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高校很多學生由于生活方式問題,表現在飲食不規律、盲目節食、暴飲暴食、運動方式錯誤、忽視運動重要性、宅居熬夜、缺乏運動知識等,所以體質狀況正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本文以幫助當代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理念為目的,從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學生應該掌握的與運動理念相關的知識,并從新媒體角度探析如何幫助高校學生樹立運動理念。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學生 運動理念
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運動猝死事件頻發,在網上瀏覽相關報道,我們會發現:學生們的猝死誘因可能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一次1000米體育測試,一次50米短跑,甚至只是一套籃球賽前的熱身操。
相關新聞報道在探討學生猝死原因的同時,不約而同的對當前國內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表示擔憂。2010年由五部委組織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國內大學生的耐力、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等持續下降;2010年北京市體檢中心體檢數據顯示男女大學生體重超標和骨質松散現象嚴重①。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民物質水平的提高,高校學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然而與此同時,他們的體質健康狀況卻呈現下滑趨勢,這一現狀值得我們注意并且有必要推行相關改善措施。
一、高校學生體質下滑的原因
1、眾所周知,學生們為了考入心儀高校,不得不在初中時期和高中時期學習各項文化課程,繁重的學業占據了學生們這一時期的絕大部分時間,導致他們沒有條件進行體育鍛煉,難以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2、“以瘦為美”是當前社會上的主流審美觀,高校內的很多女生受這種審美觀念的影響,為了有苗條身形盲目節食減肥,對身體發育造成了不利影響甚至產生身體上的損傷。
3、進入大學后,學生們脫離了父母的監督,課余生活幾乎不受學校干涉,因此課余時間如何安排由學生自己決定。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缺乏自制力,很容易就會養成飲食不規律、作息紊亂、沉迷游戲、宅居寢室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久而久之,自身體質變得越來越差。
4、高校學生對運動、健身、合理飲食等與健康相關的知識缺乏了解,無法形成正確的運動理念,即使有進行體育鍛煉的想法也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或者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或者因為平臺期的停滯感而放棄了繼續運動。
5、當前社會進入全媒體時代,社交媒體和網絡游戲成為很多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沉迷其中無暇進行體育鍛煉。
6、國內高校尚未形成重視體育鍛煉的大環境。對于一般的高校學生來說,他們的師長對其學習成績的關注往往高于對他們體育鍛煉程度的關注。此外,學生們聚集在一起,話題可能是明星八卦、學校活動、奇聞趣事、實習求職等,卻很少深入討論運動等相關話題。當周圍的人都沒有鍛煉的意識時,這個大環境也很容易影響學生,使其忽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二、高校學生擁有正確運動理念的意義
高校是國家對高素質人才進行培養的基地,在這里,學生們除了需要增強知識儲備,培養科研意識,掌握實踐技能,還應該有意識地鍛煉出強健的體魄。高校學生們在畢業后如果沒有充沛的體力和健康的身體,又如何能夠順利完成各項工作呢?
告別學業繁重的高中時代后,時間充裕的大學時光正是鍛煉身體的最佳階段。高校學生要想擁有健康的體質,就該在高校內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這有利于自己在進入社會后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并且一生受益無窮。高校階段幾乎是一個人的時間最受自己支配并且閑暇較多的階段。學生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段時光,高效利用時間,在學習之余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德、智、體全面發展,最后成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高精尖人才。
想要實現以上設想,首先需要學生們樹立正確的運動理念。當學生擁有正確運動理念,就會比其他人更容易燃起體育鍛煉的熱情,在實施運動計劃時更有毅力堅持下去,能夠在運動中保護自己避免受傷,更容易取得鍛煉效果,最終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三、樹立運動理念的前提
筆者認為,一個人擁有正確運動理念的前提是對以下三方面的知識有系統的了解:
1、醫學相關知識
此部分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知識和以人體系統和器官工作原理為主的相關生理學知識。學習人體解剖學知識能夠幫助人們了解身體結構,明白身體各部位的構成和相關運動功能;相關生理學知識能夠幫助人們對運動過程中人體的呼吸系統、運動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相互影響協同工作的過程有所了解。此外肌細胞的生長原理、人體脂肪的存在原因、消化系統對食物營養成分的吸收轉化、身體熱量消耗過程等生理學知識都和運動息息相關。人們明白了這些知識,才能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減脂塑形運動計劃。當學生們明白了保持良好生物鐘的意義,意識到不良生活習慣對身體可能造成的損害,才能夠不瘋狂熬夜,不盲目節食,重視起運動對體質的改善作用。
