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指令在個訓活動中擔負著重要的作用,它關系到教學內容能否較快地轉化為自閉癥兒童自己的知識、技能、能力和行為習慣等,關系到能否發揮自閉癥兒童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但同時教師指令也最易出現問題,畢竟人作為個體對語言的理解各不相同。經過多次實踐發現許多教學活動由于教師語言指令的問題而導致教學活動效果不明顯,為此總結出了幾點意見。
關鍵詞 語言指令 個訓活動 自閉癥兒童
中圖分類號:R749.9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eachers' comm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ivities, whether it relates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quickly converted for autistic children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bilities and behavior, etc., related to the ability of autistic children to play activity initiative, enthusiasm, good and bad effects related to teaching, but also the most prone teacher instruction issue, after all people as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varies. After several practice found that many teachers teaching language instruction due to problems caused by ineff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which summarized a few comments.
Key words language instruction; training activity; autistic children
在學習《個別化教育與教學》過程中,了解了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的全過程。同時,自己也在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去特殊教育機構見習并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個別化教育計劃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活動的實施。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發現語言指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從語言本身的含義來看“語言是人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既然是表達思想的工具,那么語言就是教師與兒童溝通互動的橋梁。語言指令下達得明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活動的實施效果。其次,從活動的流程看,語言指令是活動的開始,同時也是學生回饋的前提條件之一。
教師語言藝術是陶冶學生美感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我們所面對的是自閉癥兒童,但他們對語言的要求并不低于普通人甚至有時高于普通人,所以我們在個訓活動中更要注重語言指令的藝術。同樣,也正因為我們面對的是自閉癥兒童,所以在下達語言指令上遇到了很多問題。在個訓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普遍性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 語言指令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下達的語言指令不夠明確
指令即表達訓練者的要求,讓孩子做什么事情前出示的刺激。指令又包含語言指令和非語言指令,在這里主要強調的是語言指令。首先,下達語言指令前要明確地知道想要兒童做什么。只有教師自己明確地知道指令的內容和預期反應,兒童才可能明白。在個訓活動中,教師對兒童下達指令是很頻繁的,因而教師也就不再關注自己下達的指令是否準確。比如:在一次課前活動中,教師要求兒童“坐好”,這就屬于對兒童下達一個簡單的語言指令,但是兒童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沒有任何肢體反應。見此情況教師又下達了一次語言指令,但依然沒有任何反應。教師只能再一次下達指令并輔助兒童將小手放到后邊。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是兒童不明白“坐好”的具體含義,換言之,也就是教師的指令不夠明確,太籠統,所以這個指令并沒有產生效果。
1.2 教師不斷重復語言指令
在個訓活動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主教教師不斷地重復指令,尤其是兒童在第一遍指令后沒有做出相應反應的情況下再一次重復第一遍指令。例如:教師的語言指令是“€讇讇祝氚馴矢淌Α薄4聳保揮卸鞣從Α=淌疾歡現馗礎皜讇讇祝氚馴矢淌Α保廊幻揮蟹從Α?
1.3 教師下達語言指令時語氣生硬
在做個別化活動中,教師下達語言指令時語氣生硬也是常見的問題之一。教師在下達語言指令時沒有感情,只是單一地生硬地將一句話“說”出來,而且表情也很僵硬。教師語言指令下達時的語氣是依活動場景、活動內容、課堂氛圍、指令的內容等因素而需要不斷地變化。
1.4 教師語言指令過于繁瑣
“言簡意賅”是一名個別化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但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有的教師在下達語言指令時不注意整理語言。例如:教師要下達一個關于配對領域的語言指令時會說:“現在請小朋友把顏色一樣的積木放在一起?”這對于一個正常的兒童來說是一句比較易懂的話也能正確執行指令,但是自閉癥兒童的特征之一就是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短,甚至就是1~2秒的時間,教師如何做到在1~2秒的時間內說完那么長的指令,這應該值得教師思考。
1.5 教師的語言指令不規范
教師語言指令不規范主要指教師口語化太強。例如:“€讇讇祝惆涯歉齙首癰淌Π峁礎被頡皜讇讇祝肽閬窠淌φ庋咕⒍匚氈省鋇取@嗨樸謖庵摯謨锘芮康鬧噶罹3魷衷詬鲅檔目翁蒙稀?
