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便利的學習途徑,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通過調研分析網絡環境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的不良影響、突出表現,以及思想狀態改善的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 網絡環境 大學生 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provides a convenient way to learn, but also brings some troubles. In the paper, it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a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te of mind.
Key words environment of social network;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0 引言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從方方面面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①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在這種環境下,如何正確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成為當前大學輔導員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1 網絡影響大學生思想行為的不良因素分析
網絡信息的多元化,造成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混亂。網絡的開放性、平等性和互動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便利的交流平臺。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大學生可以言論自由,充分發揮自我想象,盡情展示自我個性。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和無約束性,大大地滋長了大學生的不良心理,使得大學生無視網絡文明,放縱個人行為,造成網絡道德的失范,甚至走向網絡犯罪。大學生處于世界觀、價值觀的定型時期,他們多年來逐步養成的傳統價值觀還未牢固,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時,易受到非主流價值觀的吸引,會動搖堅守價值觀的決心。
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對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品格提出了挑戰。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維系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必備因素。而網絡的虛擬性、自由性和開放性一定程度上導致網絡行為的隨意性和不可罰性。這使得大學生在使用網絡時,常常不按日常規則行事。大學生作為網絡的一員,必然也會受到網絡的影響。當他們在用網絡聊天時,他們往往由真誠開始,慢慢體會到受騙上當,最后不得不選擇說假話來面對這充斥著謊言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挑戰誠信。
網絡的虛擬性嚴重威脅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人只有生理和心理得到健康發展,才能實現全面發展,大學生也不例外。部分大學生在感到空虛時,往往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網絡資源的誘惑,例如色情網站,如果不及時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有的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另外,大學階段是人際交往能力和人際關系形成的重要階段,網絡中的人際交往往往掩蓋了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一些缺陷,使大學生容易獲得人際交往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但是,人們在網絡的交流中減少了面對面的交流機會,產生人際障礙,使個體冷漠、人際關系淡漠,使人產生孤獨、苦悶、焦慮、壓抑,甚至情緒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情緒,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網絡的吸引力嚴重影響大學生自身的成長。網絡資源的全面性,使得網絡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這就會使許多自控力差的同學過度沉迷于網絡,對網絡產生強烈的依賴性,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學習失去興趣,荒廢學業,身心受損,甚至有的大學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毀了大好前程。
2 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態的突出表現及現狀分析
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意識較弱。當代大學生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過分張揚自我個性,有的大學生過度追求個人價值,以個人價值的實現和利益的滿足作為首要考慮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求和公共利益,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弄虛作假,不講信譽,甚至不擇手段。
自制力不穩、心理素質較差。當代大學生的生長環境優越,家長的過度溺愛造成了他們缺乏進取精神和抗挫折的承受力。他們取得一點成績,便趾高氣昂、得意忘形,稍微受到一點挫折,便灰心喪氣、斗志全無,在內心留下陰影,導致抑郁、焦躁,一蹶不振,出現人格異常和心理障礙,甚至釀成悲劇。
盲目追求物質享受,放棄理想追求。社會上“金錢至上”等不良思想嚴重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消費觀念,使得大學生盲目攀比,奢風大行,把大好時光消磨(下轉第87頁)(上接第85頁)在物質享受中,使大學生失去了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動力。在實現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動搖理想信念,使大學生在樹立人生價值觀時產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慮,導致大學生呈現多元化的人生價值觀。
3 影響和改變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狀況的措施與對策
3.1 加強網絡管理
首先,輔導員老師要充分發揮班委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教育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正確處理好上網與學習的關系,利用網絡促使學習成績進步而不是拖后腿,使成績一落千丈。②其次,規范大學生的上網行為,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管控,嚴格控制上網時間,例如學生宿舍可以采取限電斷網等措施,避免大學生通宵上網,這樣會有效防止學生沉迷網絡,防止網絡成癮。③再次,制定校園網絡管理辦法,加強網絡安全監督檢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增強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防止網絡詐騙和網絡犯罪。
3.2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利用網絡組織開展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網絡文化活動,構建起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思想健康的網上思想教育體系,開拓更寬更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域和空間,盡可能使更多的學生通過網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便利條件,針對學生比較敏感的話題,開設電子信箱或建立QQ群,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增強學生上網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
3.3 開展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
班主任、輔導員老師要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大學生進行網絡信息交流活動。例如開展網絡知識競賽、網上新聞調查等一些豐富多彩的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④既可激發年輕人學習知識的愛好和興趣,增長學生的知識,又可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質,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4 結束語
本文分析網絡環境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的不良影響、突出表現,以及思想狀態改善的措施和對策。
網絡環境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誠信度以及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產生較大影響。通過合理、適度的措施,網絡環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是可以削弱或者消除的,其中經常開展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實行較好的網絡管理等是比較好的措施。
基金項目:徐州工程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課題(XDJZY201213YB006);2012年江蘇省高校基金(12KJD 480002);江蘇省“青藍工程”項目資助
注釋
① 張天梅.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要特點和突出問題探索[J].職業教育,2012 (17):16.
② 柏樺.“網絡成癮”的成因及其對策析論[J].中國建設教育,2008.Vol.2(2):24-26.
③ 戚杰強,張榮軍.互聯網影響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因素及其啟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Vol.26(10):45-49.
④ 李忠娟.虛擬網絡時代班主任對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第10卷增刊: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