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衛視的孟非,長相一般、光頭,聲音一般,學歷更是無法和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人相比。但正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平凡的人,卻在電視屏幕上刮起了一股旋風,做新聞評論員、做電視月老,無不風生水起。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主持人的個人特質與節目品質的和諧共生。本文詳細分析了這一現象,并希望諸多主持人可以從中得以借鑒。
【關鍵詞】孟非 主持人 人格特質 節目品質
孟非,作為地方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他與諸多國家級的同行們相比,不但毫不遜色,而且還有其不可小覷的特質,正是這些特質,讓他和他所主持的節目紅遍了大江南北,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
主持《南京零距離》,使孟非成了“城市平民的代言人”;主持《非誠勿擾》,使他成了“中國最具魅力的電視月老”。許多人都在思考,到底是優秀的節目樣式成就了主持人孟非?還是孟非成就了優秀節目?作為一名主持人,筆者認為兩者是有共生關系的,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一、節目主持人與節目品質的共生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單一的播音員,到播音主持人,再到全能型主持人。這種性質的變化,決定了他們在節目中發揮的作用日益突顯,兩者的互相依存、相生相長的共生關系日益加強。
這類例子是非常多的,比如說美國最受歡迎的新聞雜志節目《60分鐘》,從1968年創辦以來,始終推行“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有權決定新聞政策、新聞報道內容,甚至可以決定燈光、錄音、攝像、記者等人員名單。再比如說國內一檔紅遍大江南北的談話類節目——《實話實說》,沒有主持人崔永元的親切、幽默、真誠、隨和,也就沒有《實話實說》多元化、開放式的姿態。
最后,我們來看看孟非和《南京零距離》。1999年,江蘇衛視打算開播一檔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選定了孟非。首播當日,本來很平靜的夜晚,竟意外地成了江蘇電視臺有史以來最壯觀的一夜,攝制組的電話幾乎被打爆了,觀眾紛紛感嘆從未見過如此有個性的主持人:光頭,言辭犀利,幽默,親切。可以試想一下,《南京零距離》開播第一期就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這和主持人能沒有關系嗎?
在廣播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和節目本身是相生相長的共生關系。一檔優秀的節目,不僅可以為主持人提供發揮才能的舞臺,而且還能挖掘出主持人的潛力,造就出好的節目主持人。同樣,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也能使自己所主持的節目煥發出獨特的光彩,不僅為節目帶來了“人格化”和“個性化”的特征,也對節目類型的設定、節目內容的選擇、節目的最終走向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二、主持人孟非透過節目所呈現出的重要特質
孟非的成長經歷頗為坎坷,1971年出生于重慶,12歲隨父母來南京,18歲時高考落榜,開始跌入社會最底層,為生活四處奔波,去深圳打工、在家門口開超市,到印刷廠做工人,來電視臺做臨時工……沒有人能真正體會到孟非在社會大潮中掙扎的這份苦與痛、喜與樂,但我們能感受到生活所賦予他的濃郁的生活底色,正是這份閱歷,讓他在眾多節目主持人中脫穎而出。
作為同行和同齡人,筆者在孟非的節目中、書中和其它節目對他的采訪中,總結了他作為主持人的幾個特質,正是這些特質,讓他所主持的節目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1、濃郁的平民意識
無論是在《南京零距離》中,還是《非誠勿擾》中,無論是在他寫的《隨遇而安》中,還是別人評論他的只言片語中,沒有絲毫的信息顯示出他和周圍的人有什么不同,沒有貴族氣息,沒有精英氣質,更沒有名人的傲氣與焦躁。這在他的自傳《隨遇而安》的序言中體現得非常充分:“大多數采訪過我的媒體朋友都不約而同地驚訝地發現,生活中的我竟然如此乏味——既沒有高尚的情操,也沒有高雅的情趣,更沒有高深的思想,甚至說不出一點兒高級的俏皮話。”
