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競爭不僅是知識、科技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必不可少的是人與人的交流與合作,而人與人的交流與合作必定會選擇一種最直接、最方便的交流方式,那就是口語交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絕非三言兩語、一年半載的事情。在農村,很多語文教師在如何有效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表達上絞盡腦汁,想出一些辦法,但口語交際教學卻一直沒有擺脫單調、重復、乏味,甚至還停留在“一問一答”的教學層面上,讓語文老師有一種徒手推巨艦的感覺,到頭來雖不至于是“向來枉費移無力”,但收效甚微。近年來,多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筆者認為在口語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實現口語交際教學和多媒體的優化整合,能切實提高口語交際教學效率,真正提高農村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多媒體就如那昨日江邊的春水,使這“艨艟巨艦”“此日中流自在行”。
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促進農村學校口語交際教學的一些做法與想法,與大家分享。
一、營造氛圍,鼓勵大膽張嘴
我校相對來說比較偏遠,生活環境比較封閉,班上五十個學生,有一半連一次縣城都沒去過。而且他們的父母多半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難得回來一兩次,只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在生活中,他們與人交流的機會非常少,所以他們大多生性膽小,性格比較內向靦腆,不愿意向別人敞開心扉,不能大膽提出見解,更談不上與別人交流合作。
因此,農村教師要想有效實施口語交際教學,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口語交際課不同于平常的語文課,它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盡情表達、大膽發言。可是上口語交際課的老師依然是平時的語文老師,且大多是班主任,學生不太容易從嚴謹的語文課中跳出來,其實老師也是如此。多媒體就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如在上課一開始放點歡快輕松的音樂,或是播放有趣的Flash動畫,讓師生都能盡快轉換角色,進入自由、輕松的口語交際中,尤其是學生放下了心理負擔,心情愉快了,就會樂于思維、敢于表達了。
二、樹立榜樣,強化規范用語
任何技能的入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猶如練字要先描紅、臨帖一樣,口語交際也不例外。
尤其是農村孩子,模仿更是必需的。
農村小學生由于所處的教育環境的影響,而且留守兒童較多,大多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平時的交流少得可憐,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差。
口語交際是一門學問,需要運用者有堅實的文化底蘊和一定的口語技能,所以在初始階段就要經歷一個“臨摹”的過程,學生模仿的對象是老師。可是在農村學校中,有的教師自身口語交際的語言不太規范,不能給學生起到很好的榜樣示范作用。此時,多媒體示范實例的展示,就像及時雨,能增強學生口語交際的感性認識,給學生樹立規范口語交際的學習榜樣。
三、強化觀察,激活思維發展
口語交際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發展思維能力最理想的手段之一,也是小學生作文起始的必經階段。因此,語文課本中增加了口語交際訓練,而且每次口語交際訓練都配有具體形象的圖畫,這就為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很好的內容。觀察是思維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指導學生有效觀察,上好“口語交際”課,確實能促進兒童語言和思維的協調發展。
以前老師讓學生看圖,都是學生各自低頭看自己課本中的圖片,老師在一旁講解。學生一會兒要看老師的書,一會兒要看自己的書,注意力很難集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看著看著就走神了,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老師讓觀察哪兒,師生都很累,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今,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呈現一幅幅畫面,師生一起觀看,在重點地方,配以老師的講解與指點,這樣學生看得認真,觀得仔細,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如一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小蘋果樹請醫生》中,要求學生仔細看圖,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并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教學時,筆者是這樣有效把多媒體與指導觀察結合的:
首先,用大屏幕呈現課本中的四幅圖,教師引導學生很快辨出這是景物畫、人物畫,還是童話故事。當學生識別出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后,就要求學生弄清其中有幾種角色,是講誰的故事,讓學生對圖畫有初步的總體印象。
其次,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大屏幕上的圖,弄清圖上有些什么,各在什么位置,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根據圖上已有的事物,分析圖意主要反映一件什么事,加深學生對圖意的了解。
最后,引導學生說說在這四幅中,我們講故事時,以誰為主要人物,應以哪一幅圖為主。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深入地由此及彼地進行觀察分析。此時為了幫助學生,老師可以用手在大屏幕上指出關鍵、重點的地方進行觀察,讓學生抓住內在聯系判斷是一件什么事,確定中心思想。
多媒體與口語交際教學的優化整合,使口語交際教學的天地更加廣闊,切實提高口語教學效率。它在營造氛圍、樹立榜樣、強化觀察上,起到了切實提高口語教學質量的作用。多媒體使農村小學的口語交際教學由原來的舉步維艱變得輕松自如,這種變化真如朱熹詩中所說:“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移無力,此日中流自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