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環節,它從整體上診斷、調節和控制教學活動的進行,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高職英語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實踐進行分析,以更好地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 形成性評價 高職英語 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eaching evalu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basic aspect in teaching, it from the overall diagnosis, regulate and control the conduc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combine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order to analyze Har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Reform and Practice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formative assessment; vocational English; reform and practice
1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評價方式的理論基礎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指出:“語言測試在考核英語知識的同時,應著重考核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學、公平和規范。”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將教學評價分為三大類: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也稱“教學性評價”,指導在某項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狀況進行預測。終結性評價指的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為判斷其效果而進行的評價。而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評價注重對教和學的過程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分析判斷,能夠為教學雙方提供及時、真實的診斷性信息,有利于教和學過程的完善和發展。
職業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種職業活動所必需的并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包括自我學習和發展的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
2 高職英語評價方式的現狀及改革的必要性
2.1 英語評價方式現狀
多年來,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哈職院)英語教學采取了以傳統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主要考核學生的出勤和作業完成情況;期末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70%,主要以大學英語能力A級考試的形式為主,對詞匯、語法、閱讀、翻譯以及寫作進行考核。
2.2 英語評價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這種期末考試成績占絕對權重、強調應試能力的評價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改革勢在必行。首先,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較小,根本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部分學生平時學習松散,臨近考試時按照教師所劃定的考試范圍有針對性地進行臨陣磨槍,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完全忽視了平時對英語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其次,這種評價方式過分注重筆試,忽視了對口語和聽力的考核,導致學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或“啞巴英語”現象,很難測試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最后,無論是平時成績,還是期末成績,都采用的是教師評價學生的單一模式,教師的主觀意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客觀公正性,不能多角度地對學生做出全面的評價。
3 評價方式改革措施與實踐
3.1 學情分析
哈職院選取了2013級現代服務學院的大一新生進行課程改革實踐。這些學生都是商科專業,大多來自三校生(即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還有部分學生為自主招收生源。學生的語言基礎較為薄弱,實際應用能力較差,學習方法單一,英語思維能力較弱。由于多年來養成的不良英語學習習慣,部分學生缺乏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甚至個別學生已經放棄了英語的學習。
3.2 具體措施與實踐
哈職院改變了以往一張卷子評定學生的模式,采用了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全方位的考評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性評價采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評等形式,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態度(占總成績的10%):從課前預習、出勤、課堂參與情況以及作業完成效果等方面由教師和小組成員進行評定。(2)項目實施(占總成績的20%):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職場工作環境模擬,從團隊合作、責任意識以及能力提升等方面由教師和小組成員進行評定。(3)語言技能(占總成績的20%):教師從語音語調、日常口語交際表達以及聽力測試等方面進行評定。
終結性評價在期末進行,分為兩部分:一是針對本學期所學習過的語言知識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30%,教師從詞匯、閱讀、寫作等方面以筆試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定;二是以小組為單位自創完成某一個工作場景的模擬,要求至少包括兩個本學期進行的項目,小組成員分工均衡,然后教師團隊根據學生的表現、創意和整體情況做出評定。
最后,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做出公平、公正、全面的評價。
4 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4.1 對學習態度的影響
學習態度是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加大了形成性考核的力度后,大多數學生從開學初期就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充分認識到日常學習的重要性,更加重視學習的過程,注重點滴的積累,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增強了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多元化的學習動機。通過更多機會的彼此交流和相互評估,創造了更多的接觸和溝通的機會,使學生從其他同學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相互激勵,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鑒別判斷能力。
4.2 對學習策略的影響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一種有意識的思想和行為,它能使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學習和記憶新的信息。運用了新的評價方式,在課堂上學生不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主觀上愿意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了真正的教學主體;遇到問題時,他們也不再孤軍奮戰,而是進行互助性學習,很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性,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最佳學習環境的形成,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4.3 對學習能力的影響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中國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學生真正懂得“會學”,才能實現“學會”,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等情況的考核,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整合能力以及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時,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一學習任務或項目,也提高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 評價方式改革對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效結合才能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高職英語評價方式改革,必須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效地結合,才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對學生進行全程的動態考核,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習策略,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科學準確的教學評價體系也將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的良性發展。
(2)逐步深化評價方式改革,建立促進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評價體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根據這一指導思想,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應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貼近學生未來的工作環境。同時,教學評價方式應加大學生在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能力的考核比重,以促進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為基礎,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學生潛能的發現和發展,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信念等方面的情況也應給予評價,真正做到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綜合考評。
(3)加強自我評價,促進終身學習習慣。自我評價是自我診斷、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過程。學生通過主動確立學習目標,反思學習過程,總結學習經驗,進而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哈職院的教學評價改革中缺乏對學生自評的考核。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習筆記、學習感受以及課后測試等方面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發展成就感,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調節學習策略,促進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
(4)將第二課堂活動納入評價體系,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眾所周知,第二課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為了擴展教學空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哈職院每學期都會組織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口語比賽、英語寫作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才藝展演等活動。但部分學生卻持有“事不關己”的態度,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第二課堂的學習和鍛煉中來,可以考慮將第二課堂的活動納入整體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通過問卷調查、學習檔案、活動記錄等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5)加強教師自身素質,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進行課程改革,教師應不斷學習國內外的先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專業素養,增強反思意識,將評價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研制并完善可操作性強、適合學生未來發展的評價方案和體系。
參考文獻
[1] Harris Michael and Paul McCann. Assessment.Oxford:Macmillan Heineman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94.
[2] 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4.
[3] 劉一諾.構建當代高職英語評價體系.教育教學研究,2013.5.
[4] 盧敏杰.高職英語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
[5] 黃奕云.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評價體系構建[J].韶關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