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化媒體的發展,“連接”一詞經常被提及。社會化媒體的快速發展和與用戶建立連接有密切聯系。本文以新浪微博為例,通過信息獲取和人際關系兩方面,分析用戶如何在微博中建立連接。
【關鍵詞】連接 微博 社會化媒體
自媒體人羅振宇在他的個人網絡視頻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中指出,“連接是互聯網時代所有秘密的底牌”。彭蘭教授在《連接與跨越》一文中也提出“Web2.0時代的核心是人的連接,這導致了社會化媒體的興盛?!雹匐S著我國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發展,“連接”一詞經常出現在互聯網創業者和新聞學者的口中,但是在筆者查閱的資料中,沒有相關文獻對“連接”下一個專業定義。參考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連接”的解釋:①互相銜接,彼此連接;②使連接。筆者認為社會化媒體中“連接”就是社交媒體與用戶之間建立了強烈而緊密的聯系,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過新浪微博這一代表性社交媒體,分析用戶如何在微博中獲得連接。
一、信息獲取的連接
1、快速獲取信息
《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2.81億。②在用戶數量巨大又可以人人發聲的微博平臺,很多突發性新聞的傳播都起始于微博。人們往往是從微博中獲知突發新聞事件,而且微博中新聞消息隨時更新,第一時間發布最新變動。如“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馬航失聯事件”等一系列社會事件,很多網民都是在瀏覽微博時最先得知消息,然后不斷關注微博動態,了解事件發展。除了重大突發事件,微博也會告訴用戶人們正在關注什么,即熱點。新浪微博的“微博廣場”有“熱門話題”、“熱門微博”等應用,這些隨時更新的話題讓用戶知道每天的熱點事件,而且很多流行語是從微博中流傳開來的,沒有關注微博的人經常感到不知其意。顯然,微博在信息方面與用戶建立了連接,用戶每天都可以從微博上獲知最新消息,即使是從其他渠道獲知消息,也會到微博上獲取更全面的信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快速獲取信息成為人們的需求,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加關注外界變動,緊跟時代步伐。微博可以滿足用戶信息獲取的需求,微博是一種幾乎沒有門檻的工具,它的傳播特點真正做到了理想的“4A”(Anytime,Anywhere, Anyone, Anything)狀態。微博的傳播可以依靠電腦上網,也可以使用手機客戶端。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手機登陸瀏覽微博更加方便快捷,很多用戶養成了每天瀏覽微博的習慣。
2、信息的個性化
傳統媒體通過優質的內容贏得競爭,傳者和受眾之間的界限也是涇渭分明。大眾傳媒是以社會上所有公眾為傳播對象,受眾被傳播者看做一個整體,處于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在社會化媒體中,用戶找到了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他們不僅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參與者和生產者,而且這兩種角色在不同的傳播環境下會隨時轉化。④在新浪微博中,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關注對象,可以自由選擇關注媒體的官方微博,文化學者,明星等,用戶在微博上瀏覽到的信息都是自己的關注對象所發送,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私人定制”。除了接受信息的個性化,用戶在信息生產與參與中更是個性化。用戶無論是寫微博,轉發微博和評論微博,都是自己個性的展現。在微博中分享生活中的新鮮事,記錄生活的點滴,與朋友交流互動,在獨立性與自主性都得到發揮的空間,用戶會投入更多的情感,連接度會更高。
二、人際關系的連接
從根本上說,社會化媒體建立起來的是人的連接?;ヂ摼W時代越來越重視人的價值,而互聯網對人的價值,是自由人和自由人的連接,是親疏關系的建立。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都是建立連接。微信更多的是熟人圈子,但是隨著發展壯大的微信公眾號,也擴大了微信的圈子文化,而微博是更大范圍人際關系的連接。有研究將微博人際溝通模式分為三層,第一層關系是好友,即現實中的好友,第二層是自己想發展的群體,包括長期關注的名人,知識分子等,第三層是潛在的人際關系。⑤本文結合范小青等學者在《看見與被看見——基于都市白領對微博與社會交往的解讀》一文中“強關系”與“弱關系”的解釋,將第一層好友關系歸為強關系,將第二層和第三層歸為弱關系?,F分別分析用戶在微博中如何獲得強關系和弱關系的連接。
1、強關系的維系
強關系是情感支撐,在微博中與朋友互動,維系感情。媒介化社會人們更傾向于通過媒介來交流,在非緊要時刻,人們更愿意通過微博知曉朋友的狀態,關注朋友,保持聯系,而不是打電話等通訊方式,因為微博是以不打擾的方式保持互相關注。⑥既不打擾,又將朋友的動態盡收眼底,同時保持互動維系感情,微博這類社會化媒體可謂是現代人維系強關系的理想方式。此外,在微博中互動也是一種表達,一種展示。自媒體環境下的人們更喜歡表達和展示,不僅展示個人,也展示自己的關系。這種強關系的展示在名人中表現更明顯,如演員楊冪和唐嫣,二人經常在微博中互動,互相轉發和評論,展現二人是好閨蜜的關系。用戶在微博里建立了強關系的連接,這種深層次的連接不容易斷裂。
2、弱關系的建立
弱關系越來越成為一種人脈資源。在現實交往中,人們處在熟人社會建立起的社交網絡,交往的范圍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社會化媒體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多層次的交往空間,獲得最大限度的交往自由。對于人際溝通模式第二層即自己想發展的群體,如名人或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可以通過微博長期關注他們的動態,加強對他們的了解以期建立聯系。而對于潛在的人際關系,用戶會通過微博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收獲粉絲。如微博中的熱門話題、找朋友等應用可以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一定程度上聚攏,獲取人脈。粉絲群體更是一種資源,可以實現商業目的。在這種弱關系的建立中,自由人與自由人的連接更加得到了實現,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聯系。
結語
羅振宇曾提出,“連接是人類除了飲食男女之外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動力,所以你判斷未來互聯網的生意就看他是阻礙了連接還是促進了連接”。⑦連接在新媒體發展中逐漸得到重視,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連接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p>
參考文獻
①彭蘭,《連接與跨越》[J].《新聞與寫作》,2014(3)
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4/201401/W020140116475324694244.pdf
③張碧紅,《從媒介工具化到媒介社會化——微博的個體表達與社會影響》[J].《學術研究》,2012(6)
④楊惠、戴海波,《社會化媒體在城市形象傳播中的運用》[J].《新聞知識》,2013(6)
⑤王艷艷,《微博人際溝通模式探析——以新浪微博為例》[J].《青年記者》,2011(6)
⑥范小青、陳歡、范林,《看見與被看見——基于都市白領對微博與社會交往的解讀》[J].《新聞與寫作》,2014(4)
⑦羅振宇,《傳統世界是死定了》[EB/OL]http://www.aiweibang.com/yu-edu/caijing/558269.html
(作者: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