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GDP含金量全國排第二
2014年年初,《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統計全國31個省份公布的2013年的最新經濟數據(截至2月23日),以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提供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計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為基礎,計算得出《2013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云南、江西、安徽、海南、重慶、山西、福建、黑龍江、廣西、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蘇、天津、遼寧、河南、甘肅、河北、寧夏、吉林、山東、陜西、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
京津將共建中關村科技新城
日前從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了解到,在天津市寶坻新區,一座“京津中關村科技新城”即將崛起。天津寶坻“北方水鄉”的宜人環境和高端制造等長處,將與中關村高科技研發和創業服務等優勢“雙劍合璧”,共同助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2013年11月,京津中關村科技新城規劃建設組正式組建,由京津多個部門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工作組反復溝通考察,討論方案,在新城的產業規劃中,既有天津得天獨厚的物流業和高端制造業,更有中關村引領全國的新能源、環保產業、創業服務業,將形成以智慧能源、智慧環保、智慧制造、智慧物流、創業服務為主的五大產業板塊。
六十八家單位打造跨界創新平臺
在市科委的倡議下,2月21日,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23家聯盟和服務機構發起的“首都創新大聯盟”正式成立。來自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在內的68家成員單位,將互通有無、攜手開展“產學研用”一體創新研究,有望快速實現從技術創新、產品突破到產業崛起的發展。
北京首條“空中小火車”擬今年開工
北京首條跨座式單軌線路(空中小火車)——玉泉路線有望于今年開工,2015年建成通車。2月23日,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網站對玉泉路線進行了環評公示,并公布沿線21座站點名稱。 根據鐵科院網站上關于玉泉路線工程環評公示,其是本市首條推出的跨座式單軌。該線路起于永引渠北路與金頂北街交口東北側。該工程計劃于2014年開工,2015年建成通車,總工期2年。
總部經濟占全市GDP近一半
3月7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北京總部經濟最新調查報告。2012年,全市共有各類總部企業1533家,比上年增加228家,總部企業創造的GDP為8655.4億元,占全市GDP總量的48.4%,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北京總部企業以占全市0.4%的單位數,實現了全市近6成的收入,創造了全市近一半的增加值和利潤,成為推動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底,總部企業擁有資產70.4萬億元,增長11%,占全市資產的63.5%,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實現收入7.3萬億元,增長14.4%,占全市收入的59.9%,提高了0.2個百分點。
總部企業超過八成集中在朝陽、海淀、西城、東城和豐臺區,空間聚集效應明顯。2012年總部企業吸納從業人員308.3萬人,同比增長10.1%,占全市就業人數的27.8%。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民營總部企業實力還較弱。2012年民營總部企業197家,占全市總部企業的12.9%,創造的增加值僅占全市總部經濟的2.2%,擁有資產和實現利潤則不足全市總部經濟的1%。
北京投百億資金扶持文創產業
北京將打造20個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近日在“文化創意產業領軍人才研討會”上,北京市文資辦主任周茂非表示,近期將面向社會公布北京市各個區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定位。周茂非表示,北京市每年統籌100億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項目,扶持在北京發展的文化創意企業。
“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創造者、經營者與發展繁榮的第一推動力。”周茂非說,隨著北京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市場中優秀文化人才不斷涌現,但體制藩籬依然存在,國有體制內單位多為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時間短,人才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企業也存在市場人才儲備不足,特別缺乏高端原創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等,文創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依然存在。
“十二五”期間,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發展,2012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實現增加值2189.2億元,2013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406.7億元;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收入10022億元,同比增長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