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已進入老年型社會,未來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將持續增加,人口老齡化對中國老年社會服務形成挑戰的同時,也催生并推動了老年產業的發展。本文在對以往中國老年產業研究回顧的基礎上,就目前中國老年產業發展存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探討和分析,對合理引導中國老年產業發展提出幾點政策性思考。
關鍵詞:老年產業;人口老齡化;機遇;挑戰;思考
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并呈現加速態勢,截止到2013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占我國總人口的14.8%,老年撫養比從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根據相關老年人口預測,我國在2050年老年人口總數將突破4億大關,占中國人口總數30%。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無疑對中國老年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機,老年產業正在步入朝陽產業的行列,但我們也必須清晰認識到我國老年產業目前發展存在的“瓶頸”,黨和政府應在市場經濟發揮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前提下,積極引導中國老年產業良性發展。
一、中國老年產業研究回顧
唐仲勛、葉南客(1999)從老年產業的市場前景、老年人口消費需求特征、老年市場的多樣化角度對中國老年產業發展進行全面系統描述,并提出促進中國老年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鄔滄萍(2000)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老齡產業研討會上指出,老年服務業和護理業是我國老齡產業的重點,而老年人長期照料護理(LTC)是老齡產業的重中之重,并提出產業化、市場化的老年服務業、護理業可以有效地促進LTC的發展;鄧國勝(2000)提出針對老年產品的不同性質,要發揮企業、政府和NPO的不同作用,不可缺位和越位;李建民(2000)則認為中國老年產業研究應關注老年人消費需求、供給以及政府的作用和行為方面,對中國老年產業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陸杰華(2000)認為中國老年產業發展體系應包括衛生、家政、商品消費、保險、金融、房地產、旅游和娛樂、教育、咨詢服務及其他特殊行業,并認為國家產業政策的完善是中國老年產業發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對以往中國老年產業回顧可知,鑒于中國于21世紀元年進入老年型社會,學者對中國老年產業(也稱之為老齡產業)的研究集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針對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學者從宏觀經濟角度、老年產業發展前景、措施政策等角度對老年產業進行研究探討。
二、中國老年產業發展的機遇
1.廣闊的市場前景
中國老年人口眾多,目前擁有2億人的消費群體,未來三十年中國老年人口總數將突破4億。表1列出了近年來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長趨勢。從表1可知,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絕對數和比重穩步上升,至2013年底中國老年人口總數突破2億大關,占中國總人口比重為14.9%,規模龐大的老年消費群體蘊藏了巨大的商機。
2.國家的政策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1〕28號《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完善老齡產業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老齡產業、引導老年人合理消費,培育壯大老年用品消費市場、促進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開發、加強老年旅游服務工作、引導老齡產業健康發展?!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也明確提出,“各地要加快建立養老服務評估機制,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為貫徹落實35號文件,2014年10月23日財政部、民政部、全國老齡辦聯合下發《關于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的通知》(財社〔2014〕113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力度,切實解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的后顧之憂,推動實現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這是繼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養老服務(財社[2014]105號《關于做好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之后,國家加大公共財政投向養老服務業的又一重要政策。
3.普遍的社會共識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尤其是高齡化的快速發展,積極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已成為社會共識。社會共識是中國老年產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在老年產業存在的必要性達成共識,才能消除制約老年產業發展的障礙,才動員全社會投入到老齡事業發展當中去,為中國老年產業發展提供肥沃土壤。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家庭子女更愿意為老人提供相關服務,為老人購買保健用品、藥品已成為流行趨勢,“送健康”已漸漸成為人們禮尚往來的首選。
三、中國老年產業面對的挑戰
1.老人消費觀念保守,消費意愿低
