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般都采取內源融資的方式,發展初期采取銀行貸款的不多,有一些企業從政府得到過各種支持,但在銀行沒有信用記錄。隨著企業步入成長期,資金需求量增大,與銀行的聯系日益緊密,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銀行的支持,包括以后的上市,都需要銀行的介入,開展“首次貸款”對企業意義重大。
科技型企業在申請銀行貸款的過程中,由于輕資產、無抵押的特點,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銀行調查科技型企業的難度大、成本高,但單筆貸款金額小,導致積極性不高。
據測算,一般企業向國有銀行貸款,總成本在貸款金額的12.5%~14%,而向股份制銀行貸款,總成本則高達17%~18%。如果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中間還將增加評估服務,通過擔保、再擔保、貸款公司等環節,成本將進一步上升,急需一種新的模式來支持科技企業融資。
中小科技企業“首貸”新模式
統貸平臺模式創建于2004年,北京市科委與國家開發銀行營業管理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支持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北京市科委委托北京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創業中心”)為具體承辦單位。2004—2009年,國家開發銀行營業管理部(后改為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與創業中心合作,以創業中心作為統貸平臺共發放了8批貸款,累計發放貸款3.8億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城市供熱等基層民生領域,無一筆不良貸款。8批貸款共支持了4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有4家成功在海內外上市,在促進企業創新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2012年6月,創業中心與國開行北京分行啟動了第二個五年的統貸平臺合作,并簽署《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合作協議》,計劃在2012—2017年五年間通過該平臺發放貸款10億元。此次合作主要是通過建立中小企業科技融資統貸平臺,打造政、銀、企合作的新模式,批量支持首都科技型中小企業。
用“批發”方式解決“零售”問題
統貸平臺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統貸統還。通俗點講,統貸統還模式就是以融資“批發”的方式解決“零售”問題。國開行通過與創業中心合作,由創業中心設立統貸平臺,科技型中小企業向統貸平臺提出貸款申請,國開行再給統貸平臺提供統一授信,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在統貸平臺中,平臺承擔主體也就是創業中心受重點監管,不會存在貸款資金挪用、擠占、提高利率等問題和風險。
統貸平臺模式是開發性金融在中小企業貸款領域的充分體現,是按照“以統一的標準模式解決千家萬戶的共性問題,以批發的方式解決零售問題”的理念,構建的與中小企業授信特點相適應的集中和批量處理的業務服務流程。該模式通過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組織增信措施,將銀行資金引入科技領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彌補了銀行人員不足及對高科技領域了解不夠的缺陷,促進中小企業業務擴張,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政府增信。“統貸模式”將國有政策性銀行的資金優勢和科技主管部門的資源優勢有機結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獲得統貸平臺支持的企業,必須是已經獲得國家或北京市科技計劃支持的企業,這一類企業往往是研發能力強、技術水平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較好的市場前景,但是流動資金短缺、可抵押資產少,按照傳統的銀行評估方式,難以獲得貸款。通過統貸平臺,科技主管部門對企業的技術水平、創新能力有深入了解,能夠為銀行評估提供有力支撐,降低信貸風險。另一方面,統貸平臺也可以通過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方式,在管控企業研發進度和項目執行的同時,協助銀行和擔保公司掌控企業信貸資金使用情況。在降低金融機構工作成本和貸款風險的基礎上,也提高了企業自身的信用能力,使更多企業實現“首次貸款”。
貸款周期長、額度高。統貸平臺的貸款類型以流動資金貸款為主,但期限較長,一般可以達到三年,這與一般商業銀行一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有本質的區別,也是針對科技型企業的客觀需求量身定做,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研發和生產經營的階段性資金需求。貸款金額大,單筆貸款額度可達300—3000萬元,符合條件的中關村企業最高可貸5000萬元,能夠解決企業絕大部分資金需求,使企業能夠有條件更加專注于創新和市場拓展。
反擔保條件寬松。統貸平臺在擔保模式上也進行了創新,在原有固定資產擔保的基礎上,結合科技企業的實際特點,放寬了反擔保種類,將知識產權、應收賬款、股權、股東個人連帶保證、政府科技計劃撥款保證等納入反擔保條件,擔保公司的風險敞口最高達到60%,可以有效保障貸款的資金安全。
通過一年多的實踐,第二輪統貸平臺共支持7家企業,完成貸款1.3億元。目前貸款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截至2013年底,7家企業的資產總計15億元、銷售收入總計7.3億元、凈利潤總計5636萬元、納稅總計2843萬元,比2012年同期分別增長26.62%、12.48%、40.11%、19.48%,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仍需探索新業務模式
總體上看,統貸平臺的中長期貸款可以有效解決科技型企業的資金需求,增加了企業信用。但也存在融資成本高、擔保手續繁瑣等問題,應該進一步完善。
探索降低企業的融資總成本。在下一步工作中,對于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風險指數低的企業,可以探索利用風險備償金代替擔保,由風險備償金進行直配等方式,縮短企業融資周期,降低企業融資的總成本。
探討股權質押等新模式。實際業務開展中,要結合企業的特點,探索設計新的業務模式。比如對于一些實物資產不足,難以進行反擔保,但發展前景較好、已通過股改并愿意提供股權質押的企業,可探索擔保公司的機制創新,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給予更高的風險敞口,加大對這一類企業的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