2 語言指令出現問題的原因
通過以上問題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一可能是下達語言指令時兒童注意力不集中。二可能是對于教師的語言指令兒童不理解。三可能是教師不能根據兒童的反應隨機地改變語言指令的下達方式。四是教師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或心理素質不好,有時在做活動中有聽課的教師,主教可能因為緊張放不開就會出現“說”指令的現象或不斷重復語言指令、語氣生硬的現象,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教師對自己、兒童或活動本身沒有信心。五是教師在備課的環境中沒有重視語言指令的規范性。
3 教師語言指令的運用策略
3.1 教師的語言指令具體化
針對問題一,若教師把“坐好”走的指令改為:“小手背后邊”、“小手放到桌子上”或者說“請像教師這樣做”直接做示范。這個指令里含有動詞,兒童能夠知道原來手放到后邊或放到桌子上是“坐好”的意思。指令發出后兒童立即根據指令開始有肢體反應了。所以教師在下達指令時,一定要明確具體,以便使小孩作出與口令相適應的動作反應。
3.2 選擇多種下達語言指令的方式
如果指令發出后孩子沒有反應,教師有兩種選擇:一是請教師給予兒童輔助,完成一個回合,再發下一指令,重復指令是一種指令無效性的表現。一般要求發出指令后要給孩子一定的思考時間,等待1~3秒沒有反應就認為是無反應,立刻重新發指令,若失敗,第三次發指令后立刻輔助,一般可以給孩子兩次機會來等待孩子的反應。二是換一種語言表達方式,但要求完成的目標不變。
3.3 教師適當地運用不同的語氣下達指令
我們面對的雖然是特殊群體,但是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是與普通兒童沒有區別的。我們首先要把他們當成一個正常兒童來看待,其次再考慮他的不同。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強烈的自尊。雖然他們是自閉癥兒童,但是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是可以知道教師是在用什么語氣對自己說話。我們可以根據兒童的反應及活動環境做出適當的調整,也可以根據兒童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例如:對于比較安靜的兒童,我們可以用比較熱情的語氣對他下達指令,以此來吸引他的注意力及激發學習動機。對于比較好動、有暴力傾向的兒童則要在適當的時候采取嚴厲的、堅定的語氣下達指令,在他面前建立教師的威嚴,以免出現擾亂課堂秩序或出現情緒激動的情況。但這里強調的嚴厲、堅定的語氣并不是指教師一味地用命令式的語氣對待兒童,在他表現比較好時教師就要用稱贊、表揚的語氣夸獎他。這就應用到那句話,“語言是一門藝術”,是一個需要教師不斷積累、不斷摸索、不斷改進的過程。
3.4 教師語言指令言簡意賅
在做個訓活動時我們所考慮的并不僅僅時語言指令的問題,還應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征及具體情況。有的兒童注意力很分散,甚至有的兒童注意力只能維持幾秒,這時我們就要考慮怎樣在兒童幾秒的注意力時間內完成語言指令。我們能做的只有簡化語言指令,但并不是毫無目的毫無邏輯地縮短,我們要把關鍵性語言說出來。例如:在剛開始訓練時教師可以只說一個動詞或動詞另外加一個名詞,比如“拿”、“拍”、“拿積木”、“拍手”、“數數”等,突出重點、不拖泥帶水。運用上述策略我們就可以將以前繁瑣的語言有針對性地縮短,例如:將“你的眼睛在哪里”替換成“指眼睛”等。
3.5 使用規范的語言下達指令
首先是要避免在下達的指令時出現語病的情況,教師的語言準確程度與自閉癥兒童能否理解并做出相應的動作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結合自閉癥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語言盡量言簡意賅。語言的組織結構無非就是動詞加名詞,動詞加有形容詞或數詞修飾的名詞。
其次要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自閉癥兒童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很難理解和把握較為抽象的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在下達指令時要直觀、形象。教師應減少口語化語言指令。
最后,對指令的運用進行反思,規范教師的指令行為。教育不是生成的某種計劃或安排,它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指令在運用過程當中也是一樣的,教師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查找在運用過程當中的不足,不斷進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 郭林花.英語專業教師課堂指令性言語行為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3.
[2] 馮燕寧.指令[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5.7.
[3] 托亞,夏志蘭.論禮貌原則指導下的課堂指令[J].語文學刊,2006.8.
[4] 趙常青.中學英語課堂提問與指令初探[J].教育藝術,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