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有些中老年人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頭暈、四肢無力、沒精神、胸悶不適、食欲不振等癥狀,這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苦夏”。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苦夏是人體不能適應夏季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環(huán)境而引起的。當人體受高溫、高濕的強烈刺激后,中樞神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不能正常自如地指揮、協(xié)調全身各部生理機能,有的生理機能加快運轉節(jié)奏,有的則受到抑制,如消化系統(tǒng)分泌的胃酸、膽汁等各種消化液大量減少,胃腸蠕動節(jié)奏變得緩慢無力。因此,造成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饑餓感不強,食欲減退。身體因高溫的刺激,耗損更多的能量,導致體內營養(yǎng)入不敷出,身體日趨消瘦,精力不足。
一般情況下,氣溫超過32℃,相對濕度大于50%時,如持續(xù)3~5天以上,有些人就可出現(xiàn)苦夏。特別是中老年人、兒童和對于高溫高濕天氣適應力差的慢性病患者,苦夏癥狀尤為明顯。那么,怎樣防治苦夏呢?一般來講,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清淡 飲食上宜清淡,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以保證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多喝些綠豆湯,有利于解暑,適當吃些紅豆,則有利于除濕。此外,夏季吃冷飲應適量,以避免損傷脾胃;活動量大一些的老人,喝些鹽茶、鹽開水,來補償身體里隨汗水流走的鹽分。
適當鍛煉 俗話說,夏練三伏天,一年不吃藥。要加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增強對夏季的適應能力,可適量參加體力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要注意勞逸結合,才能保持體力。另外,需要注意,外出運動盡量選擇早晨或者晚上,避免中午高溫的時候外出。
保障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機體、特別是大腦機能恢復的保證。夏季夜晚時間短且悶熱,很難入睡,老年人可以利用清晨涼爽時多睡一會兒,也應安排午睡。在炎熱的午后睡眠,可以降低機體代謝率,減輕苦夏帶來的不適。
及時就醫(yī) 中老年人機體衰老,代謝功能減弱,到了盛夏,由于外界環(huán)境和體內功能的損耗,稍不注意,就會新老疾患一起發(fā),而且易使病情加重。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身體不舒服,應及時到醫(yī)院進行全面檢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