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民道德水平是城市文明的外現,文明城市建設離不開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當代大學生作為整個公民中知識層次較高、認識能力較強的一個特殊群體,在道德建設中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因此在推進文明城市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大學生道德水平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入手,分析文明城市建設中大學生道德水平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文明城市建設中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的途徑。
關鍵詞 大學生 道德建設 文明城市 問題途徑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level of civic morality is the apparent of the urban civilization; civil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urban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civic moralit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s a whole higher level of knowledge among citizens, a strong ability to recognize a special group, with a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effects in the moral construction, and therefore has a pivotal role in advancing civiliz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role of students' moral level of civilized urban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civilized urban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the level of students' moral reasons, and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cit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s' moral way.
Key words students; ethics; civilized city; problems approaches
建設文明城市必須以提高市民素質為基礎,而公民道德建設是提高市民素質的有效途徑。一個文明城市首先體現為公民道德水平,文明城市的創建離不開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而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已使得大學生成為一個特殊而重要的公民群體,他們是整個公民中知識層次較高、認知能力較強的一個群體,在公民道德建設的實施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這個群體的道德建設已成為時代關注的焦點。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高校應承擔起這一重要職責,加強大學生道德培育,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這不僅關系到接班人的培養問題,還對公民道德建設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從而使其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當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整體來說是不低的,但由于受到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大學生道德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理想信念消失、急功近利、缺乏誠信等,引發了大學生道德滑坡的問題,使大學生道德建設面臨嚴峻的問題。因此如何進行大學生道德培育,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已成為亟待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從大學生道德水平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入手,分析文明城市建設中大學生道德水平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文明城市建設中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的途徑。
1 大學生道德培育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大學生道德培育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守法好公民,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向,也是城市文明的體現,為文明城市創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持。
(1)大學生道德培育能夠展示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從公民踐行思想道德的自覺與普及程度,能展示出一個城市公民的文明程度,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程度。公民道德水平是城市文明的外在體現,所展示出的文明素養,構成了一個城市的公共文明素養,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城市文明是公民素質的外在行為體現,公民素質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很多大城市都是從道德建設入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使公共場所井然有序,環境優美,社會風氣淳樸,人際關系和諧,這充分展示了公民道德與文明城市的關系。大學生作為特殊的公民群體,對公民道德建設有示范和輻射作用,因此必須強化大學生道德培育,使其充分發揮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如果忽視大學生道德培育,必會帶來不良影響,如公共生活無序,處于混亂狀態,必會阻礙城市文明進步,所以加強大學生道德培育是展示文明城市良好形象的窗口。
(2)大學生道德培育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思想保障。大學生道德培育是提高公民素質的重要途徑,能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思想保證,主要涉及到正確的方向和社會穩定兩方面。對文明城市建設來說,朝著正確的方向是核心,代表著文明城市建設的性質,社會穩定是基礎,能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建設文明城市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所以大學生道德培育對城市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穩定是人心穩定、政策穩定等,穩定能壓倒一切。城市是人口密集區域,各種思想匯聚其中,有積極向上的,也有消極的。所以培育大學生道德,充分發揮其示范與輻射作用,能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思想保障。
(3)大學生道德培育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精神動力。道德建設能為文明城市提供精神動力支持,首先大學生道德建設能提高市民的凝聚力。文明城市建設是全體公民的事業,必須調動公民的積極性,只有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通過道德建設,提高公民參與文明城市建設的積極性。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質,公民居住在環境優美、風氣良好的城市,會增強舒適感和幸福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使公民感受到道德提升帶來的價值,必須產生一種親和力,熱愛城市,自覺投入到城市建設中。
