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期間,一方為表心意送給另一方名車名表甚至房產,一旦分手想要索回卻困難重重,昔日戀人最終鬧上法庭。2014年2月12日,北京市二中院通報了該院近3年審理的非婚贈與案件,法官表示,此類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涉及的金額也越來越多。戀愛中的“豪贈”已非個別現象,而如果不能證明屬于彩禮性質,一旦分手就不能索回。法官提醒,戀愛期間豪贈需要理智,即便屬于彩禮性質也要事先保留證據,以免日后發生糾紛。
保留證據的意識較差
據北京市二中院法官介紹,近3年,該院共審結101件涉及非婚贈與的民事案件,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傳統非婚贈與糾紛案件金額一般為幾千元到幾萬元,但隨著經濟發展,贈與品除了名車、大額錢款,還涉及名表、名貴珠寶以及上百萬元的房產,豪贈已非個別現象。此類案件中,雙方通常在戀愛一年之內發生糾紛,最短的是贈與一個月之后即分手。此類案件過去多發生在農村地區,但現在鄉鎮中此類案件比例也逐年上升,從2011年的21.7%上升到2013年的32.6%。
根據相關的司法解釋,如果雙方未登記結婚,一方要求返還彩禮,法院應予支持。因此,在非婚贈與案件中,雙方是否是戀愛關系,以及一方是否以結婚為目的而給付財物成為關鍵點。在案件審理中,往往有一方認為自己給付對方的財物是彩禮,對方應當返還;而另一方則否認雙方存在婚約或戀愛關系,主張屬于一般贈與而拒絕返還。“男女戀愛時給予財物方不會想到有朝一日會對簿公堂,因此搜集、保留證據的意識較差,很難提供相應證據證明案件關鍵事實。”法官說。
法官:戀愛豪贈需理智
法官說,現實中不乏有人想通過豪贈來吸引討好對方,以達到占有對方的目的,一旦目的未達到,必然反目成仇,對簿公堂。還有的人將豪贈禮物作為戀愛中雙方交流的主要方式,分手后不免心生悔意,打官司討債。此外,非婚贈與案件的特點是當事人很難舉證,導致對方拒絕返還。還有的女性會把感情、婚戀當成改善生活條件的手段,分手后一旦因財物發生糾紛,會以“青春補償費”為由而不愿返還。
法官表示,任何借戀愛、婚姻索取財物的行為,法律均不予保護。根據法律規定,所贈財物一經交付受贈人,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即不可撤銷。因此,如果贈與方不能證明其豪贈的財物屬彩禮,分手后將不得要求對方返還。戀愛中的男女為促進感情、表達心意互贈一些禮物乃人之常情,但豪贈前定要三思而后行,以免竹籃打水一場空。為避免日后產生糾紛時各執一詞,即使贈與的是“彩禮”,也要在贈與前注意保留證據。
案例1:“非誠女”返還寶馬車
2010年9月,鄂某與孫某在江蘇衛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錄制期間相識,并很快確定男女朋友關系。戀愛期間,鄂某為孫某購買了一輛寶馬轎車。分手后,鄂某起訴要求孫某返還車款29.6萬余元。而孫某堅稱二人是普通男女朋友,對方的行為屬于贈與。
一審法院認為,鄂某與孫某為男女朋友關系,并具有締結婚姻的意圖。鄂某為孫某出資購買近30萬元的寶馬車,屬貴重物品,與戀愛期間為表心意而贈送的一般性禮物有所區別,應具備彩禮性質。現雙方未能締結婚姻關系,孫某應返還具有彩禮性質的寶馬車的大部分款項。因寶馬車已登記在孫某名下,故酌情判處孫某返還28萬元。經北京市二中院調解,孫某同意返還寶馬車。
案例2:外籍已婚男索還被駁
外籍男子門某與中國籍女子朱某于境外某國相識,后確立戀愛關系。戀愛期間,門某分兩次向朱某賬戶匯款共計7.9萬美元。分手后,門某起訴要求朱某返還7.9萬美元的“彩禮”。
法院查明,門某與朱某并沒有約定匯款的具體目的,也沒有明確約定結婚日期,此外門某已婚。
法院認為,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當事人要求返還彩禮的訴請應符合“給付彩禮時雙方均沒有配偶并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結婚條件;給付彩禮后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等條件。門某未舉證證明雙方存在婚約關系,或匯款目的是用于雙方結婚及婚后共同生活,因此該匯款不具備彩禮性質,故駁回門某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