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慶民營存在經濟規模實力小、經營成本高、資本不足、研發能力弱、經營管理水平低、轉型發展認識不足六項競爭力弱勢,近幾年溫州等地已經說明除了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外,培育、發展規范化和專業化的行業協會是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著眼點。本文分析了行業協會在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中的積極作用,建議營造“五個空間”,以培育、發展行業協會,進一步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
關鍵詞:民營經濟;競爭力;行業協會
全國工商聯召開的“2012-2013年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會”消息顯示,截至2012年9月,中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已超過1000萬家,企業規模實力繼續增強。2012年的前九個月,私營企業戶數增長最快的5個地區依次為貴州、青海、重慶、廣西、西藏,全部處于中國西部地區。其中,重慶新增民營企業6.4萬戶,民營企業總量達到29.22萬戶,同比增長28.03%,增速全國領先。雖然重慶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卻存在規模實力小、經營成本高、資本不足、研發能力弱、經營管理水平低、轉型發展認識不足六大競爭力弱勢。要解決重慶民營經濟競爭力弱勢,除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外,采取有效措施培育、發展行業協會,也是一個重要著眼點。
一、行業協會對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的積極作用
行業協會是指介于政府、企業之間,商品生產業與經營者之間,并為之服務、咨詢、溝通、監督、協調的社會中介組織。重慶民營經濟除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外,采取積極有力的措施培育和發展民間化、市場化和專業化的行業協會,也是一個重要著眼點。行業協會對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的積極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整合行業力量,發揮集團優勢,提升規模實力,增強品牌效應。
在全球化和跨國、跨地區競爭的背景下,企業規模化具有巨大優勢,它能有效降低成本,產生品牌效應。行業協會的整合功能就是要把行業的利益整合到一塊兒,通過發揮整合作用,把分散的民營企業整合起來,形成企業之間的相互連接,以一種整體的力量加強對外競爭,以改變生產能力不足、運輸渠道不暢等困境,解決民營企業集團化程度不高,規模實力過小的問題。
2.作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表達企業意愿,減輕企業負擔。
民營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提供資金幫扶、合理制定員工社會保障等支持。但是民營企業力量單薄,在和政府的溝通中往往不能取得有效的結果。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促使政府制定切實可行的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切實促進融資難、用地難、招工難等問題的解決,為本行業爭取更多資源,減輕企業負擔。
3.發揮整合效力,降低融資成本,解決融資難題。
行業協會通過整合行業力量,結成一定規模的固定資產,籌建本行業的融資機構,通過互助共濟,為本行業企業提供資金,解決融資難題。行業協會作為溝通渠道,能充分發揮協調作用。行業協會通過整合行業力量,聚集一定規模的固定資產,解決金融機構對民企的不信任問題,以降低甚至破除存貸款掛鉤、提前扣除利息、搭配理財產品等附加條件。
4.組建行業研發機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層次。
研發成果市場轉化率低導致“產學研一體化”并沒有如預期解決民營企業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通過行業協會,可以探索民營企業新的研發平臺。協會通過整合行業力量,成立行業研發中心,中心獨立運作,將國內的生產實踐與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發展潮流接軌,使新產品的研發更加貼近市場。企業通過招標、購買等方式從中心獲得研發支持。
5.引進人才,提供咨詢、指導,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民營企業實力小,資源有限,人才缺乏。在人才引進、教育與培訓、經營管理等方面實力不足。協會通過人才引進、職業技能培訓、宣傳介紹標桿企業等各種活動,組織有關專家、專業人員傳授企業管理、文化建設、股票上市等知識,提供投資咨詢、管理診斷等各項服務,對優秀民營企業進行宣傳、推介。
6.預測經濟運行態勢,研究行業發展趨勢,引導企業轉型發展。
民營企業信息收集、處理能力較弱,對行業變化、技術創新方式、投資狀況等變化預測把握不準。行業協會承擔研究經濟運行態勢、收集行業信息、預測行業趨勢的重要作用。通過整合本行業力量,加強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定期檢索、分析各方面數據,對行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作深入調查,撰寫行業預測報告,大膽提出一些新的建議和設想,為本行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二、重慶行業協會及其在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中存在的問題