2、營養學知識
強調營養學知識的重要性是從當今高校學生的飲食習慣上考慮的。眾所周知,現在很多學生有著不健康的的飲食習慣,如偏愛口味較重的油膩性菜肴,喜歡食用熱量較高的膨化食品或甜食,喜歡腌制類食品如火腿、香腸、鹵蛋等,方便面等垃圾食品更是很多學生寢室里的必備物品。
這樣的日常飲食完全不符合食材的合理搭配,無法滿足人體對于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物質的攝入需求。健康合理的飲食不但能夠為人體提供營養增添活力,還能夠降低肥胖發生率,預防慢性疾病。當一個人對營養學有所了解后,他就有能力對食物攝入進行合理安排,飲食更加科學規律,體質自然而然得到了改善。
3、運動相關知識
對運動知識進行系統了解是樹立運動理念時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現在很多高校學生對運動缺乏了解,甚至存在某些錯誤認識。他們盲目信任網絡上的減肥教程,不評估身體素質,不做好熱身工作,就展開各種激烈運動導致運動損傷。他們中的有些人還把“鍛煉過程中及鍛煉結束后半小時內不能喝水”當成金科玉律,有些人對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核心肌群、力量訓練等基本的體育概念都理解錯誤,有些人盲目迷信高強度運動就能夠減脂塑形,有些人對運動的認識還停留在“跳繩瘦腿、呼啦圈減腰圍”的匱乏程度……
當學生們掌握好上述的三方面知識,他們會對運動的重要性產生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具有了制定體育鍛煉計劃的能力。只要學生們有意愿進行體育鍛煉,必將在已經形成的正確運動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飲食和科學鍛煉,逐漸改善自身體質,鍛煉出強健的體魄。
四、新媒體幫助高校學生樹立運動理念的方法
伴隨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高校的學生們幾乎都是新媒體的忠實用戶,因此筆者從新媒體角度探析幫助高校學生樹立運動理念的方法。
通過對當前新媒體推廣業務的調查和了解,再綜合考慮相關推廣方案的可行性,筆者簡要總結出以下三種方案:
1、創建面向全國高校學生的運動健身信息網站
幫助高校學生樹立運動理念的最終目的是促使他們以健康的方式展開體育鍛煉。我們可以嘗試創建一個面向全國高校學生的運動健身信息網站,采集并向網友無償提供國內各家高校的運動健身信息,比如各所高校校內的體育設施情況,高校的各個運動俱樂部及體育社團的加入方式及近期活動,各家高校近期舉辦的運動會或體育比賽的時間、地點、參賽條件,各家高校校內及周邊的健身房的地址、聯系方式及收費方式等各類信息。
這個網站能夠為高校學生提供他們身邊的各種方便運動健身的信息,使得對體育鍛煉有興趣的學生們能夠很快找到運動場地或健身組織。如果網站運營得當,各項工作進入正規后甚至可以依靠廣告收入來贏利。
2、制作研發以運動健身為主題的手機APP,鼓勵學生下載安裝
現在網絡上已經出現一些以運動健身為主題的手機應用軟件,它們有的針對跑步健身,可以快速進行戶外定位,并且幫助鍛煉者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有的主打瑜伽練習,為鍛煉者提供瑜伽課程表和瑜伽動作指導;有的則針對職場人群,提供室內拉伸動作的指導……除此之外,一些主打“健康瘦身”的減肥APP如“薄荷”“瘦瘦”也有大量受眾,而像“過日子”類的手機應用軟件則為使用者提供體質測試以及飲食指導。
雖然市場上的運動健身類APP呈現出種類繁多的態勢,但是它們存在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受眾群較為封閉,使用者多是對運動健身感興趣的人,一般的智能手機用戶對此類APP毫無概念,這也側面反映出此類應用軟件在推廣上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運動健身類APP如果能被高校學生熟悉并加以運用,一定能夠在群體中產生不小的影響,幫助大家了解運動知識,促使大家展開鍛煉。我們可以嘗試以高校學生為受眾來設計研發幾款APP,或者科普健康飲食的相關知識,或者針對不同體質的受眾來提供“瘦身”“塑形”“增肌”等多項可選擇的服務。該APP投入運營之后要注意市場推廣,努力博取目標群體的眼球,爭取在高校學生中產生廣泛影響。
3、利用社交網絡幫助高校學生樹立運動理念
如今社交網絡興起,很多高校學生都是微博和校內網等社交網絡的忠實用戶。如果我們在此類社交網絡上經營相關賬號,專門為高校學生提供運動健身信息,并且在平時注意與粉絲們的互動、解答他們在運動健身方面的疑問、定期舉辦粉絲抽獎活動、經常發布運動健身知識,一定能夠吸引很多高校學生上網關注,推廣運動理念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此外,我們還可以申請微信公共賬號,經常向關注者推送運動健身信息,發布和養生健身相關的長文章吸引大家轉發。
結語
高校學生的體質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建設中,高校學生想要為國家發展和民族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首先應具有健康的體質。利用新媒體來幫助高校學生樹立運動理念,正是從小處著手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做考慮,值得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參考文獻
①郭震、吳廣勝,《高校學生體質現狀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3(6):105-106
②高紅梅,《從高校體育角度分析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對策》[J].《青年與社會》,2013(11):199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