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因素,得出以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相結合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結論,最后提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擴大需求,改善供給。
關鍵詞:供給管理;需求管理;結合;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我國現階段的國民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經濟的發展有了新的特征,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所以需要結合階段特征,以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相結合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一、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因素
1.制約因素的需求分析
在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中,需求有內需和外需兩種,內需又分為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從內需來看,主要的問題就是消費不足。從外需來看,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之間的債權債務的聯系加深,投資和融資的聯系也更加密切,目前看來,我國的外需還處在一個不足的狀態中,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問題仍然存在,一些重復性投資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F在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但是投資是帶動增長的唯一因素,使經濟發展的方式陷入規模擴張和投資驅動,很難向效率提高型轉變。
2.制約因素的供給分析
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供給問題,也就是生產問題,這個問題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常見的問題有:
(1)供給結構問題
經濟增長主要依賴的是第二產業,從第二產業的內部構成來看,占的比重比較大的產業主要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這種情況就會使經濟增長通過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來實現。這種生產粗放型的方式會導致資源的利用率變得很低,有一部分行業會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而有一些行業卻因為得不到投資很難發展。雖然,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本存量和技術水平,也有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但信息化的迅速發展還是對傳統的工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2)供給效率問題
我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都是呈高速增長的趨勢,基本上都是通過大量地投入資本、土地等資源來實現的,技術水平遠遠不及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就導致了我國國民經濟投資率遠遠高于其他國家,而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率比經濟增長率還要高,尤其是當經濟增長的速度達到比較高的水平時,這種特征就更加明顯,生產率就比較低。
(3)創新不足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用吸引投資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基本上都依賴于國外技術,沒有屬于自己的技術,尤其是在高新技術的領域,創新能力非常弱。節約能源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所以能源的消耗比較大,在經濟發展中不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陷入了高消耗、低產出的惡性循環,同時出現資源短缺的問題。
二、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相結合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重視供給管理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在制度和技術進行創新的前提下,以效率改變為條件,供給變化可以引起生產成本以及經濟結構等方面的變化。這種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在長期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相對于需求管理政策的短期性來說,供給管理更加具有長期性的特點。
在短時間內,經濟增長可以考需求管理政策進行刺激,在受到一些外部的沖擊時能夠保持經濟的相對平穩,但一些生產方面的消極因素卻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但是,在長期的條件下,供給管理的政策還是可以起到一些緩解的作用的,有的時候也可以消除需求管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擴大需求,改善供給
1.短期的問題要靠刺激需求來解決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轉變投資方式,調整需求結構。要把擴大投資和轉變投資方式結合起來,將投資的方向轉向實體經濟,向加工制造等經濟傾斜,這樣不僅能使我國經濟發展得比較平穩,還能夠將就業率提高上來,縮小了城鄉的貧富差距。還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小企業一些投資上面的支持,提升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民間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相對于政府投資來說,民間投資要更加靈活一些,效益也要高一些。
另外,還要將擴大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結合起來,將轉變對外開放的方式和提高競爭力結合起來,從需求角度配合短期政策解決一些問題。
2.長期問題需要靠改善供給來解決
要改善供給,就要使經濟結構升級,進入高級化的階段。要加強創新型經濟的發展,實現技術創新的轉型,發揮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還要進行技術創新制度保障的完善工作,保護相應的創新行為,鼓勵一些科技創新活動,保持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
四、結語
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特殊性的,所以要將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結合起來,不僅要依靠需求管理的政策,也要將供給管理的政策作用充分發揮,以實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參考文獻:
[1]李松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幾個理論問題[A].2011年中國農業系統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海峽兩岸農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長沙市第五屆自然科學學術年會農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
[2]鄒俊.十四、論我國國有經濟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角色定位[A].2010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暨“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
[3]高子建.投資、消費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動態影響分析——基于狀態空間模型[A].2008年中國經濟特區論壇: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
[4]任保平,郭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驅動機制[A].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經濟分會場論文集[C],2012.
[5]方彥富,全毅.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建設“兩型社會”問題探討[A].全國社科院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
作者簡介:楊馥宇,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