孟非的平民意識,使他的節目非常接地氣。《南京零距離》的節目定位是“為平民百姓服務”,內容從下水道堵塞、村民吵架,到網上偷菜等等,居民生活中的芝麻綠豆小事無所不包。做電視相親節目,江蘇衛視并不是頭一家,最早的一批有《今晚我們相識》,后來是臺灣中視的《非常男女》、湖南衛視的《玫瑰之約》等,2010年1月,孟非開始主持江蘇衛視的全新電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作為知名的新聞評論主持人,從新聞到娛樂節目的轉身使得孟非被網友評價為“史上最特別的‘月老’”。正如大家所期待的,孟非的平民意識潛移默化在整個節目進程中,使得節目彰顯著濃重的平民化氣息。
2、渾然天成的主持風格
在《非誠勿擾》的一期節目中,嘉賓樂嘉曾經感嘆:“孟非是我見到過的最具有現場駕馭能力的節目主持人”。這句話并不夸張,說到孟非對節目錄制現場的掌控能力,可以用“渾然天成”來形容。
看孟非的節目,不論是新聞節目也好,相親節目也好,幾乎找不到失控或拼接的痕跡,再大的困難、再尷尬的處境,都能讓他一句話就輕輕化解了。
舉個例子,在《非誠勿擾》現場,有個男嘉賓才藝不好,卻偏要展示,孟非善意地提醒:“我們最喜歡看才藝了,很多人都死在才藝表演上。”
還有一位男嘉賓,剛一出場,所有女嘉賓一致選擇了紅燈。一位女嘉賓還奚落道:“這位男嘉賓一出場,24盞燈全滅、一片通紅,何等的悲慘!”此時,孟非解圍說:“一個年輕人的心在流血,男人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就是在被別人拋棄和拋棄別人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反應機敏,見招拆招,擅長冷幽默,文學底蘊深厚,孟非在主持節目時將這些特質發揮到了極致。說起孟非的這種與眾不同的主持風格,其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天生的機智幽默、洞察人世的銳利、妙語連珠的口頭表達能力、深厚的文學素養、淳厚樸實的性格等等,使他逐漸形成了這份獨特的人格魅力和主持魅力。
3、飽滿的悲憫情懷和批判精神
現在的社會是個向外的世界,關注靈魂、關注內心的人越來越少。但是,總有一些人心念蒼生,悲天憫人,孟非就是其中之一。正如他的搭檔黃菡所說,“孟非有那種幾乎是出自本能的對普通人命運的關懷,以及這種關懷必然帶來的批判性。”
節目中,孟非給人的感覺是質樸而不做作,語言幽默,態度自然。但是,正是在平凡普通之后,隱藏的是他對普羅大眾的悲憫情懷,以及對社會不正常現象的批判精神。這種精神特質,決定了孟非必然會是一個杰出的主持人。
怒斥惡人,撫慰弱者,是孟非主持節目的常態。有一次,在《孟非讀報》節目中,在讀完“超市保安因為一點瑣事與顧客爭執進而毆打顧客”的報道后,孟非感嘆道:“這已經是一個月之內這家超市的保安第二次打人了,奉勸廣大的觀眾朋友以后去這家超市買東西的時候,除了要帶購物袋,還要記得戴著鋼盔。”詼諧而意味深長的言辭讓人捧腹,其對普通民眾的關懷之情溢于言表。
4、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在孟非《隨遇而安》一書的扉頁上有一句話“四十年的經歷,真實從容,順應本心,不執迷,不惘然”。真正體現了孟非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態。
說到高調做事,這一點很好理解。從高考落榜生,到著名節目主持人,孟非走過的每一步都和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積極進取,刻苦自強,在人才輩出的電視臺,做事不高調是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至于低調做人,古人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在世人眼中,電視節目主持人是一個光鮮亮麗的職業,舞臺中央,熒光燈下,主持人盡情地揮灑才能。收獲鮮花和掌聲的同時,榮譽和金錢也會相伴而來。在這樣一種境遇之下,孟非做人的清醒讓人欽佩。他曾經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前期的記者,就是去買菜和采購,后期的編輯是炒菜的,我只是一個端盤子的。不過,我和別的端盤子的不一樣,我還樂意跟你介紹這個菜的原料,它是哪來的,做的時候還放了哪些東西,吃過以后會有什么后果。”
作為曾經的同事,樂嘉曾經感慨說:“自我進節目的第一天,我就覺得孟非是天才的主持人,幾年之后,在我見了很多主持人后,依舊這么認為。”□
參考文獻
①孟非:《隨遇而安》[M].浙江文藝出版社,2011
②張熙錦,《〈60分鐘〉成功因素簡析》[J].《中國電視》,2006(12)
③王玲,《主持人在電視談話節目中的作用》[J].《青年記者》,2010(7)
④陳杜偉,《孟非:亦莊亦諧的光頭“月老”》[J].《喜劇世界》,2010(10)
⑤劉丹林,《悲憫情懷》,江山新聞網,2011-06-08
(作者單位:徐州人民廣播電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