基于行業協會對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性,近年來,民營經濟已經比較發達的浙、粵等地區,把培育行業協會作為促進本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2006年,廣東出臺全國第一個行業協會改革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關于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的決定》。一些地區已經在積極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但重慶行業協會及其在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對行業協會積極作為的經驗總結不夠,重要性認識不足。
通過收索相關研究發現,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于重慶行業協會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相關研究,政府也沒出臺促進行業協會發展的積極措施,行業協會的重要性還沒被充分認識。而行業協會對民營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江蘇、溫州等地,對行業協會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總結行業協會對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透析行業協會在發展中還存在的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2.行業協會法規不完善,缺乏合法性。
行業協會必須以合法性作為存在與發展的前提,重慶行業協會缺少合法性體現在兩個方面:1、行業協會缺少法律意義上的合法性。重慶行業協會的管理是依據我國現行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此《條例》對行業協會的生成機理、組織原則、社會地位和職能作用都沒有明確界定,沒有從法律上給予行業協會生存和發展的足夠空間,行業協會的地位和職能缺少法律的保證。2、社會對行業協會的認同度有待提高。一直以來,行業協會受制于強權政府對公民結社的限制和制約,雖然近年來行業協會發展迅速,數量眾多,但行業協會的作用沒有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來,社會認同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3.行業協會缺乏自治性,缺乏應有的職能空間。
行業協會缺乏自治性,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1)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不轉變政府職能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行業協會發展的問題。但目前的情況是,政府沒有實質性放權,行業協會缺乏實質性職能,繼續扮演政府傳令官的角色,無法真正開展行業企業資質認證與評估、加強行業監督等工作。(2)雙重管理體制。目前地區政府遵照執行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并依照規定進行登記,由發起人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籌備。實質就是實行雙重性審查,嚴格限制了各種行業協會的自主性。掛靠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原則,無助于行業協會的健康發展。
4.行業協會發展資金不足,限制協會職能的發揮。
必須立足充足的經費支撐,行業協會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也才能吸引優秀的職業社團人才。深圳等地已經設立了行業協會發展專項資金,但目前,發展落后地區行業協會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職能的履行。協會經費不足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會費標準過低;二是由于企業沒有得到實質性服務,因此不交會費;三是得不到政府扶持。協會經費不足制約協會作用的發揮,不發揮作用又會導致不信任度增加,如此惡性循環。
5.協會缺乏專業人才,人員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行業協會的領導層主要由以下幾類人員組成: 一是政府關聯性人員;二是企業家或知名人士。當前大多數行業協會的專職人員數量很少。目前, 對行業協會工作人員的性質、身份沒有相應明確、統一的規定,協會自身經費不足,協會工作人員的工資、醫療、養老、住房、職稱等也沒有具體的執行標準, 由此導致行業協會專職工作人員沒有相應的保障,有才華的職業社團人不愿加入到行業協會中來。
6.行業協會自身建設不足,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行業協會成立的目的就是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但缺乏法規保障、政策環境不優、經費嚴重不足、缺少專業管理人才造成了協會自身能力建設不足,最終導致協會職能的履行。由于政府與行業協會的關系并沒有實質性的脫離以及協會自身的制度缺陷,協會在組織體制、運行機制和活動模式上仍然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的色彩。行業協會集中于宣傳政府文件和黨的思想,迎接檢查等工作上面,而在整合行業力量、溝通企業和政府、金融機構之間關系、組建行業研發機構、引進人才、提供咨詢培訓、宣傳介紹標桿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研究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的作用卻遠遠沒有得到體現。
三、培育、發展行業協會以提升重慶民營經濟競爭力的思路
行業協會在熟悉行業、了解企業等方面具有難以替代的優勢。針對行業協會存在的問題,有必要采取相應策略,進一步推動行業協會的發展。建議從政府以及行業協會自身兩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著力營造“五個空間”,以進一步培育、發展行業協會。
1.更新理念,轉變觀念,營造“思想空間”。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培育、發展行業協會,首先要有先進的理念。溫州等地區行業協會的發展,首先就是在理念上突破了傳統觀念的局限。