(4)大學生道德培育是文明城市建設的迫切需求。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公民,為文明城市建設發揮重要作用。新形勢下,一些腐朽的價值觀念影響著大學生的心靈,如唯利是圖、個人利益至上等。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是特殊的公民群體,他們的道德水準直接影響著文明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高等學校是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者的橋梁,對學生進行道德培育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大學生接受基礎教育時沒有間斷過接受道德教育,大學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高等教育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彰顯公民道德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2 文明城市建設中大學生道德水平的現狀及成因
2.1 文明城市建設中大學生道德水平現狀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消極因素沖擊著大學生,使他們的道德觀念發生錯位,大學生公德出現一定的問題,這不利于文明城市建設的推進。
(1)理想信念迷失。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很容易出現執行脫節問題,一方面要通過刻苦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一方面又缺乏恒心和毅力。當代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比較復雜,思想道德走向多元,價值取向多元化,同時一些敵對勢力利用西方腐朽的資本主義觀念,不斷傳播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對大學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失去社會責任感、失去誠信、急功近利,這就需要高校給予正確的思想道德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心理健康失衡。大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心理發展還不成熟,遇事往往缺乏自制力,容易沖動,如果缺少正確思想的引導,很容易鉆牛角尖,導致不良后果。當前社會形勢比較復雜,雖然大學生有滿腔的愛國之情,但他們思想單純,缺乏經驗,表現出來的愛國、回報社會等是較為淺層的認識,容易被反動勢力所利用,這與文明城市建設的要求不相負。因此學校只有加強德育教育,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問題,才能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
(3)公德意識不高。公德是一種基礎道德,人人都應該做到,但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失范行為比較常見。一些大學生在公共場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亂扔紙屑、隨地吐痰的現象比較嚴重。同時損害公共財物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些道德失范行為有損高素質人才的形象,帶來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到文明城市建設。
(4)公德教育缺失。學校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但在教育實踐中智育、美育、體育等之間不相互滲透,甚至相互脫節。并且學校德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不相關,學生難以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動力。當前,我國高校專業的德育師資力量比較匱乏,有的學校甚至沒有設置德育課程。
2.2 大學生道德現狀的成因分析
(1)社會環境影響。市場經濟具有競爭性、趨利性,不可避免給人們帶來唯利是圖的負面影響。一些大學生受利益的驅使,做一些違法的事情,這都表明了市場經濟的負面因素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影響,價值取向功利化。
(2)網絡信息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時網絡也在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他們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大學生正處在是非觀形成時期,易被網絡里的不良言論影響,更有甚至有的學生沉溺于網絡不能自拔,缺乏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溝通,導致人際關系惡化,甚至會發展成犯罪,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些現象導致大學生的道德失范行為,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3 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開拓文明城市建設的途徑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主力軍,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發揮著示范和輻射作用。因此要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使其成為助推文明城市建設的巨大力量。
(1)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比較深刻,社會輿論具有導向作用,宣揚高尚、助人為樂的事情,披露不良的社會現象,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健全法律監督機制,加強道德立法,促進大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從而更好地發揮其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的示范作用。
(2)營造良好校園環境。優良的校園環境是文明程度的代表,高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建設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首先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在精神層面,校園文化建設也需要物質載體,良好的物質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力。其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多樣性,要抓住重點,既要全面發展又要兼顧學生個性,規范引導。再次校園要樹立榜樣,發揮輿論優勢。榜樣的樹立對單調的德育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只有將道德教育內化為動力,外化為道德行為準則,才能實現道德教育的成功。
(3)加強道德載體創新。文明城市建設中,面臨城市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所以加強道德建設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發揮各方的積極性。首先,創新媒介載體;其次,創新活動載體;再次,創新精神載體。
(4)提高德育教育實效。高校要提高德育課程的作用,德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德育課的實效性,能使學生順利與社會接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從而使公德植入學生心中,不只是空洞的書本知識,增強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要加強師德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推動高校的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總之,大學生是特殊的公民群體,他們的道德水平在文明城市建設中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是文明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強大學生道德建設,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以助推文明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 陳英.當前大學生社會公德缺失問題及教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0(24).
[2] 王艷玉,劉楠.當代大學生公民道德建設的新途徑[J].衡水學院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