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1987年11月24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至今,村委會換屆選舉在我國廣大農村已實行多年。隨著村民民主意識、自治理念的不斷增強,村民要求參與政治生活得意愿更加迫切。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富裕起來的村民積極參加村委會主任、委員競選,且當選比例較高,先富群體作村官成為當前在村民自治領域中的重要現象,那么對這部分老板村官當政后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管理勢必成為促進農村經濟和協助鄉企業管理,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本項目通過對浙江省30個自然村的老板村官在治村過程中的案例,評析治村的正負面影響,分析其潛在的深層次原因,可以為政府管理部門正確對待先富群體科學管理鄉村經濟發展與正確引導鄉企業管理提供有效可行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先富群體;村官;經濟;企業
一、背景
農村企業在改革進程中異軍突起,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這并不說明它不存在矛盾和困難.事實上,農村企業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就伴生著政企不分、布局分散、產業結構趨同、區域發展失衡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政策或體制造成,有的是農村企業本身問題所致。這些問題已經日趨嚴重,已經成為我縣農村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同時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現村民自治,是新時期當領導下實現農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是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也是浙江實現兩富目標的重要一環。先富群體當村官是近年來農村村民自治的產物,發生時間較短,國際上又缺乏可以借鑒的經驗,先富群體競選村官已經成為未來農村政治生活的趨勢,研究先富群體當村官現象對于理解轉型期中國鄉村社會的運行邏輯,尤其是對理解東部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鄉村社會的性質具有特殊的實際意義,同時通過探究先富群體當村官現象的意義及影響,可以為探索中國基層農村新的治理模式,科學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協助鄉企業管理做出可能的貢獻。
二、研究方法、過程及數據
在這次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文獻資料分析、訪談法,:由于本項目建立在大量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利用同學公共假期以及寒暑假的時間,委托大量籍貫浙江省的同學攜帶項目用問卷資料于回家期間走訪村落的部分居住戶并拜訪村支部與相關企業等等,同時成員本身屢次組隊前往浙江省內各城市多地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在經過縝密的數據統計與整理后,通過調研中實地感知到的問題與數據反映出的客觀現象撰寫調研報告,并以此為基礎撰寫論文。
三、先富群體當村官在農村經濟發展與鄉企業管理的正負面作用
1.正面——推動農村經濟,促進鄉企業發展
先富群體當村官在改變村民的生活生產觀念、帶領大家走出去,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一是他們改變了村民的致富觀念。先富群體村官往往能夠準確把握經濟脈搏,思想解放,頭腦靈活,他們大膽地帶領農民闖市場,給村民指引一條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改變了以往農民不敢走出去,走出去不敢闖的思想。例如浙江臨海某鎮山地處的半山腰,村民有種高山蜜露桃的習慣,但是每年這些桃子都賣不出去,村民都等著上門收購。村委會主任一直在外投資水電站,他上任后就帶著村民到上海、江蘇闖市場,高山蜜露桃變得供不應求,每年都有大量的客商預約收購。二是他們成為村民致富的領頭雁。先富群體村官往往掌握著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他們擔任村官后,手把手地言傳身教,傳授群眾技術知識,幫大家出主意、想辦法,村民愿意跟著他們干,從而調整了產業結構,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步伐。
老板村官由于本身有較多的經商基礎與經驗,在實施鄉村企業各種幫扶政策中,鄉鎮企業快速發展,其過程中除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外,其內部機制也是助推自身發展的重要動力。鄉鎮企業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支重要力量,其先天性的特征就是模仿國有企業,進入門檻低。據統計,相當多的行業與國有企業有著驚人的相似系數,比如紡織業、輕工業、制造業和以及食品等行業,這種現象的出現,使得鄉鎮企業相對于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了,其結果是極大的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發展,而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的大量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加強了鄉鎮企業的發展力量。同是,城鎮經濟體制的開展尚未全面鋪開,農村大量的勞動力無法外出就業,此時鄉鎮企業的發展卻大量地吸收了這一豐富的人力資源,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也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人們也就把鄉鎮企業的發展作為通往社會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2.負面——給集體經濟造成重大損失以及錯誤引導鄉企業出現的問題
先富群體在當選村官后,往往在主觀或客觀上給集體經濟造成重大損失。一是鋪張浪費。先富群體村官在經商時因為生意已經上了軌道,每年的利潤收入達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所以他們往往花錢如流水,不會從勤儉節約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那么在當選村官后也會因為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而造成鋪張浪費。二是好大喜功。先富群體當村官后往往從政績的角度出發,好大喜功,缺乏長遠目光,急功近利,大興土木,導致村帳財務入不敷出,負債累累。臺州市某村地處某景區的入口,原村兩委班子當選后,急于做出成績,大力發展旅游業,投入60萬修建了登山游步道,但是旅游投資是放長線,而且需要日常維護,后續安全維護資金跟不上,旅游景區處于癱瘓狀態。三是假公濟私。有部分先富群體村官以權謀私,假公濟私,沒有從村民的利益出發,而是憑借自身的政治優勢,做大做強自己的事業。四是貪污受賄。部分先富群體侵占、私分、挪用公款,從工程承包、土地批租等項目中謀取私利,坑害集體、損害群眾、肥了自己。湖州某村原村民委主任在任職期間,不顧村莊規劃和耕地紅線,私自給安排親戚朋友安排宅基地,私自搭建廠房,造成村莊雜亂無章,違章建筑遍地,村民反映強烈。
同時在部分老板村官的模糊指導下,使得鄉村企業產權結構不清晰導致鄉鎮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作為鄉鎮企業主體的鄉鎮集體企業其產權限歸集體所有,但真正擁有產權的是其產能的代表者即政府,集體所有實際是一種“名義產權”的擁有者,這就出現集體對其代表者失去了監督權,因為被指定為集體利益代表者也是自然人,同樣具有經濟意識能力,其次,鄉鎮企業利益的代表者往往是關心企業的最終盈虧情況,對于生產過程是不會在意的,使得企業在生產中出現了問題時其由于不懂經營之道而導致無法順利解決的結果,甚至由于錯誤的指導,會使企業走向嚴重虧損的局面或企業倒閉。
四、結論
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發現,先富群體做村官無論其正負面影響,已漸漸成為我國農村自治的趨勢。村中經濟得到一定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紕漏與問題,使村民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失。同時在宣傳方面也不夠全面,較多村民都不了解其政策甚至換班的人是誰。而我們需要做的正是在評析治村的正負面影響,分析其潛在的深層次原因上,鼓勵鄉政府與村委會在加大政務公開力度與正確嚴謹農村經濟政策實施上深化改革,更好地方便村民服務與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幫帶鄉村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明.再析先富參政現象的生成背景[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6).
[2]黃俊堯.論村民代表會議與“先富群體治村”——民主制度建設與精英治理的平衡[J].浙江學刊,2009(2).
[3]朗友興.政治吸納與先富群體的政治參與——基于浙江省的調查與思考[J].浙江社會科學,2009(7).
[4]王景玉.先富參政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0(2).
[5]趙曉峰,林輝煌.富人治村的社會吸納機制及其政治排斥功能[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0(4).
[6]Jean Caze Na F.The Ten Major Concepts of Sociology[M],Shanhai Peoples Plubishing,2003.
作者簡介:瞿才森(1993.4- ),男,漢族,籍貫浙江溫嶺,學歷本科,單位寧波大學法學院公共管理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