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國有企業也經歷了改革、改組和改制的發展過程,與市場經濟接軌,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給國有企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同時也讓企業在競爭中涅槃重生,這不僅是因為企業體制和經濟機制的轉型,還因為傳承了自身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障,是企業和企業員工的精神力量和價值支撐。優秀的企業文化,對內,是一種向心力,對外,則是一面光輝的旗幟。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所在,是企業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不斷向前發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傳承優秀的國企文化,對國有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一、傳承優秀國企文化的主要表現
企業文化有廣義派和狹義派兩種理解。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發展中所創造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個性的經營宗旨、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的綜合。
國企文化就是國有企業在長期發展中的經營和管理活動中確立的、信奉并付諸于實踐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模式。它在本質上是一種促進或阻礙企業發展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屬于思想范疇的概念。它同一般的企業文化相比,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明顯的行政性和較高的穩定性等特點。
傳承優秀的國企文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企業文化的連續性上。企業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企業自身的發展,優秀的企業文化最終被保留,而一些不能推動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會被淘汰。優秀的企業文化會一脈相傳,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始終。二是表現在具有較強的凝聚力上,它是一種企業精神。優秀的國企文化,特別是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中,能夠讓員工對企業有堅定的信仰目標、強烈的團體意識、正確的競爭原則和價值取向和鮮明的社會責任。
二、傳承優秀國企文化的重要性
1.優秀國企文化的傳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大慶油田作為新中國的代表性國有企業,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鐵人精神”這種優秀的國企文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初期,新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和國外形勢,國際敵對勢力妄圖在經濟上制約我們,那就是不對我國進行石油出口。作為國企的大慶油田,石油資源的地質條件復雜,技術條件落后,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鐵人王進喜帶領著萬人職工,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氣概,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頑強斗志,以“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創業豪情,克服重重艱難險阻,以開發大油田,脫掉“貧油帽子”為己任,不怕苦、不怕累,經過三年半的奪油大戰,終于開發出了我們自己的油田,改變了我國落后的石油基礎面貌,結束了中國使用“洋油”的時代,提高了國際地位。
鐵人精神這種優秀的國企文化,如今它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這種優秀的國企文化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有著永恒的價值和不朽的生命力,在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梢?,傳承優秀的國有企業文化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在中國經濟發展長河中,已經留下了深深的歷史足跡。
2.傳承優秀的國企文化,在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中起到重大作用
一些歷史悠久的老國企,之所以能在改革開放的激烈競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而且是獨樹一幟,是其他的新生企業無法匹及的,傳承自身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國有企業成功轉型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鐵建作為鐵路建設的龍頭國有企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中國鐵建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從1948成立到1984年兵改工,承擔起保衛鐵路,鋪路架橋的重責。1984年兵改工后,中國鐵建迎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奮力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成功經受住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走出了一條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新路。企業先后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等多項獎項。2014年,中國鐵建在《財富》世界500強中名列第80位,在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名列第1位,正向著“具有高價值創造力的跨國建筑產業集團”的目標邁進。
中國鐵建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下如此成功轉型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傳承了自身優秀的企業文化。表現在:
一是樹立了“誠信、創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業價值觀。中國鐵建的價值觀念是誠信和創新,以誠信為根本動力推進企業發展,以創新為最大智慧贏得天下用戶。
二是弘揚“不畏艱險、勇攀高峰、領先行業、創譽中外”的企業精神。鐵建人正是發揚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無困難”的鐵道兵精神,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是建立“以人為本、誠信守法、和諧自然、建造精品”的企業管理方針。正是這種苦練內功增強凝聚力的指導方針,中國鐵建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中國優秀誠信企業”等榮譽稱號。
三、國有企業在企業文化的傳承上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有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中,對于傳承自身優秀的企業文化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浪潮的推動下,無形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只重視創新,舍棄了自身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效益的支撐,但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建設,導致兩者失衡,企業就不會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最終被淘汰。企業發展需要創新,但理論偏離了實際,只會阻礙企業的發展,舍棄自身優秀的企業文化,就如同無源之水,最終會被市場競爭的浪潮埋沒,甚至是前功盡棄,對于國企,無疑是個重創。
二是有些國有企業避重就輕,傳承企業文化也只是形式而已,僅僅表現在一些大同小異的口號和標語上面,或規章制度及企業標志上面,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沒有真正發掘出企業員工中蘊藏的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沒有認識到傳承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國有企業文化不是一時形成的,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積累的,移植和引進的企業文化不具有企業真正的文化底蘊,對企業來說是不切實際的。企業文化是內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構建企業文化需要對企業發展以來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現狀做全面深刻地梳理和剖析,反復斟酌、不斷歸納和提煉,最終形成適合企業自身的文化精髓。傳承歷史,立足根本是基礎,如果不能建立起適合我國和本企業特點的國有企業文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就難以取得長遠的成效。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企業文化之間的競爭。國有企業文化包含了整個企業發展的歷史,優秀的國企文化是企業生存發展和興旺發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是企業歷史文化、改革創新的深刻積淀。對企業的管理體制、決策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響。如果沒有企業文化的傳承的支撐,企業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將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更談不上企業的快速發展。
美國著名管理學者托馬斯·彼得曾說:一個偉大的組織能夠長期生存下來,最主要的條件并非結構、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們稱之為信念的那種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對組織全體成員所具有的感召力。優秀的國有企業文化就是這種精神力量和感召力,所以傳承優秀的國有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而言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作者簡介:劉艷,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職稱:助理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