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海南省農村小額信貸的主體——海南省農村信用聯合社,自2007年成立以來,累計發放小額貸款63萬多筆,金額130億元,支持農民發展特色經濟,惠及農戶51.8萬戶。從全國范圍來看,海南農信社的小額信貸業務發展是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小額信貸風險管理也日漸凸顯其重要地位。本文闡述海南省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適合海南省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政策建議,以進一步促進海南省農村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海南省;小額信貸;風險管理
海南省作為中國唯一以農業、農民為主體的經濟特區,60%的人口是農民,80%以上的土地在農村,全省約三分之一的生產總值來源于農業,農業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海南省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都迫切需要小額貸款的支持,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更需要小額貸款等資金的注入。
一、海南省農信社小額信貸的現狀
2007年以來,海南農信社在借鑒格萊珉銀行模式的基礎上,結合以往農村小額貸款的經驗教訓,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實踐中成功探索出農戶(農村婦女)聯保小額貸款模式,即“一小通”模式。“一小通”小額貸款實施以來,極大支持了海南農民擴大生產規模,改善了生活水平,初步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
2013年,小額信貸實現盈利近185萬元。海南省農信社各項存款余額為856億元,貸款余額565億元①,是整個海南省銀行業中,營業網點設置最多、覆蓋范圍最廣、服務群體最大的金融機構。海南省農信社小額信貸員團隊已經由3人成長到541人,他們深入鄉村,風雨兼程助“三農”,每年幫助農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約占人均增收總額的20%。所以小額信貸已經成為促進海南農村金融可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
海南省農村小額信貸也為農民帶來的實惠,不僅支持農民勞動生產,還支持農民自建住房,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便文村,30余戶村民已經完成舊村改造,住進了嶄新的二層小樓房。同時,小額信貸更有效抑制了農村的高利貸,為構建普惠制金融體系的偉大構想更進一步。只有構建普惠金融體系,才能將金融服務覆蓋大多數貧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他們可以通過各種便捷的渠道享受包括貸款、儲蓄、匯款等在內的自己需要的金融服務。
二、海南省農信社小額信貸風險狀及其特征
1.海南省農信社小額貸款風險狀況
風險是指預計的或不可預料的目前或未來的事件,對機構的資產的收入產生不利或有害影響的潛在可能性。小額貸款又是國際公認的難題,其特點是涉及面廣、單筆額度小、平均費用高、有效擔保物缺乏、還款風險大。對海南省農信社可能遇到的風險包括:客戶死亡,客戶項目失效;小額信貸員的離職;制度不完善;自然風險;資金被盜;信貸產品設計不合實際;缺乏后續資金等等。小額信貸的收益主要來自其貸款收益,而信貸風險又將導致小額貸款機構產生大量無法收回的貸款呆賬,嚴重影響貸款質量。因此,信貸風險密切關系小額貸款的生產和發展。除了信貸風險,海南農信社還面臨其他風險,見下表:
2.海南省農信社小額貸款特征
就目前來看,海南省農信社小額貸款的主要對象為無需任何抵押擔保,且有信譽和還款能力的農戶,辦理小額貸款的手續簡便,貸款有一定的互助性質。網點覆蓋面廣,但也存在網絡資源不足的問題,地區差異大。作為海南地方金融的主力軍,海南省農信社人力資源豐富,但是人才資源又相對較弱,懂技術、會經營、高素質、富有開發新客戶資源的小額信貸員相對較少。海南農信社的主要客戶是農民、個體工商戶、農村合作社以及其他以農民為主體的經濟組織,這類客戶群中優質信譽和較強還款能力的客戶比重不高。目前,海南省農信社在本身的小額貸款業務中有“壟斷”優勢,這與它長期扎根在農村密不可分,這也容易造成農信社本身的競爭意識薄弱。
三、海南省農信社小額信貸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些小額信貸員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由于一些小額信貸企業或機構中的工作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小額信貸業務所涉及的資金較小,因而涉及的風險也相應的較少,所以小額信貸員為了提高其業績,盲目擴張業務量。這是導致小額信貸管理風險的主要原因。這一意識和做法使得小額信貸機構在風險和內部管理上模式落后和缺乏系統性。
2.農信社管理小額信貸風險制度存在缺陷
制度風險存在于兩個方面。一面是由于小額信貸員風險控制意識較為薄弱,在目前的經營體系下,中高層管理人員把業務重心放在小額信貸貸款量的提升上,追求速度。在貸款過程中,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員在貸款過程中權責不清。作為貸款決策鏈上的第一人——小額信貸員,他們在貸款過程中起到推向農信社推薦貸款申請的作業,當農信社同意貸款發放的時候,他們又轉化為風險承擔第一人,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信貸員對工作積極與熱情容易挫傷。另一方面,當貸款發放以后,農信社對自己的直接支配權力急劇下降,在與農戶的溝通與博弈行為中,基本處于被動狀況,由于理性經濟人的存在和信息不對稱,使得農信社對貸款去向追蹤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增加了對資金的管理難度
3.農信社小額貸款風險控制程度不易把握
