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作新聞標題,獨特的、精彩的新聞標題,能為報道增色,為報紙添彩,同時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注意力。
【關鍵詞】新聞標題 準確 傳神
新聞記者尤其是編輯,恐怕都有這樣的感觸:寫平淡的標題易,作精彩的標題難。常常有記者對筆者感嘆說,報道寫得輕車熟路,臨到寫標題則“江郎才盡”。不僅是記者,編輯不也常有這樣的苦惱嗎?問題是,職業決定了這是一個躲不開、繞不過、必須做的事、必須跨的坎。20年的編輯職業生涯,筆者從一個怕作標題、硬作標題到喜歡作標題并逐漸形成有自己的特色,感觸良多,積累了一些心得和體會。回望這個過程,固然需要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得真心喜歡你所從事的職業,把作好標題當作一件有趣的事,快樂的事,如此,才能樂此不疲,不會在絞盡腦汁一籌莫展時臨陣放棄。
一、擅標題者善“點睛”
凡事依賴搜搜搜 獨立思考瘦瘦瘦
近九成網友承認自己患上“搜索依賴癥”,66.0%的人認為源于“不用費力思考”,僅8%的人會“自己思考”
(2012年1月9日 浙江工人日報一版)
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及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正因為如此,一些人面對一個提問、一部電影、一位剛剛認識的朋友,甚至路邊一只貓是什么品種,都要上網搜索一番。有機構對此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有近九成網友承認自己患上“搜索依賴癥”。筆者在采用這篇新聞調查稿時,對此現象概括為“搜搜搜”與“瘦瘦瘦”,以準確的概括,簡潔的表述,讓新聞的內涵與外延得到了充分拓展。同時,將“搜”與“瘦”這兩個諧音字巧妙地用在一起并重復三次,增強了新聞標題的藝術表現力和沖擊力。在這里,“瘦”字的運用無疑是“點睛”之筆。
同樣,筆者所作的另一則標題:“風光令人心醉 旅途讓人心碎”,有異曲同工之處。旅游本是件快樂的事,但由于在旅途中的被宰被騙,結果旅游成了傷心事。這里的“心醉”“心碎”反差強烈,起到了畫龍點睛效果。
二、擅標題者善“渲染”
最是一張張掛滿汗珠動人的臉
——聚焦40℃高溫下的高速路政隊員
(2013年8月9日 浙江工人日報一版)
每年的夏天,浙江大地驕陽似火,是勞動者最為辛苦的時節。作為面向工人的報紙,這也是我們每年報道的重頭戲。采寫這樣的報道和作這類報道的標題,必須與勞動者是零距離的,分擔分享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喜與憂、苦與樂。如此才能寫出感情真摯、情感豐沛的新聞報道及標題來。標題只是截取高溫下高速路政隊員工作中臉部的一個細節,定格為一個畫面進行烘托與渲染,標題通俗簡練,形象生動,場景感人,起到了謳歌勞動者烈日下依然堅守崗位認真工作的精神風貌。當然,渲染貴在恰到好處,不能有損新聞的真實性。
2010年我們曾對在高溫下的勞動者做過全方位的系列采訪報道,共十六篇,這里選擇筆者所作的幾例標題:
1、騎著“馬兒”和“綠衣使者”一起——(肩)
在滾燙的路面走街串巷(主);
2、他們在“哎呦嘿”中負重前行(主)
親歷搬家工人的汗水人生(副);
3、扛一噸水,爬上萬個臺階,送水工們——(肩)
每天流的汗水可裝上一桶(主);
4、驕陽下提著飯盒“馬拉松”(主)
外賣送貨員每月要跑1000公里(副);
5、 1600攝氏度爐前煉就的偉岸“金剛”(主)
親身體驗一線鋼鐵工人堅守生產(副)。
三、擅標題者善“理性”
水價“叫漲”一片,百姓有話要說——
不怕合理漲“水價” 就怕漲價“有水分”
(2009年10月21日浙江工人日報一版 標題獲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2009年,提高生活用水價格的傳聞此起彼伏,這讓不少市民坐不住了。在接受采訪時,他們表示:成本高不能成為自來水提價的理由。一些工廠排放污水,難道這些污水處理費用,也要我們老百姓來埋單?污染水治理的費用不應轉嫁到普通老百姓身上。也有市民對水價上漲表示理解,但表示,即使要漲價也要漲得明明白白。自來水價格上漲不能隨意,一定要公開水務企業的成本,讓我們老百姓都知道。
寫報道的記者初擬的標題是“水價格漲價傳聞此起彼伏(肩題)老百姓難以接受頗多怨言(主題)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記者所擬標題欠準確。如何將新聞事件客觀地體現在標題上呢?筆者在進行理性分析后覺得,這類稿件做平衡性的標題較為合理妥當。對此,筆者巧妙地將漲價的合理與不合理同時在標題中用合理漲“水價”和漲價“有水分”平衡地表達出來,客觀公允,而且是從被漲價者老百姓的口中說出來,讀起來自然樸實、巧妙貼切又瑯瑯上口。
