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信息傳播電子化、數字化的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對晚報都市報的沖擊呈現不斷加劇的趨勢,分流了其讀者群,搶占了其廣告市場,這對從一出生起就被推向市場化的晚報都市報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在這種環境下,創造了近二十年輝煌業績的晚報都市報怎么辦?與以前的粗放式增長相比,晚報都市報已進入內涵增長期,進入了比拼耐力和綜合實力的“相持階段”,這對辦報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關鍵詞】新媒體 創新 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時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①。而在“家家都有互聯網,人人低頭看手機”,信息乃至新聞傳播電子化、數字化的新媒體時代,作為黨和政府重要喉舌的傳統媒體,靠紙張噴涂油墨的晚報都市報如何適應新形勢,不斷壯大主流聲音?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和認真考量的問題。
一、晚報都市報面臨極其嚴峻的形勢
當前,隨著數字化、信息化和移動終端的越來越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再加上辦報環境的日益收緊,晚報都市報的影響力受到的挑戰日益嚴峻。
1、新興媒體已逐漸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新媒體的沖擊,特別是微博的迅猛發展,給晚報都市報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報紙喪失了第一時間發布權,也喪失了第一波的評論權。3G的普及、無線網絡的發展和手機應用的創新促成了我國手機網民數量的快速提升,手機已經成為最大的上網終端,讀者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2014年1月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18億,全年新增網民5358萬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億,年增長率為19.1%,繼續保持上網第一大終端的地位。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遠高于其他設備上網的網民比例,手機依然是中國網民增長的主要驅動力②。
許多人已將新興媒體作為獲取信息的首選渠道,在相當程度上分流了紙媒的讀者群。2014年4月21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包括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達到50.1%,首次超過半數③。
2、對平面媒體的要求更加嚴格,標準更加苛刻
因為報紙是白紙黑字,更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因此歷來被認為是政治的晴雨表。這從某些方面限制了報紙施展拳腳和特性發揮。而新媒體的快速蓬勃發展,突破了原有的新聞操作方式和管理方式,進入了“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通訊社”的自媒體時代,對其管理有個摸索的過程。可以說,報紙和新媒體已不在一個平臺上競爭。
3、紙媒經營形勢嚴峻
市場經濟理性回歸和中國經濟熱潮平復,宣告了晚報都市報暴利時代的結束,再也沒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出厚報,不計成本搞發行,鋪天蓋地搞活動,試想一個沒有強大實力支持的內容生產其結果就可想而知。
受經濟大環境、國家有關政策和新興媒體影響,當前全國的紙媒經營形勢都極其嚴峻。由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等編撰的《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4)》在今年4月19日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13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競爭更加白熱化,互聯網及移動媒體行業收入的增長幅度領跑各細分市場,市場份額超越傳統媒體,網絡廣告市場規模也追平電視媒體,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替代作用愈發明顯④。
二、報紙內容生產要更加精細
可以說,過去辦一張都市報就能大幅贏利、抱著金飯碗過日子的粗放式增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紙媒已進入有內涵的增長期,紙媒發展進入了比拼耐力和綜合實力的“相持階段”,這對辦報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報紙內容生產的方式。
1、對新聞提出更高要求
在新媒體語境下,新聞要堅持短平快,更加“獨、深、厚”。隨著厚報時代的結束,報紙要在內容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實際上,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經濟時代,紙媒在內容方面的競爭不是體現在誰提供的信息量大,而是在于誰提供的信息的價值大。對新聞的操作要堅持短平快,要在第一時間,第一速度將全省、全國、全球最新鮮的新聞信息最快速地告訴讀者。報紙是新聞紙,傳遞新聞是最重要的任務,要辦一流大報,新聞必須提速,確保新聞鮮活靈動。
有價值的獨家新聞成為競爭的主要力量。報紙應該真正做到以獨特的理念,抓獨家新聞,做獨到之處,以“獨特”的個性,使讀者一眼就能認出這就是該家報紙的新聞,否則只能流入一般。
報紙作為文化產品,沒有深邃的思想,深刻的內容,深厚的底蘊就很難稱得上一流。深刻來自策劃和監督,深刻才有權威,才能實現報紙的思想性、戰斗性和可讀性;厚重不是指報紙的版數多,應該是內容沉甸甸。因為報業市場硝煙漸漸散去之后,在報業占領先地位的一定是那種有權威、品位和文化的報紙。要通過提升編采人員隊伍素質,提高新聞、副刊品質、品位,為讀者提供一份厚重的文化大餐。
