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錄像觀察法,文獻法與對比分析法分別對健美操與啦啦操項目特征進行分析繼而進行了比較。通過對兩個項目特征的異同進行對比與分析,以便對啦啦操和健美操運動項目有著比較深刻的界限認識,使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并不斷提高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理論水平,促進健美操與啦啦操的快速、健康、有序地發展,同時為健美操及啦啦操的理論研究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 健美操 啦啦操 異同點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rough video observation,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pectively Aerobics and Cheerleading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compar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projects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make it to cheerleading and aerobics sport has a relatively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boundaries, so that there i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coaches and athletes to promote rapid and aerobics and Cheerleading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whil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aerobics and theoretical cheerleading researchers.
Key words aerobics; cheerlead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健美操與啦啦操兩個項目為研究對象,并對其健美操與啦啦操項目的起源、運動技術特點、動作編排、音樂的選擇等方面進行分析與比較,繼而分辨清楚兩個項目的異同。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中國知網、萬方等數字圖書館查閱了與健美操和啦啦操相關的論文。這些資料與信息都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2)觀察法。觀看相關健美操與啦啦操方面的視頻: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舉辦的健美操比賽以及啦啦操比賽。(3)比較法。通過對其健美操與啦啦操兩個項目的比較研究,分析出兩個運動項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更好地對其項目加深認識。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健美操與啦啦操項目不同點的比較
2.1.1 健美操與啦啦操的起源與發展
(1)健美操。現代健美操是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萌芽,最初是美國太空總暑醫生庫博士為太空人設計的體能訓練阿洛別克(Aerobic)項目,而后被影星簡·方達現身說法,為健美操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作出了貢獻。1992年9月中國健美操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健美操運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現代健美操是時代的產物,它給人們帶來激情飛揚的情感體驗,也符合現代人追求健與美的需要,所以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2)啦啦操。啦啦操是起源于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校園,它最早是以體育比賽的形式出現的,在二戰后逐漸形成了技巧翻騰技術動作、拋接技術動作、造型、口號及隊形變換為主體結構的現代模式,且隨著時間遷移,從起初自發的助威活動到有組織的表演助威,演變到現在有規定動作、有規則的體育比賽。早在19世紀80年代,美國就組織了正式的啦啦操比賽,隨后比賽活動迅速在全球蔓延,并且逐步演變成為體育競賽項目。這正是啦啦操運動從最初體育賽事的附屬品逐漸發展為一項競技賽事,是由依附性項目正式轉變為一個獨立的項目。而我國是從2001年才開始正式引進啦啦操,也正是在2010年我國首次舉行了全國性的錦標賽。
2.1.2 運動技術特點
(1)健美操。健美操是以8種基本步伐為基礎在此形式上變換并與當代最流行的舞種相結合,例:爵士舞、廣場舞、街舞等舞蹈中的精華動作為主,通過操化動作的快速變換、較強的軀體控制力、著重強調動作在技術上更為精準,要求動作的夸張的激情表現,進而展現出完美無瑕疵的套路。
(2)啦啦操。舞蹈啦啦操是以基本技術和三種難度動作為基礎,通過基本操化動作以及舞蹈的步伐、技巧、跳與躍、旋轉等動作的完成,并且表現力度、速度與強度的技術特征。
①肢體動作制動與速度定位。成套動作中,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變化應保持軀體的的基本姿態且在其動作過程狀態中都應有力度且利落。
②動作轉換時重心的穩定性。平穩的身體重心是動作之間的轉換和轉體動作所必需的技術,在變換動作后要求其動作的身體重心向下,步伐清晰且穩定。這種無需有意識地緩沖是區別于健美操腳腕的彈動技術的最顯著的技術特征。