由于受傳統消費觀念以及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影響,相對于歐美及日本等國家,中國老年人會更多地傾向于個人儲蓄,消費意愿普遍不高?,F階段,由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層次較低,退休金難以滿足晚年生活,老人為避免未來養老風險,而不敢消費。另外,中國有“重小輕老”的傳統,老年人把自己畢生儲蓄能夠大方的交給兒孫消費,而自己卻舍不得消費,消費意愿較低。
2.缺少有力的老年產業政策引導
近年來我國老年產業盡管發展較快,但仍然處于較低階段。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導,國務院出臺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從宏觀角度闡述了對中國老年產業發展的政策傾向,但是仍缺乏全面、系統的行業規范和明確的市場準入規則,對老年產業的生產、經營、消費等環節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老年事業,但是民間機構在資金支持、土地政策、稅收等方面無法享受到公辦機構的優惠,以至于服務質量無法得到保障,老年人對民間機構服務質量滿意度不高,而公辦機構資源緊張又無法滿足龐大的老年人群體。表2列出了近年來中國社會服務機構床位數。從表2中可以看出,盡管近年來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床位數持續增多,但相對于中國規模龐大的老年人口而言,無異于杯水車薪,無法滿足老年人入住需要。
3.專業護理人員缺乏,且素質不高
相對于中國規模龐大的老年人口,專業護理人員數量嚴重不足,且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萬艷(2014)針對養老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入住民營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遭受了一些來自機構及護工的暴力,這些暴力可以歸納為熱暴力和冷暴力,機構護理人員個人素質不高導致老年人虐待發生的原因之一,養老機構暴力的存在打擊了老年人的入住意愿,傷害了老年人的感情和自尊。除了護理人員素質不高以外,中國養老機構護理人員人數遠不能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缺口達千萬人。
四、中國老年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思考
1.開發研究新型老年產品,豐富產品種類
中國老年產業應立足于老年人特殊需求,量體裁衣地設計與制造老年產品并提供相關服務。創新產品設計理念,開發更多的、價格低廉的、保健型的老年產品。由于老年人更看重物品的實用性和低廉性,因此廠家本著便利性原則,更多地推出實用性產品,并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2.政府加強政策引導,走產業化道路
首先,政府要對民營資本的介入進行相關的稅收優惠,并提供政策性貸款。對于社會興辦的養老服務機構應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對針對老年人注冊成立的老年產品生產廠家,鑒于利潤率較低,應在5年內減免相關稅收;鼓勵交通、金融、銀行、保險、旅游資源向養老領域聚集。其次,對老年產業的性質進行明確規定,可以將老年產業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對于營利性的老年產品企業,政府要積極引導,提供必要的補貼和稅收優惠。對于非營利性老年產品企業,政府要負責買單,注重社會利益。再次,提高護理人員工資水平,對護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提高服務專業化水平。最后,政府積極制定老年產業政策和相關市場準入規則,對于不合格的生產廠家要堅決予以退出,對于誠信經營、產品質量較佳的生產廠家給予培植和鼓勵。
3.轉變老人消費觀念,著力提高購買力
一方面,清晰認識社會保障制度與老年產業的內在關系,只要完善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在內的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解除老人后顧之憂,才能釋放出消費需求,促進中國老年產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鼓勵老年人購買服務要加強消費“示范教育”,子女在消費方面容易接受新的消費理念,子女親身實踐,形成示范,老年人也會慢慢轉變消費觀念,這對于老年產業的發展無疑是有推動作用。
4.積極發展商業保險,鼓勵購買養老服務
商業保險公司可以開發針對老年人的資產管理服務。商業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職能對老年人有重要的價值,是一種互惠雙贏模式。老年人工作期間的儲蓄要多于大多數年輕人,我國城市老年人至少擁有一套住房,根據現在市場行情估計,如果居住在北京二環以內,老年人會擁有價值超過200萬人民幣的房產。這些資產通過合適的處置就能夠保障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比如“以房養老”,就是此類業務的一種,因此,要積極引導發展商業保險業務,鼓勵老年人購買養老服務。
參考文獻:
[1]應斌.中國老年產業發展障礙與出路.商業時代[J],2003(20).
[2]彭雅惠,王晗.把“養老”做成“朝陽產業”.湖南日報[N],2014-10-11(003).
[3]曹連峰.東營市老年服務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分析.科技向導[J],2014(05).
[4]郭春慧.關于建設老年產業服務基地的思考.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3(03).
[5]徐京.老年產業,想說愛你不容易.中國老年報[N],2001 -2-24(001).
[6]張啟涵.老年產業:一座待挖的產業“金礦”.牡丹江日報[N],2010-5-5(002).
[7]蔡恩澤.老年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中國審計報[N],2014 -1-13(006).
[8]林春霞.老年產業呼喚多業態服務.中國經濟時報[N],2013-5-7(001).
作者簡介:石鄭(1989- ),男,山東臨沂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與經濟,人口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