地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實驗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1)所有實驗一定要按照操作規定進行。(2)做有毒、可燃性實驗時,一定要打開門窗和通風設備,使空氣正常流通。(3)有可燃性氣體參加的實驗,在點燃或加熱前切勿混入空氣或氧化劑。(4)用藥量寧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經鑒定無標簽的試劑,藥品隨配隨用,不可久置。(5)步驟多的實驗,操作順序要記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3.熟悉實驗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處理措施是安全實驗的必備。
只要我們了解各種化學實驗事故發生的引發原因,熟悉實驗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處理措施,即使偶有事故發生,也使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1)化學藥品灼傷處理:實驗室急救箱是必備,藥箱內放常用醫藥用品如:
消毒劑:75%酒精,0.1%碘酒,3%過氧化氫,酒精棉球。
燙傷藥:京萬紅燙傷膏,濕潤燙傷藥,凡士林。
化學灼傷藥:5%的碳酸氫鈉溶液、1%的硼酸、2%的醋酸、2%的硫酸銅溶液。
治療用品:洗眼壺、藥棉、紗布、創可貼、繃帶、鑷子等。
(1)玻璃割傷處理:傷口內如有異物應小心取出,用酒精棉清洗,用創可貼包扎。(2)燙傷和燒傷的處理:應立即用冷水沖洗或冷巾濕敷,這樣可以及時散熱以減輕疼痛和燒燙傷的程度,可在傷處涂上燒傷膏,如果創面較大,深度達真皮,要小心用75%酒精處理,并涂上燙傷油膏后包扎,送往醫院治療。(3)化學灼傷處理方法:如果沾上濃硫酸,切忌直接用水沖洗,(因濃硫酸遇水會產生熱量灼傷皮膚),先用棉布吸取濃硫酸,再用水沖洗15分鐘~20分鐘,接著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必要時涂上甘油,若有水泡,應涂上龍膽汁。鹽酸、硝酸等酸灼傷,可立即用水沖洗,然后進行中和處理。若被強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灼傷時先用水沖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如果酸或堿濺入眼內,應翻開眼瞼用洗眼壺加清水沖洗5分鐘~10分鐘,不要擅自用藥品中和,而是要送往醫院治療。
(2)火災的處理措施:許多有機溶劑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燒,大量使用時室內不能有明火、電火花或靜電放電。實驗室內不可存放過多這類藥品,用后還要及時回收處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災。
實驗室如果著火不要驚慌,應根據情況進行滅火,對在容器中(如燒杯、燒瓶,熱水漏斗等)發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網、表面皿或木塊等蓋滅。若衣服著火,切勿慌張奔跑,以免風助火勢。化纖織物最好立即脫除。一般小火可用濕抹布,滅火毯等包裹使火熄滅。若火勢較大,可就近用水龍頭澆滅。必要時可就地臥倒打滾,一方面防止火焰燒向頭部,另一方面在地上壓住著火處,使其熄火。
實驗室常用的滅火器材有:沙、二氧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和干粉滅火器等,可根據起火的原因選擇使用。以下幾種情況不能用水滅火:(1)金屬鈉、鉀、鎂、鋁粉、電石、過氧化鈉著火,應用干沙滅火。(2)比水輕的易燃液體,如笨、丙酮、乙醚等有機溶劑著火,可撒上細沙或用泡沫滅火器滅火。(3)有灼燒的金屬或熔融物的地方著火時,應用干沙或干粉滅火器滅火。(4)電器設備或帶電系統著火,立即切斷電源,用沙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禁止用水或泡沫滅火器等導電液體滅火。
三、結語
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細致、大量而又實際的工作,這就要求實驗室的每個工作人員認真負責任,樹立居安思危、常抓不懈的思想;要熟悉實驗室工作規范,并在實驗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努力減少各種不安全因素;要熟悉實驗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處理措施,在偶然出現安全事故時能夠恰當處置,使傷害降到最低程度,努力為師生提供可靠的實驗工作環境和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鮑敏秦,等.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問題及管理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
[2]馮華杰,等.化學實驗室突發事故的研究與對策[J].廣東化工,2012(12).
[3]唐國民,等.高校化學實驗室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10).
[4]吳巖,杜立宇,等.環境工程實驗室的綠色化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04).
[5]楊小青,等.高校實驗室三廢來源及防治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