③起跳與落地快速銜接技術。在做此類型技術動作時要求踝關節須有足夠的力量支撐整個身體,利用自身的彈跳力使身體達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騰空的范圍內做出優雅的身體姿態且有短暫的停留。
2.1.3 動作編排的局限性
(1)健美操。成套技術動作的編排中,不允許有繞矢狀軸和額狀軸轉體技術動作;且完成支撐類的技術動作時身體要在一個平面上,并且動作要高于水平面30%以上;肢體在發力上要完全反自然方向地用力,任何雜技動作、拋接等技術動作都屬違例動作。(2)啦啦操。成套動作編排中,注意手臂始終要處于額狀軸前方。動作發力的速度快,有控制的制動且過程短,其基本動作比較隨意,動作的發力方向是向下用的力,整套技術動作主題要明確且開始與結束要清晰明了。
2.1.4 音樂的特點
(1)健美操。音樂曲風鮮明,節奏清晰,樂曲中周期性的節奏序列的出現,強、弱拍的交替出現,更能體現表達出動作的力度的強弱效果的表達。健美操音樂選擇上大多為爵士樂、迪斯科、現代音樂和具有民族特點的樂曲為素材,或是選擇幾種不同曲風的音樂編排在一起,不僅可運用打擊樂器的伴奏,還可添加特殊的音效,充分體現現代的高速度、快節奏的音樂特征。(2)啦啦操。啦啦操在音樂的配合下展現其獨特的啦啦操的魅力。啦啦操的音樂可以是現代音樂、民族音樂、古典音樂等等,其音樂可使用一首或多首樂曲混合的音樂。
2.2 健美操與啦啦操的相似性比較
2.2.1 健身與健心并重
兩項目都是以健身為基礎,并融入健心、健智為一體的具有綜合效應的體育手段,既注重形體美的鍛煉,又強調內在修養的統一,充分反映了健心、健智的綜合性。隨著兩個項目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加清楚地懂得了啦啦操的健心、健智作用以及在其它方面所體現出的積極作用。
2.2.2 身體素質的相似性
兩個項目都需要隊員們極致展現出個人的表現力來吸引觀賞者。因此在表演中隊員們的基本素質、基本姿態、較強的藝術表現力等綜合素質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質包含有柔韌素質、力量素質、協調性與身體的協調性等,它是順利完成成套技術動作的基礎。而良好的身體姿態是完成成套動作的保證。良好的表現力是隊員們為了更好地表現出技術動作使其動作更加完美。
2.2.3 動作內容的多樣性
在徒手體操與現代舞的基礎上創編而成,在此基礎上又不斷發展融入各種舞蹈風格、武術等元素經過提煉改進使成為具有其特色的動作。在動作技術協調性方面,主要表現在動作的力度、節奏、速度及準確到位上。動作內容的豐富多樣性與時俱進等的特點,使健美操與啦啦操更富有美感、趣味性及娛樂感。
2.2.4 深受大眾喜愛
兩項運動都符合現代人對于追求健身健美健心的需求。在動感的音樂中,即強身健體,愉悅身心,又能給人們帶來歡快的情感體驗,因此深受人民大眾的廣泛喜愛。同時由于健美操的運動強度與負荷的不同,練習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選擇,因此深受不同人群的喜愛。另外,兩項目的對場地、器材的要求不高,練習起來既簡便又安全。
2.2.5 注重個體能力但奉行集體至上的團隊精神
啦啦操與健美操運動基本都以集體形式開展的。只有人數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夠在隊形的編排上更具有創造性與層次感、技術動作更具復雜性,只有完成更多的空間轉換及隊形變換,才能真正體現啦啦操與健美操運動的無限魅力。在技能上,隊員之間的技術、經驗交流以達到技術動作的實施和配合的默契,特別是在拖舉、拋接組合中彰顯隊員的團結協作,強調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激勵及配合,以爭取團隊目標的實現。在強調團隊完成技術動作的一致性,又能凸顯運動員對不同能力的展示,使每個隊員在參與團體配合的動作時能夠在不同位置扮演重要角色,形成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團隊集體意識。
3 結論
3.1 健美操與啦啦操的不同點
(1)健美操與啦啦操的起源不同,健美操起源是為太空人設計的體能訓練,而啦啦操起源于美國NBA賽場。(2)技術特點不同,健美操以8種基本步伐并融入多個舞種并要求動作的精準與力度。啦啦操是以基本技術動作和三種難度動作為基礎,要求具備身體重心的平穩性,肢體快速制動技術以及跳落技術的銜接的技術。(3)技術編排的局限性,在編排上不允許編入所有繞矢狀軸和額狀軸轉體全部動作技術,反自然方向用力的動作。而啦啦操手臂永遠處于額狀軸前方,基本動作比較隨意,動作時的重心方向是向下。(4)健美操在音樂選擇以周期性的強弱拍的爵士樂、迪斯科、輕音樂、現代音樂和具有民族特點的樂曲為元素。而啦啦操的曲風更加廣泛,在音樂的基礎上更多地加入特殊音效,與之相匹配的口號。
3.2 健美操與啦啦操的共融性
(1)具有健身健心的特點。都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基本姿態與良好的表現力才能使成套的動作更加完美。(2)動作內容是以人體的自然動作、舞蹈動作和自我表現為基礎。(3)具有廣泛的群眾性,發展速度快,形式多樣,深受不同人群的喜愛。(4)注重個體能力但奉行集體至上的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審定.全國啦啦操競賽規則(2010-2013版)[S].
[2] 張慶如.體育賽場啦啦隊活動的文化診釋及組織運行模式[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3] 葉知飛.舞蹈啦啦操技術特征及表演風格的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1.
[4] 劉攀云.論音樂在健美操中的重要性[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9:51-52.
[5] 李沛,馬鴻韜,孟憲君.健美操概念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1433-1435.
[6] 嚴愛平.日本啦啦操全國錦標賽觀后田[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