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峪關長城博物館“中華之魂——長城歷史文化陳列”展覽立面之平面構成采用了重復構成、特異構成、漸變構成、發射構成、對比構成和密集構成等規律性構成方法,獨具特色,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對其展覽立面平面構成進行分析,意在從美學角度出發審視博物館立面之平面構成,提供一種新的思路與解讀方法。
[關鍵詞]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展覽立面;平面構成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4)10-0014-03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新館)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新華南路,于2009年10月1日向社會免費開放。館內基本陳列“中華之魂——長城歷史文化陳列”采用多種方式展示了中國長城文化,著重突出河西漢、明長城及河西長城與絲綢之路。{1}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地域性與整體性結合,歷史性與時代性互補,在展示長城全貌的同時,突出了河西長城的歷史地位。{2}
“中華之魂——長城歷史文化陳列”展覽立面之平面構成方法運用合理,有效地傳達出了展示信息,激發觀眾對展示物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思考,并具有相當的審美價值,將展示設計功能性、藝術性和技術性有機結合,順暢表現,值得展覽執行人員進行深入研究與思考。
一、面與平面構成
(一)面的概念
面是指二維(二度)空間的概念,從動的定義出發,面是線移動軌跡形成的結果;從靜的定義理解,面是線的圍合形成的形態。面具有幅度感,由于在各個方向的幅度、比例、曲直的不同就產生各種不同的形,形是面的主要視覺特征,凡是面都具有特定的形。{3}在平面設計里,面具有兩方面的含義,即作為容納其他造型元素的二維空間的面和作為基本造型元素的面,前者指的是進行各種平面設計的基礎平面,后者指的是進行造型的平面化元素。{4}
(二)平面構成{5}
構成是一個近代造型概念,其廣義與造型相同,而狹義則是組合的意思。即從造型要素中抽出那些純粹的形態要素來加以研究。在二維平面內創造理想形態,或是將既有形態(包括具象形態和抽象形態)按照一定法則進行分解、組合,從而構成理想形態造型設計。{6}平面構成以知覺為基礎,是一種高度強調理性的活動,是自覺的、有意識的再創造過程。{7}平面構成的構成法則主要分為規律性構成法則和非規律性構成法則。規律性構成法則是指構成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有機地組合起來的法則,包括重復構成、特異構成、漸變構成、發射構成、對比構成和密集構成;非規律性構成法則是指構成元素不按規律自由地組合起來的法則,包括空間構成、肌理構成和想象構成。{8}
二、“中華之魂——長城歷史文化陳列”平面構成特點
(一)以矩形為絕對構圖基礎
1.矩形的使用:100%
實景所攝作為資料使用的53幅圖片中,均使用矩形。矩形(包括正方形)在視覺傳達上,給人以穩定、厚重、堅實、陽剛之感覺,有效地契合長城歷史文化的展覽內容,體現自西漢以來的悠久而富有內涵的長城文化。其次,矩形造型流暢簡潔,易造易行,方便陳設。除矩形外,部分圓形與曲線的運用,增加了構圖的多樣性,增強了立面的靈動性,使之更加平易近人,易于展示信息向觀眾的傳達。
2.矩形的嵌套:41.51%
展覽各分區標題及解說詞采用矩形展板,襯以白色微凸背景板,進一步凸顯文字內容,形式上,類似于傳統書畫裝裱形式,具有文化藝術美感。
(二)規律性構成法則的運用
1.重復構成的大量使用:52.83%{9}
重復構成的使用增強了秩序感,強化了視覺形象,形成了同意整體的視覺效果。
2.特異構成:11.32%
特異構成的使用強化突出了部分畫面,可增強多樣性,豐富構成。
3.漸變構成:1.89%
漸變構成具有規律性,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4.發射構成:1.89%
發射構成具有發散效果,可引導視線延伸。
5.對比構成:22.64%
對比構成強化視覺中心,增強肯定,增強畫面生動感。
6.密集構成:32.8%
密集構成相對自由的構成形式,使畫面整體視覺沖擊力增強。
三、“中華之魂——長城歷史文化陳列”平面構成特點分析
(一)比例
矩形在構成中的絕對地位更易于導致使規律性構成法則的運用;其組合適宜,使整體風格嚴謹規整。但與此同時其中規中矩的表現過于單調,顯出沉悶。缺乏非規律性構成法則,空間深度及拓展、材質肌理、創意創新發揮不足,弱化了展示物品的立體性、生動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觀眾的想象力,不利于文化氛圍的營造以及深刻文化內涵的傳達。
(二)節奏與平衡
在展覽立面平面構成中,以矩形為基礎,通過各種不同原則進行平面構成,使整個立面展示具有節奏性與動態美感。而在整體空間布局上,這些節奏和其所依附的基礎平面的“留白”,形成不同種類的平衡。節奏與平衡使其立面展示富于美感,給觀眾帶來良好的審美享受,可以有效地促成長城文化環境的形成,增強觀眾對中國長城歷史文化的理解與思考。
(三)第一重要性與不可復制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案只討論立面平面構成的問題,沒有涉及顏色這一與形狀密切相關的問題。{10}而所謂第一重要性,是指展示內容具有第一重要性,形式設計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展示內容,不可將形式設計抬高至超乎內容本身的高度,{11}抑或將二者生硬分離。
不可復制性意指本案的平面構成式樣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是屬于當時環境的一種歷史選擇,不必也不會成為某種美學標準,{12}本案只做賞析與評價案例,意在從美學角度出發審視博物館立面之平面構成,提供一種新的思路與解讀方法。
四、結語
面(平面、立面)是造型藝術的基礎,良好的平面構成在陳列設計中的運用,將會為展示信息的轉達與文化環境的營造增光添彩。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展覽立面之平面構成獨具特色,在歷史類博物館陳列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觀其利弊可知,重視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中的平面構成,合理運用平面構成法則,培養發散性思維,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將成為展覽執行人員應有的基本素養。
[注 釋]
①王蓉:《談嘉峪關長城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及資源利用》,《絲綢之路》,2004年增刊第2期。
{2}胡楊:《中國長城第一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絲綢之路》,2003年第6期。
{3}安曉波、王曉芬等編:《藝術設計造型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版。
{4}劉晶主編:《設計基礎》,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8年版。
{5}本文分析長城歷史文化陳列展覽立面,可視之為平面。
{6}楊毅柳、馬云主編:《平面構成》,西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劉晶主編:《設計基礎》,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8年版。
{8}文健、鐘卓麗、李飛天主編:《設計類專業平面構成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9}各構成法則或有重疊,總計不等于100%。
{10}顏色會影響人們對形狀的視覺認知。
{11}各類展示針對重點不同,本案重點在于長城文化展示。
{12}審美標準的有無仍是一個正在討論的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