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線上P2P模式、眾籌模式、電商介入金融領域、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越發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擁有特有的經營模式和創造方式的互聯網金融,逐步對傳統銀行業務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可能取得傳統銀行業務。
眾所周知,移動支付替代銀行卡支付、網絡信貸替代傳統金融信貸、民眾融資替代傳統證券將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
在當前形勢下,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日益完善,建立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互聯網金融融資量將越來越大。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因互聯網的公開、透明、自由等特征使得資金歸屬自由化,并且控制了交易中的抵賴性和公平性,從此改變以金融資源調配的核心為主導定位。
電子商務在發展的同時,也加快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再擴展的腳步鐘也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新興業態,是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目前正處于初始發展階段。互聯網金融產生于電子商務,但不局限于電子商務,它不僅會促進電子商務的加速發展,將來也會對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遇到的難題主要表現在互聯網金融管理弱和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兩個方面。要解決這兩個難題,可以下幾個個方面考慮。
一、互聯網金融管理可從互聯網金融監管術管理、平衡消費者權益與金融機構利用和法律管理三個方面進行
1.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
互聯網金融市場是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發展方向,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主管當局對相關金融機構實施的全面性、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以此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然而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同時被各種監管部門制約著,各監管部門在執行監管職責時因力度過大、過分的苛刻執行同時也阻礙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因此,統一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的建立,適度的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的實時監管力度的加大,預防風險的集聚,同時對互聯網金融創新力度的加大,對搶占未來國際金融市場很有必要。
2.金融機構中客戶與機構利益的平衡
金融機構在提供給客戶新型交易模式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義務。金融機構在提供新型交易模式前就應對自身的利益進行權衡,因金融機構不是慈善機構,它的付出是需要回報的,因此在交易完成后該如何對客戶收取相關的管理、使用費須在交易錢進行詳細的告知和解釋。客戶方面在使用新型交易模式前也因對相關費用的收取進行一定的了解,因為市場得以運行的基礎是在權益方面處于弱勢地位的客戶,所以,對客戶權益的保護方面監管者應更加關注,以此維持金融市場的信心。
3.法律風險管理
電子商務環境下互聯網金融的突出特征是整個過程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完成,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來自全世界各角落的人和企業都可以進行交易。只要進入交易系統,手指點擊鼠標鍵盤、交易雙方無需見面和使用筆墨就可完成整個過程。這種新環境和手段,對于傳統的法律規則難以完成適用,從而將導致交易雙方的權益不明確,因此在基于傳統金融而制定法律的地位問題、電子合同的問題、操作規程的規范問題、網上無形財產的保護問題、網上稅收問題等等都需進行完善,以此更好的對互聯網金融在法律風險的管理。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控制可從網絡技術、系統操作和大型網絡銀行數據庫的建立三個方面進行
1.網絡技術風險
計算機網絡系統是互聯網金融產生和發展的前提條件,然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便由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缺陷產生,開放式的網絡通訊系統,不完善的加密技術,計算機信息的截獲、竊取篡改及假冒都將導致交易主體的資金損失;另一方面,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各機構所采用的軟件及硬件系統技術較低,沒有獨立的較高技術支持,極易造成交易雙方的資金損失。因此,為了減小技術風險,應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機密性、鑒別性、完整性、有效性和不可抵賴性進行提高,從而減小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2.系統操作風險
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虛擬的互聯網環境下進行各種金融操作,然而對系統操作的不熟悉及不規范,將導致操作方的損失,也將影響互聯網金融正常的發展,為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在操作流程的規范、操作的要求需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專業人員須對操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業務指導,以此減小系統操作的風險。
3.大型共享型網絡銀行數據庫的建立
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息透明度的問題,才能保障網絡銀行的資產安全。現代化管理必要完成的基礎性工作是依靠數據庫技術儲存、管理和分析處理數據。在網絡銀行數據庫的建立和設計方面,思路應從社會化大協作出發,管理應以客戶為中心進行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各個銀行直接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體系,并將不良借款納入到信用體系中的的預警名單和“黑名單”,以此杜絕信用低的借款人在任何金融機構,包括互聯網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從而達到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銜接的透明化、公開化和信息共享。
通過對以上辦法,利用電子商務現有的技術促使互聯網金融達到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