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郭思樂教授提出的關于生本教育的理論及他所主持的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尤其是他根據多年的實踐與研究成果,和他在多所中小學廣泛開展的關于生本教育體系的實驗研究,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受到廣大的校長、教師和家長的歡迎。寒假時我有幸詳細學習了生本教育資料,開學初我校聘請了赤峰市松山區教研室主任李凌老師做報告,同時聘請了赤峰市教育局語文教研員曲龍老師做專題講座,受益匪淺。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以生命為本的教育。通過研讀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我對這個陌生的詞語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揚生命,教要以學為皈依,讓生命自己行動。
一、主要做法
1.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自主課堂。學校在原有探索的基礎上,研究并推進“互動三連環”的生本課堂教學,“三連環”指“學→展→練”三個環節。在語文教學中,學,即學生先做、先學,側重讓學生搜集多方面的資料或進行課前的前置閱讀;展,即學生展示、交流,學生在這一環節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或當堂收獲;練,即學生練習、訓練,或進行當堂檢測,或進行片段習作。該模式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教育理念,追求課堂教學的“簡單、根本、開放、高效”,以小組交流互動為基本形式,注重教學問題設計,學生輪流主持,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
2.狠抓學生培養,改變評價機制。課堂的根本性變革需要學生的根本性改變,我們專門針對學生提出班組長和小組評價制度。班組長會上,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對學生進行如何預習、展示等多方面的培訓,并重點培養兩個主持人,為精彩主持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3.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語文教師積極配合,推進生本教育實驗進程。自生本教育自在我校開展以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假期要求全體教師自學生本教育資料,開學后先后兩次組織專家講座。實踐中,我校領導更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精心組織,耐心指導,力爭讓每一次公開課都成功,每一堂公開課都精彩。同時,讓優秀的實驗教師每人帶一兩名徒弟,從理念、備課、課堂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讓更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貫徹生本理念,多次組織生本示范課、展示課活動,并及時進行評課,促進全體教師共同進步。
二、生本教育的開展,成敗在于教師
雖然我們在生本課堂中看到教師的地位漸漸弱化,已經從傳統課堂中的前臺走到幕后,但生本的課堂不應該是教師的完全淡出。我認為生本課堂應該是對新課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個要求的真正落實: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表面上雖然看不到教師,但處處有教師的身影。學生的匯報交流,絕不能天馬行空、漫無邊際,教師應在學生的匯報散漫、觀點不清及錯誤時進行必要的引導,特別是語文老師應在無意之中將學生的觀點引導到對知識點的把握上,否則表面熱烈的背后極有可能是空談。在生本課堂中,教師要甘做綠葉,要把舞臺讓給學生,也就是“用教師的無為成就學生的精彩”。生本教育的開展,其實是為師生的共同成長提供平臺和機會。生本教育實驗的開展,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有兩個念:先進的理念和堅定的信念。沒有先進理念的支撐,工作會偏離方向;沒有堅定的信念,工作就難以長久,這應該是農村學校要強化的一種認識。
語文教學中體現生本,我認為一是要把教材當做橋梁,讓學生在學前大量閱讀相關的資料知識,在課內適時補充交流。以一篇帶多篇,讓語文從課內走向課外,真正體現大語文觀。農村學校的條件有限,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確實是個難點,但是我們可充分挖掘練習冊上的相關補充資料,讓學生多讀多積累。二是要培養學生各種好習慣,如小組合作的習慣、傾聽的習慣、積極發言的習慣、評價的習慣等。當然,這些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指導、培養。只有養成良好的習慣,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學堂、生命的課堂。
三、措施要求
1.加強“生本教育”理論學習,深刻認識“生本教育”的內涵和操作方式,勤于思考,大膽創新,探索出適合“生本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用堅忍的意志克服和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樹立堅定和必勝的信心。
2.認真鉆研“生本教育”實驗教材教法,做好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有機結合,科學設置學生前置性學習的提綱或學案,確保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目標的實現。
3.認真分析學生個性和基礎,合理安排學習小組,確保小組均衡、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小組的重要作用,
4.按照“生本教育”實驗課堂“小三部曲”:學生前置學習、課堂小組內交流、小組班級交流的要求,監督和指導好學生前置階段的學習,認真組織和開展好小組內的交流,合理調控好各小組的班級交流與展示。
5.科學掌握“生本教育”實驗的“大三部曲”:學會學習、享受學習和收獲學習。在實驗開始時,教師必須在學生學會學習上狠下工夫,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6.在重視學生前置學習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整理,建立與學生知識交流與溝通的平臺,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
7.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專業水平,加強溝通與交流,發揮同伴互助的作用,讓“生本教育”實驗健康有效地開展。
雖然目前我們剛剛接觸、實踐生本教育,隨著實驗研究的深入,一定會有那種“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著這條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精彩一定就在不遠處,那個時候,教師就會有一種“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的幸福與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