2、對創新提出更高要求
晚報都市報只有在獨家新聞挖掘上下力氣,在深度報道和調查報道中下功夫,在民生報道和觀點闡述上做文章,才能扭轉紙媒在時效和傳播方式方面的不足,讓版面好看,報紙有用,報道出影響。
新聞策劃要摒棄穿新鞋走老路的思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2013年兩會期間,《新任總理的安徽印記》就完美地體現了新安晚報策劃的高度。作為在安徽出生、成長的首位共和國總理,李克強當選后,新安晚報派出了多路記者,采訪了他當年的鄉鄰、朋友、老師等,重點關注的是李克強曾經在安徽生活、學習、插隊的歲月,獨家推出長篇深度報道《新任總理的安徽印記》。報道挖掘到了許多有趣而獨家的往事,并搜集到不少過去從未發表過的李克強圖片,一經刊出,在國內即引起較大影響。國內許多媒體紛紛聯系本報,轉載全文。
批評報道要批評到位,杜絕隔靴搔癢,蜻蜓點水式的監督。特別是對那些黨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嚴重侵害百姓利益的丑惡行為和不良現象,要勇于監督,大膽揭露。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我省提出的轉變作風規定,2013年5月,新安晚報推出了《揭秘會所吃喝風》等稿件,對公款吃喝進行監督,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近千家網站轉載,安徽省紀委等部門也介入調查。
傳銷侵害著廣大百姓的利益,甚至讓一些家庭傾家蕩產。面對合肥越來越猖獗的傳銷情況,從2013年到2014年,新安晚報派出記者,臥底傳銷五天四夜,不惜版面,重磅推出專題報道“向傳銷宣戰”,持續跟蹤,揭露傳銷的種種騙人伎倆,揭開了安徽省和合肥市打擊傳銷的大幕,維護了廣大群眾的利益。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征海對該組報道作出重要批示,給予了充分肯定。
3、對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在新媒體語境下,紙媒想要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展示出自己的獨特特色,體現出自己獨到的思維見解與視角,對全省范圍內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要正確引導,理性評價,旗幟鮮明地表明媒體觀點。這對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編輯要提升版面把控能力,在版面編排上做到理性、客觀、公正,不可恣意妄為,在報道熱點新聞時要學會思考,在整合、鏈接新聞時要體現編輯意圖和報紙高度,避免版面語言傳達錯誤所帶來的不良后果。要把回歸辦報規律、回歸正常思維、回歸常識作為辦報的一貫方針。在沒有證據和權威信息來源時,對新聞事實不可隨意猜疑,避免虛假新聞。報紙版面對信息傳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版面語言的合理使用考驗編輯各方面業務能力。
記者在采寫稿件時要有分辨力,有主題、有思路,要學會質疑,去偽存真,采集各方觀點和信息,確保新聞真實性。要在站穩立場上下功夫,俯下身去,傾聽百姓心聲。
2013年4月份,報社發起策劃的大型幫辦欄目“新安幫幫團”,由4名女記者主要負責,并輪流去962000熱線值班、接聽電話,與讀者直接溝通,為讀者幫忙,給讀者解憂。對于讀者求助的、媒體力所能及的事情,本報記者第一時間提供幫助。“新安幫幫團”成立近一年多以來,接到的熱線電話大幅增加,幫讀者尋找多年不見的好友、討回不公平的話費、刪除套牌記錄……在一點一滴的交流與幫助中,“新安幫幫團”已成為讀者最信賴的朋友。
4、對融合提出更高要求
為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很多傳統媒體開始涉足新媒體領域,開設網站,開通微博,制作視頻。而一些新媒體也主動與傳統媒體加強合作,強強聯合,探索共同發展的新路。
作為報人,必須改變操作傳統媒體的操作套路,不斷增強全媒體意識,積極探索網絡運行規律,用新媒體的操作手法,提升時效意識,發揮全媒體在對突發性事件和一些重大的新聞事件報道上的時間優勢。同時,注重內容建設,主動設置議題,加大互動力度,增加網站點擊率和人氣,做好報網互動,實現報網一體。
很多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平臺,克服自身出版周期限制,通過網站即時發布和滾動發布,擴大了報紙的影響。去年以來,新安晚報旗下的門戶網站安徽網“直播安徽”頻道,對省內發生的重大新聞第一時間進行發布,僅今年前4個月共發布“直播安徽”4000多條,視頻2000多條,很多新聞被新浪、搜狐、騰訊等國內門戶網站轉載。
微博、微信已經成為傳統媒體吸引年輕讀者的一條重要途徑。目前,新安晚報官方微博的粉絲量一直在穩步增長。截至今年4月底,新安晚報的新浪微博粉絲量已達137.2萬,騰訊微博的粉絲量已達35萬,關注新安晚報官方微信的人數達5.6萬多,積極搶占新媒體市場,極大地擴展了報紙在移動終端市場中的覆蓋面。□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8-21
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1-6.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126015636.htm
③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4-4-21.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4/21/c_1110340010.htm
④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4)》,2014-4-19.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4-19/6082806.shtml
(作者:新安晚報總編辦公室副主任)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