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以學生積極參與為前提。而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小組文化建設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極強的推動作用,基于對小組合作和小組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作為班主任,我更重視,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班級小組成員的分配
根據生本理念,我把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優勢互補原則進行劃分。我班共有65人,根據學校要求每組六人,所以小組建設時我把他們分成了11個小組,由于小組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每個學生更好地學習,因此小組劃分我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重要依據,每個小組一般情況下同時具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性別、性格、單科成績等進行個別調整,實現人力資源的最佳組合。小組建立后為了盡量保持穩定,班級內很少進行大規模調整,只在期中、期末考試完之后,根據成績變化和各科任教師的意見及小組長的要求進行微調,這一微調也讓各小組成員的組合趨近完美。
二、小組長的選拔與培養
小組合作開展得如何,關鍵在于小組長的選拔與培養,首先就是小組長人選的定位,他不一定是學習最好的,但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應該是最強的,他的人緣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的責任心必須是最強的,于是我讓同學們根據這一要求在組內實行民主選舉,并把選出來的人選在班級內投票通過,如果其他組成員覺得哪個組選出來的組長不夠合格,只要理由充分結合當選人的態度再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果當選人有悔改的要求,再把這個機會還給他。小組長確定以后,我召集所有組長明確各自職責,特別讓各個組長找出各組內可能存在的問題,其實每個組長都看得出自己組內的問題學生,對這些學生,我提醒組長格外注意他們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并督促完成作業不積極的同學按時完成作業,協助教師做好輔導工作;同時要求組長領導、發動好各自組員,與其他小組開展競賽,爭取進步。
三、小組成員分工
1號:組長。組織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體人員有序進行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動,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2號:學科組長。負責各學科的學習及任務分配。
3號:衛生員。檢查組內衛生,督促組員及時打掃。
4號:紀律檢查員。負責組內紀律。
5號:記錄員。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包括獨立學習的認真程度、小組交流時的發言情況、紀律情況、討論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小組成員遇到的學習困難等。
6號:作業組長。負責各學科作業的收繳、發放和檢查等工作,并將小組作業完成情況匯報給各學科課代表。課代表再將全班作業及完成情況匯報給各科任教師。科任教師批改后對各組同學進行評價,對表現優異的小組進行加分,較差的小組扣除一定分數。
每天課外活動前,各小組匯總平日情況,教師進行審查,班主任收集各組的每日檔案卡,周五進行匯總,并將結果公布在班內黑板上。搜集好原始材料為每月評選“陽光小組”做好準備。
四、小組文化建設
小組成立以后,小組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它能極大地調動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和合作意識。
1創建組名:各學習小組根據自己小組的學習特點,創建富有個性、積極向上、朝夕蓬勃的組名,使本學習小組相互鼓勵﹑奮發向上﹑團結協作。如飛天火箭﹑暢游太空﹑創新組等。
2.形成組訓:學習小組成員通過討論選擇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組訓,以便激發學習小組的進取心和凝聚力。
3.制作組徽:制作學習小組標志牌,放置本組桌面,時刻警醒﹑激勵團隊永遠向前。
4確定目標:小組討論制定本小組階段目標和長期奮斗目標。在遵規守紀﹑行為習慣﹑學習效果﹑課堂展示﹑學業成績等方面實現什么目標,在班級所有團隊中要達到什么水平,要求目標清晰、人人明確。
五、小組評價制度
小組合作學習要想長期、有效地進行下去,最重要的是建立評價機制,我每周每月定期對小組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小組總結與反思(好的地方,存在的問題,下一階段奮斗目標等),小組成員內部評價,各小組之間的評價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及時對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正,不但完善自己,而且會意識到小組之間的合作需要成員的共同努力,培養自己對他人、集體的責任感,促使他們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同時加強小組各成員之間的緊密合作。
六、班主任組織小組學習時的點滴工作
1.明確小組長的責任與作用,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
2.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洞悉他們這一階段來在思想上、學習上和工作上的困難并及時予以解決。
3.幫助大組長,培養各學科組長。
4.適時地肯定﹑表揚﹑激勵,使他們心理得到滿足和榮譽感,激勵他們更盡心盡力地工作。
5.搞好學習小組中的結對幫扶工作。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使其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了他們的潛能,并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