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產業集聚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采用區位商和行業集中度兩種方法對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的產業集聚度進行了測度,研究表明,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飲料制造業屬于吉林省優勢行業,食品制造業屬于吉林省自給自足產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占據吉林省食品加工業40%以上的市場份額,農副食品加工業連同飲料制造業占據吉林省食品加工業90%左右的市場份額。由此得出,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產業集聚已初步形成,但食品加工業內部結構發展不平衡,應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促進食品制造業的發展。
關鍵詞:食品加工;產業集聚;區位商;行業集中度
產業集聚是產業在發展中出現的一種地緣現象,是指某種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集中,其集中的程度稱為產業聚集度,產業聚集度越大,越有利于獲取規模經濟效應,因此,產業集聚有利于地域經濟的發展。食品加工業是吉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之一,然而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發展進程中也存在諸如產業集群發展不平衡、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等問題,為了更好的了解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需要測算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的集聚程度,唯此,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出促進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測量產業集聚度的方法
為了體現吉林省食品加工產業集聚程度,我們擬采用學界常用的區位商和產業集中度指標加以衡量。
1.區位商
區位商首先由哈蓋特(P.Haggett)提出,在區域經濟學中,區位商通常用來測算某一區域要素在空間上的分布情況,其數值大小可以反映該區域在高層次區域中的地位,除此之外,區位商還可以用于判斷一個產業是否構成地區專業化部門。區位商的大小取決于地區特定產業的產值在地區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與全國該產業產值在全國總產值中所占比重,區位商的計算一般采用下式:
LQij=(Eij/Ei)/(Ekj/Ek)
其中Eij表示i地區j產業的產值,Ei表示i地區總產值,Eki表示國家k產業j的產值,Ei表示國家k的總產值,當LQgt;1時,可以認為j產業是i地區的專業化部門,區位商越大,專業化水平越高;如果區位商小于或等于1,則認為j產業是i地區的自給性部門。
2.行業集中度
行業集中度指的是特定行業的相關市場前n家最大的企業或者規模最大的前n個地區所占市場份額的總和,常用CR來表示,它是衡量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標,行業集中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上式中,CRn表示特定行業中最大的n個企業(行業、地區)所占市場份額之和,xi表示第i個企業(行業、地區)的就業人數、銷售額或產值,x表示特定企業(行業、地區)的就業人數、銷售額或產值,s表示第i個企業(行業、地區)所占市場份額。
二、數據選取與分析
鑒于數據的易得性,我們選取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作為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的代表,測算區位商和行業集中度的相關數據來源于《吉林省統計年鑒》(2003-2012)和《中國統計年鑒》(2003-2012)。
1.基于區位商的產業集聚度分析
根據區位商的計算公式,我們計算了吉林省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的區位商,并將計算結果總結在表1中,由表1可以看出,在絕大多數年份中,吉林省農副食品加工業都屬于優勢行業,而食品制造業在絕大多數年份都屬于劣勢行業,從飲料制造業的區位商看,飲料制造業亦屬于吉林省優勢行業,但其地位不及農副食品加工業。由表1還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吉林省農副食品加工業產業集聚程度逐漸增強,與2003年相比,2012年的集聚水平增加了1.3倍之多,由此可見,農副食品加工業在吉林省產業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飲料制造業在2008年以前都處于一個較穩定的集聚水平,從2009年開始連續兩年,集聚水平增加了28%左右,隨后,集聚水平略微下降并趨于穩定,由此可見,飲料制造業在吉林省產業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2003年以外,其余時期食品制造業的集聚程度均處于1以下,從2007年開始,食品制造業集聚水平有所增加,至2012年一直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食品制造業在吉林省產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雖然在增強,但是還處于一個自給自足的水平。
2.基于市場集中度指數的集聚度分析
由于缺少吉林省食品加工業各細分行業規模企業的人數(產值)數據,因此,我們分別選擇吉林省規模處于第一位的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規模處于前兩位的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飲料制造業來計算市場集中度,并將計算結果總結在表2中。
由表2可以看出,農副食品加工業行業集中指數全部在40%以上,說明吉林省農副食品加工業對整個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當加入飲料制造業計算行業集中度指數時,我們發現,在多數年份下,在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飲料制造業的行業集中指數高達90%,由此可見,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飲料制造業在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發展中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由表2我們還可以看出行業集中度的變化趨勢,單行業集中度指數和雙行業集中度指數自2003年至2004年分別增加了59%和15%,體現了飲料飲料制造業在提高行業集中度中的重要作用;自2004年開始至2012年,單行業集中度指數和雙行業集中度指數基本趨于不變,體現了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飲料制造業在食品加工業中堅不可催的主導作用。
三、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文采用區位商和行業集中度兩種方法對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的產業集聚程度進行了測度,結果表明,從區位商指標看,吉林省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飲料制造業都屬于優勢行業,而食品制造業屬于吉林省自給自足產業,從行業集中度指標看,吉林省農副食品加工業在吉林省整個食品加工業市場中占據40%以上的份額,農副食品加工業連同飲料制造業占據90%左右的市場份額。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得到以下啟示: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產業集聚已初步形成,但食品加工業內部結構發展不平衡,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飲料加工業發展較為迅速,而食品制造業發展較為緩慢,應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吸引優秀的食品制造企業加入本地,以促進吉林省食品制造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實現吉林省食品加工業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濤.吉林省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曹陽,李林,胡澤英.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綜述[J].生態經濟,2006(8):112-115.
[3]鄺國良,方少帆.我國產業集群模式對技術擴散的影響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5,24(1):61-62.
[4](美)保羅·克魯格曼,黃勝強譯.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張東敏(1981- ),女,漢族,山東省滕州市,講師,在讀博生,長春科技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發展;吳安平(1960- ),男,漢族,黑龍江林口,教授,本科,長春大學,研究方向:企業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