由于各個農民生活在熟人社會中,農信社小額貸款的回收主要靠農戶之間的誠信交往程度高低,農信社常常要面對當地農民自身信用意識薄弱等問題。特別是在要收回貸款的時期,一旦出現農民不誠信事情發生,農信社將面臨極高的信用風險——貸款回收遲甚至無法回收貸款等惡劣局面。如果農信社使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面對冗長復雜的訴訟,即錯過最佳回收貸款時間,又挫傷農信社本身的業務積極性,造成大量壞賬呆賬,得不償失。因此,農信社應該積極建立當地農民的誠信記錄檔案,對有良好信譽的農民給予一定貸款利息上的優惠,以促進其他農民誠信積極性的提高。同時,法律制度的建設與健全也是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海南省農信社小額信貸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在精心設計下的控制環境內進行管理的過程,旨在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或在損失發生之后將損失范圍與程度最小化。信貸風險管理直接決定著海南省農信社的業績,所謂構建自身能力,指的就是在海南省農信社內部建立起科學的管理機制,使內部控制系統可以高效發揮作用,不僅控制內部的經營成本,更重要的是預防各種風險的發生。
1.改進貸款審查流程,加強風險控制
海南農信社2013年積極服務民生,公開作出了讓利、限時、貸款“三個承諾”,全面改進貸款審批流程,加快審批時效,使人人享有融資權。在為農戶發放貸款時,農信社要求所有小額信貸技術員要廉政為民,業務責任明確清晰,在日常工作中把農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農戶在我心”。要完善風險分散機制,運用有效的風險控制技術和合理的外部風險管理工具進行風控,可以依托政府建立農戶信用檔案,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加強管理效果。
2.完善海南農信社小額貸款制度體系
實踐證明,小額貸款的風險是存在的但同時也是可控制的,。自2007年以來,海南省農村信用合作社致力于控制小額貸款的風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表明其小額貸款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為此,有以下幾個途徑進行改善。其一,海南農村信用合作社可以建立風險補償基金,而這一基金的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其二,可以針對小額信貸,實行貼息優惠。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金融機構的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風險。其三,實習保險政策。這有兩種方式,一是建立政策性的保險公司,公司資金主要來源于政策農業扶專款;二是保險公司專門推出針對小額貸款的險種,從而分散小額信貸風險。
3.優化設計小額貸款,引進政府貼息政策
2010年,省財政設立了農民小額貸款貼息專項資金,統籌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貼息資金,2010年安排7700萬元,2011年安排8000萬元,2012年安排9000萬元,2013年安排1.11億元,2014年安排1.46億。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民小額貸款貼息工作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明確了2014年海南省農民小額貸款貼息獎補的相關政策。在貼息率方面,全省定為不低于5%,農村婦申請小額貸款將有更多優惠。2014年,農民小額貸款被列入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顯示出省委、省政府對該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取消了對貸款額度、貸款期限、貸款次數、貸款地域的四大限制,這意味著小額貸款貼息政策推廣至海南戶籍的所有農戶,無論貸款期限多長、金額多高,貸款金額的10萬元以下部分以及貸款期限一年期以內的貸款可獲得利息補貼,充分發揮貼息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海南省農信社小額貸款產品因地制宜,符合本省農民的發展訴求和愿望,為貸款數額不大、不能提供必要的抵押資產的農民提供一定的貸款不,努力保證農民生產致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小額貸款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風險,如市場風險、道德風險、信用風險等等,但海南省農信社客服種種困難,為農民增收辦實事,不僅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更為海南省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注解:
數據來源:海南農信社小額貸款發展的經驗和啟示[N].和訊銀行,[2014-3-18].
參考文獻:
[1]張平.中國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研究[M].西北農業科技大學,2012.
[2]劉文璞.小額信貸管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3]王曉青.我國農村轉型期農戶小額信貸行為研究[M],2012.
[4]Bal Ram Duwal.關于尼泊爾小額信貸機構可持續性發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
[5]關平.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6]徐云松.近期小額信貸發展的一個研究述評[J].技術經濟與管理,2013.04.6.
[7]潘琪.政府助推模式下小額信貸業務發展初探——以海南省為例[J],2011.09.
[8]張洪波,徐艷.海南省農村小額信貸產品發展模式及其創新思考[J].海南金融,2011.02.
作者簡介:李犁(1990- ),男,漢族,湖北武漢人,海南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