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校多媒體設備的完善、電子教室的興建、校園網絡的開通,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有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一線教師在教學中進行了整合的嘗試和實踐,但由于技術與經驗有限,在整合教學中還存在“淺、單、牽”的現象。比如:為了體現教學現代化,搞“搬家運動”,把板書的內容、教參上的內容挪到屏幕上,為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找來幾個圖片輔助教學;為了指導學生朗誦,用單放機播放錄音。教師大多只會制作簡單的課件,學生的思維被課件牽著走……總之,信息技術直觀、豐富、快捷、互動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找準初中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點,充分把信息技術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豐富學習資源,形成能力發展點
語文學習中,資源權往往就是話語權。教師大多不愿讓學生擁有教參之類的資料,是因為資源的獨占可以樹立話語的權威。但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幫助學生學習的,而不是知識的霸主。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擁有必要的資源,不僅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使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產生獨到的見解,激發表達的欲望,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更能培養學生利用信息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進行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課程體系中。
對于一門新的課程,教師與學生都往往無法把握其規律和學習方法,因此,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研究性學習之窗的網站,幫助學生進行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
事實上,研究性學習是最適合在網絡中開展的。因為網絡能解決研究所需的大量資源,幫助學生建立協作小組,使教師實現個別化異步輔導,使學生與校外的專家、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聯系。
學生組成研究小組后,分工合作,在網上、圖書館查閱資料,在網上、社會上進行調查,積極收集材料,整理、加工。研究性學習之窗網站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引導進度、方法指導、制作示范、提供資料交流平臺的作用。網頁內容包括:計劃方案,理論性、應用性論文、研究方法指南、網站推薦、相關資源,其他學校的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成果,還提供學生存放資料、交流必得、互相評價的論壇。
3.信息技術促進了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互動的空間
傳統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起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書在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搖頭晃腦,“子曰詩云”。在現代化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受到挑戰:在七彩斑斕、瞬息萬變的電子圖文面前,教師只能做學生與信息系統間的組織者、指導者、研究者、服務者和協調者,主要作用在于教材開發,教學研究和評價,挖掘學習者的聰明才智,幫助學習者掌握創造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習者的生存能力。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樹立現代科學教育價值觀,以促進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借鑒先進的教法,牢牢把握網上資源豐富與學習者語文能力形成的客觀規律,創設異彩紛呈的學習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主角。社會在進步,我們的教學也在進步,在這個信息化社會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有機結合,多讓學生動手接觸信息技術知識。
4.課件的制作與使用,要立足教材,立足學生
制作課件要立足教材,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出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真正體現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輔助地位,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所選擇的素材應當自然嚴謹,恰到好處,有利于表現主題,不可嘩眾取寵,也不可喧賓奪主。課件制作還要立足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便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建構主義學派將學習過程分為情景、協作、會話和知識建構四大要素,運用多媒體可以為學生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但是制作不當也會破壞這種學習環境。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教學法,研究學習心理,理解多媒體的思想精髓,充分發掘多媒體的優勢,避免新瓶裝舊酒。
5.促進課外名著研讀,深化鞏固閱讀效果
新課程標準規定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推薦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意在課內外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的良好設想該如何落到實處呢?我們的做法是每學年指定一本名著進行研讀,初一是《西游記》,初二是《水滸傳》,要求學生按周次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在此基礎上,分別建立《西游記》和《水滸傳》的研讀網站。《西游記》研讀網頁內容包括:《西游記》電視劇和《西游記》全文,專家研究西游記的論文,網上有關西游記的精彩帖子及文化、歷史的相關資料,還有供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的論壇。《水滸傳》研讀網站內容包括:《水滸傳》全文,《水滸傳》電視劇本,大量研究水滸諸方面尤其是文學成就的論文,水滸連環畫、漫畫,相關詩詞、俗語、成語、歇后語,網上精彩水滸網站的鏈接,也有供學生交流的讀書心得體會的水滸論壇。事實證明,名著研讀網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閱讀內容,尤其是專家論文對引導研讀方向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互動形式促進了學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顯的,也是其他媒體無法取代的,為實現新課標規定的名著閱讀探索了一條有效的新途徑。
總之,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征,做到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處理好多媒體與教師講解的關系,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覺地深入教學內容的深層,不斷激活他們的思維靈感,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掘其創造潛能,實現語文教學的最優化,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