筆者所擬的另一則標題:“無意對錯勝負 有關尊師重教”,也是在對“教師節擬改日期引發激辯”的新聞在經過理性分析后,認為教師節改與不改并非是最關鍵的“新聞眼”,透過現象看本質,著力點應放在“尊師重教”上。
四、擅標題者善“提升”
“拼爹”鵲起 公平飲泣
調查顯示,66.2%的受訪者認為“拼爹”現象嚴重,首要原因是“正常奮斗困難重重”
(2013年8月20日 浙江工人日報一版)
2013年,“拼爹”是一個社會熱詞。特別是時下正值所謂“最難就業季”,不少年輕人有“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感慨。對此有媒體做了一個在線調查。筆者在采用這份稿件時,將原先“66.2%的受訪者認為‘拼爹’現象嚴重”的主標題放在副題的位置,代之以“‘拼爹’鵲起 公平飲泣”作為主標題。這樣一改,不但提升了這篇新聞調查稿的內在價值和社會意義,同時在短短的八個字中,將這種現象進行了歸納與判斷,并作出了鮮明的導向。這里,“鵲起”與“飲泣”反差強烈、對比鮮明,并伴有一邊是“拼爹”者成功后的“興高采烈”,一邊是“ 屌絲”們無爹可拼,上升通道被堵后“暗自垂淚”的畫面感,相信這則標題可以第一時間抓住讀者挑剔的眼光。
筆者在另一則新聞標題上也采用了類似的“提升法”: “新聞也許‘斷頭’ 監督不能爛尾。”當前一些涉及公共安全、社會公平等方面的社會熱點事件,公眾密切關注,渴望及時了解真相。但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門總是不能及時有效地公布相關信息、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有時甚至是“捂”住真相、“堵”住追問、“拖”住處理。對此筆者用“斷頭”、“爛尾”將這類現象作了準確通俗又形象的提煉,并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加以入題,簡明而又深刻。
五、擅標題者善“引用”
“一卡”當關 “欠夫”莫開
義烏試行建筑工人勞動關系和諧卡,實時監控民工工資發放
(2011年9月5日 浙江工人日報一版)
欠薪問題一直伴隨著外來務工者,尚未根治。但義烏在2011年9月,所有的建筑工人就拿到了一張“一卡通”,工人們用這張卡領工資、“刷卡”上下班,而監管部門則通過這張卡,實時監控工資發放情況。這一舉措在全省尚屬首次。有了這張卡,拖欠民工工資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筆者在作這則報道的新聞標題時煞費苦心“數易其題”,但一直不滿意,最后靈機一動,不如去古人那里刨刨食,果然在李白那里成就了筆者自認為還算精彩的標題。
中國文化悠久燦爛,經典詩文如恒河沙數,是取之不盡的寶庫。顯然,這則標題是借用了李白的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來,筆者只是做了一下“搬運工”,一則形象生動,與報道內容十分貼切的標題馬上躍然紙上,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可見在作新聞標題時善于“引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 ,往往可以增強說服力,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在新聞標題上最好不要全盤照搬,還是要根據報道內容進行“巧改巧用”,才能轉化成自己的創作成果。
六、擅標題者善“幽默”
出門鈔票“厚篤篤” 歸來錢包“癟塌塌”
高速收費已成出行重負,收費過高、超期收費與收費期限不公開是高 速路三大問題
(2013年9月3日 浙江工人日報一版)
高速公路讓人們出行越來越方便,但一上路就遭遇頻繁收費卻讓許多人頭痛。很多公路不僅違規增置收費站,還存在收費里程“注水”和超期收費的情況。從浙江去太原,光過路費就要1000多。其實關于高速公路不合理收費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因此在做這類報道的標題時,筆者也不想“炒冷飯”,于是作了個自嘲式帶點冷幽默的主標題。這類標題的最大優點在于它收起本該批評的鋒芒,讓人在自我調侃中生發出許多思考與道理。筆者在標題中巧妙地運用了老百姓的兩個日常用語——“厚篤篤”與“癟塌塌”,含蓄地指出了其已成為百姓出行重負,并用強烈的反差,形象揭示了其中的非合理性,引人深思。□
(作者:浙江工人日報新聞中心編輯)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