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不論哪一門學科,都存在固有的規律和技巧,地理亦如此。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培養高中生的解題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解題能力,繼而提高地理分數,在文綜考試時取得較好的成績。文章就一些高考試題探討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法,旨在培養高中生特別是文科生的地理解題技巧。
關鍵詞: 高中地理 解題技巧 技巧培養
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說:“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要是果真弄到了無法可想的底部,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庇纱丝梢娂记膳c竅門的重要性。地理學科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不僅邏輯性嚴謹,而且規律性極強,如果幫助高中生把握了這些技巧和竅門,那么在解決地理問題的時候自然就水到渠成??墒乾F階段,多數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陷入一個認知誤區,即:記憶得越多、練習得越多就能得到高分,以致很少有學生會考慮到解題技巧的重要性。地理教師必須糾正他們的錯誤認知,科學摒棄“題海戰術”,指導學生將規律和技巧當做切入點,讓他們明白習題解答重在“題型積累,技巧把握”,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地理習題解答能力。
下面筆者以2014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中的一道例題為例進行闡述,繼而為領域同行總結有效論點。例題:太陽能光熱電站(圖1)通過數以十萬計的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給高塔頂端的鍋爐加熱,產生蒸汽,驅動發電機發電,據此完成1~3題。
一、科學讀題,理清題意
審題和讀題是解答地理習題的關鍵前提,其質量將直接決定高中生的解題效率。筆者認為,假如高中生在解答地理習題時缺乏足夠的讀題能力,那么在滲透解題技巧培養工作時,教師必然會面對諸多困難和問題。若想落實本課題的目標,首先就要培養高中生科學讀題的能力。現階段,我國高中生在解答地理習題的時候,讀題意識相對較強,可以順利挖掘出題干中隱藏的某些條件,但是由于思考方向的偏差和錯誤,他們未能真正厘清題意,以致解題失誤。那么,究竟如何指導學生讀題,并正確理清習題的基本含義呢?
題1:我國下列地區當中,資源條件最適合建造太陽能光熱電站的是哪個地區?( )
A.柴達木盆地 B.黃土高原 C.山東半島 D.東南丘陵
解析:解答該題時學生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中的關鍵詞,即“資源”。從資源這個角度思考,學生就可以快速理清題意。題中指出最適合建造太陽能光熱電站的地區,看到這里時學生首先要想到四個選項中的地理位置的氣候條件,譬如: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所以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與之相比,其他三個地區由于位于季風地帶,多降雨,多陰天,太陽能明顯少于柴達木盆地,故而這道習題的答案為A。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學生只有明確了題意,讀懂了題干中的條件才能更好地解答習題。但是我國高中生讀題時往往存在以下問題:粗心大意、急于解答,導致讀題失誤。有時,盡管他們已讀懂了題干意思,但未能做深入思考,以致他們和正確的答案失之交臂。培養高中生正確讀題的習慣和能力,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師所要面對的重點課題。
二、層次觀察,拓寬視角
地理習題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邏輯性、層次性強,題意內容循環遞進。比如有的習題在審題過程中不能單純思考題干的表面意思,而是要細細分析,從層次性的角度入手觀察題干中的隱含條件,順藤摸瓜,從而把握提問的主要方向和解題步驟。但是,我國高中生在審題和解題的時候經常會忽略這一點,并望文生義地尋找答案。這種解題方法不但會嚴重降低高中生的解題效率,還會影響他們的綜合成績。指導高中生循序漸進地審查問題,解讀題意,這是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拓寬認知視角的重要手段。
題2:太陽能光熱電站可能會( )
A.提升地表溫度 B.干擾飛機電子導航 C.誤傷途徑飛鳥 D.提高作物產量
解析:該問題的四個選項中分別存在陷阱,如果學生不仔細分析,只是單純地從字面理解,就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答案,或者是得出多個答案。在按照層次性要求進行觀察時,學生首先要考慮以下方面:光熱電站的運作原理,是通過數以十萬計的“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產生熱能制造蒸汽,推動發電機運轉,所以不存在或對地表溫度的影響非常小,而且不會影響飛機電子導航,更不會提高作物的產量,所以這道習題只能選擇C。
整體來說,合理的審題和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多數高中生在解題時由于思維狹窄,思維覆蓋面小,以致解題處處受阻,顧此失彼。筆者認為,指導學生按照層次性和梯度性思考習題,不但可以讓他們把握題干中的每一個點,還可以讓解答變得更全面。
三、圖文結合,化繁為簡
地理習題多數都配有大量圖畫,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一方面要認真研讀題干,另一方面要觀察圖畫,因為很多隱藏條件都需要在圖畫中探索發現。基于上述,高中生要具有極強的讀圖能力。此外,解題時,合理地編繪圖畫和參考圖,還能降低問題的難度,讓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現階段,我國高中生在讀圖和作圖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障礙,有時很難挖掘其中隱含的關鍵點。地理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合理讀圖,讓他們在解題過程中更得心應手。那么,具體如何操作這一環節呢?以第三個問題為例:
題3:若在北回歸線上建一太陽能光熱電站,其高塔正午影長于塔高的比值為P,則(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
解析:這個問題主要考查了高中生對“地球運動中的正午太陽高度”知識的掌握能力。根據題干內容,可以指導學生繪出相應的圖像,然后將圖像和習題選項進行對比,參考其中的數據,從而得出答案。首先,在北回歸線中建造一座太陽能光熱電站,當時間達到二分日時,正午的太陽高度是66.5°,這是影子的長度≠0,影子的長度和塔高的比重P也不為0,因此選項A是錯誤的;當時間達到夏至日的時候,正午太陽高度應該為90°,這時P=0,所以選項B也是錯誤的;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43°,影長大于塔高,P>1,所以選項D是正確的。
此外,在解答地理習題時,尋找題干中的關鍵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尋到正確的關鍵點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解題質量,繼而讓解題過程變得游刃有余。但是,高中生受到能力、經驗、技巧等的制約,在讀題和解題時很難快速尋到正確的關鍵點。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必要對該環節予以重視,并使用合理的手段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在解題和審題過程中可以快速尋到關鍵點。
掌握一種解題技巧,其價值遠遠勝過解答一百道習題,這對于高中地理學習而言同樣有效。假如學生只是單純地練習地理習題,機械地背誦地理知識,則不但會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制約他們學習能力的成長。所以,地理教師有必要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滲透習題解答技巧培養,這樣不但可以加深高中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可以讓他們系統地把握地理學習規律,提高解題效率,順利克服一切困難。
參考文獻:
[1]曾慶仿.高考地理解題中的幾點技巧和規律淺談[J].新課程,2010(04).
[2]劉婉琳.“地理解題重復出錯”原因及解決方法淺析[J].科教文匯,2013(01).
[3]李玉強.高中地理解題過程中尋找簡便解法的策略[J].新課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