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雖然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夠很好地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呈現出體系僵化等不足之處。隨著客觀時代形勢的變化,我國的思想政治方法也應不斷探索,從改進教育理念和豐富多元化的教育方法的視角出發,探尋符合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lthough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can adapt well to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is also showing system rigidities and other deficiencies.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of the times,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pproach should also continue to expl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rich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methods starting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 line with the new era of future trend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development trends
1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本理論
1.1 現階段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
1.1.1 理論學習法
即理論灌輸法,就是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通過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逐步樹立科學世界觀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早在20世紀初期,列寧同志就在《怎么辦?》一書中,提出了理論灌輸的方法,他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①旨在運用灌輸的方法將先進的政治意識和階級意識傳達給不怎么了解社會主義意識的工人們。
1.1.2 實踐教育法
即實踐鍛煉法,是引導和組織人們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來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的基本方法,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②也就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同時自己的主觀世界也得以改造的方法。
1.1.3 示范教育法
即典型教育法,就是將抽象的說理轉變成通過活生生的典型的人或事件來進行示范教育,激起人們思想情感上的共鳴,運用極富感染性和可接受性的人或事來引導人們學習、對照和模仿。
1.1.4 自我教育法
就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要求,通過自身思想的矛盾運動,自覺地接受先進思想和正確行為,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方法,并在提高的過程中能夠自覺改正自己已有的錯誤思想和行為的方法,使得自己的思想品德向著良好的方向轉化的方法。
1.1.5 隱性教育法
即感染教育法,就是受教育者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受到一定生動、直觀的事物形態的感染活動,或者文藝作品的欣賞、創作活動的熏陶和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
1.2 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
1.2.1 心理咨詢法
就是通過借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對受教育的心理進行測試和分析,開展心理咨詢并普及心理保健的知識,使受教育者在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方面上有所改變,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的教育方法。
1.2.2 思想轉化法
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將受教育者的錯誤、消極、落后的思想轉化為正確、積極、先進的思想的方法。
1.2.3 協調式綜合方法
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將各種單項的教育方法綜合在一起后,按照主次序列,產生一種縱向或橫向的制約關系,使得教育方法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實效性。
2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現狀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是經濟建設的堅強保證,它保證了黨和國家法規政策的正確貫徹,保證了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服務,給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節,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必備條件,通過適當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提高公民的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運用理論學習法,對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中積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經驗進行傳承,包括我們始終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及“中國夢”來武裝人們的頭腦;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身作則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和全黨動手齊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
但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古板,對于講解的內容沒有充分透徹,一些概念理論不夠全面、系統,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存在填鴨式和注入式情況。隨著時代向前發展,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度也逐漸加快,其他國家的思潮涌入國內,使得人們的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這些變化必然會在社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課上反映出日益尖銳的深層矛盾,給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學生對各種新鮮知識的渴望同相對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學內容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矛盾。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真正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數不足。由于多元文化的沖擊加之教育實效性不強,導致社會公民普遍存在精神世界的危機,體現在更加注重自我體驗,并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上。而且對缺乏教育的針對性,不能根據教育對象的社會特征和心理特征進行個性化教育,因此在完善教育工作管理體制,增加從教人員數量之余,還要更加注重對受教育者的個性培養。
3 在新時代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趨勢
3.1 注重加強對個人人格的社會化培養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一個人穩定、統一的心理過程及其人格形態是能夠形成人生價值觀念的穩定心理基礎,是能夠形成正確世界觀的內在心理依據,雖然正確的理論指導和學習能夠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但如果沒有良性的人格形態作為人的內在支撐,外在的思想觀念就很難對其產生影響,因此通過成形的、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塑造正確的、積極的個人思想道德狀態是有必要的。人格的形成可以說是人們社會化的結果,它是與后天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息息相關的,因此,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里,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更應向人格的培養方面側重,注重對個人的人類共性文化和心理的個性特質兩方面的統一,側重對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的養成教育,包括發揮傳統文化在吃穿用度和言談舉止方面積極的教育作用,加深在傳統文化視閾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度。在尊重個人人格的基礎上,加快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的轉變,強化人們的價值呼喚與人文關懷,加強對個人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激發人們對高尚人格和優良思想道德行為的崇敬與效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融入到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努力引導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進而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3.2 注重加強對教育內容的深層次豐富
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國夢”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實際,針對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突出思想問題,幫助人們在準確把握和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同時,認清當前國內現狀、國際形勢、國際關系、我國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對外政策等等。并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教育的構建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將心理學知識融入到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配置,及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來解決課程內容過于知識化、呆板化的現狀,有助于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并能有效地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養。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將積極探索在新時代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途徑的更新,根據教學的需要,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努力做到將系統講授、形勢報告和專題講座相結合的基礎上,教授多級學科知識,使人們更直接地了解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新變化,促使人們可以運用所學的多學科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這也有助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開展。
3.3 注重加強對教育對象的針對性教育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差異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出現空講道理、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傾向的方法,要根據社會各個階層或受教育者的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從普遍性發展到特殊性,為了適應我國現在社會存在的各個部門、各個單位和各個領域,不僅包括了對傳統意義上的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普及,更加注重加強對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者本身的思想覺悟,鼓勵其更好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于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創新,開辟出適應我國社會各個階層受教育者的具有針對性的新思路、新方法,最后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來促進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注釋
① 列寧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26.
②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296.
參考文獻
[1]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張耀燦,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三個基本概念辨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