(1)提高對行業協會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重要性的認識。重慶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并不是只靠政府和市場就能解決的。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既有民營企業的“驅動力”,也有政府的“推動力”,還有行業協會的“服務力”。協會能夠降低民營企業的信息成本、融資成本等經營成本,提升競爭力。
(2)加強對行業協會的研究。對目前行業協會的狀況做一個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形成研究報告,針對存在問題,制定有效的對策措施,以供政府決策參考之用。
2.建立法規,健全制度,營造“法制空間”。
行業協會應具有法律地位。可以借鑒一些地區的做法,制定地區性的法規。例如,2006年,廣東出臺了全國第一個行業協會改革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關于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的決定》。重慶目前還沒有出臺類似的地區性條例,可以參考廣東等地的經驗,出臺相應的《決定》,促進行業協會合法發展。
3.改革體制,轉變職能,營造“職能空間”
職能是行業協會生存發展的基礎。目前,政府職能轉變仍然不到位。應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把管不好的事交給協會,給予協會更大職能空間。
(1)改變雙重管理體制。改變業務主管部門和掛靠體制的雙重管理體制是發揮行業協會自治性的主要手段。建議設立統一的行業協會管理服務中心,協會的申請、運行監督等都由服務中心統一執行。通過設立專門的行業協會管理服務部門,把各自的職責用法制確定下來。
(2)轉變政府職能,實行職能立法。要根據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對現有職能進行梳理,把本該由行業協會行使的職能下放給行業協會,把適宜于行業協會行使的職能委托給行業協會。只靠“自覺性”,政府職能轉變很難實現。因此,還要從立法上解決職能轉變的根本性問題。
4.創新政策,給予扶植,營造“政策空間”
行業協會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單靠民營企業自身力量,不足以取得良好的發展前景。提議政府在經費、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支持,為行業協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空間”。
(1)經費扶持政策。可以借鑒深圳等地,劃撥經費、設立類似“行業協會發展專項資金”等專項經費,對行業協會建立、舉辦展銷會等活動進行專項支助。
(2)人才引進政策。光有充足的經費,行業協會并不能如期發展,還必須給予其他各項政策支持。比如,人才引進政策,為行業協會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社會保障等優惠政策,吸引職業社團人加盟。
5.加強建設,提升能力,營造“能力空間”。
行業協會要切實發揮職能,不能單純依靠外部推進力,最根本的還在于加強自身建設,以更好更優質的服務為本行業負責,增強公信力,提升認同感。
(1)明確自身定位,細化協會職能。明確協會工作定位和定位,堅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協調、自求發展,明確協會職能細目,把協會協調、監督、研究等職能細化,以更好的提供服務。
(2)加強組織建設,實行制度化管理。行業協會作為整個行業的代表,必須加強組織建設,才能贏得公信力。①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宣傳平臺、拓寬交流渠道,吸引業務精、協調能力強、敬業精神好的職業社團人從事專職工作。②加強制度建設。加強財務制度、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設,做到規范化發展。
(3)加強能力建設,提升履職水平。只有增強自身能力,才能助推民營經濟發展。行業協會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能力建設:①提升整合能力。②做好橋梁工作。③增強協調能力。④強化監督能力⑤扮演好咨詢師角色。⑥深化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汪永成.地方政府培育發展行業協會的策略——基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視角[J].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6期.總第240期,81-85.
[2]龐曉鵬,劉鳳軍.發達國家行業協會發展摸式及其比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3,84-87.
[3]鄭健翔.目前制約我國行業協會發展的因素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5年第2期,116-118.
[4]徐■.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民營企業的突困路徑:強化行業協會作用[J].經濟問題探索,2009年第12期,187-190.
[5]崔艷麗.論我國行業協會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政策研究中心:http://zyzx.mca.gov.cn/article/yj cg/mjzz/200807/20080700018695.shtml.2008-07-23.
[6]李春來.江蘇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與商會作用的發揮[J].現代經濟探討,2007年第3期,54-57.
作者簡介:曾國平(1955- ),男,漢族,重慶涪陵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單位:重慶大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曾英芮(1989- ),男,苗族,重慶黔江人,碩士研究生,單位:重慶大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