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滬深兩市制造行業103所上市公司2012年財務數據為樣本,研究了我國制造行業上市公司信用狀況的影響因素,并利用Logist模型對企業信用進行評價。實證結果表明,制造業上市公司信用狀況與盈利能力顯著正相關,與其他因素的關系并不顯著。利用Logist模型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判斷正確率較高,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關鍵詞:企業信用;制造業上市公司;Logist模型回歸分析
一、引言
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我國證券市場迅速成長、擴容;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各種問題及舞弊事件不斷暴露,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用狀況與證券市場的前景產生了巨大疑問,這是滬深股市這幾年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市公司信用是維護投資者的利益、保證股市有效運行的重要環節,這也是本文研究的動機所在。
從現有的文獻來看,影響企業信用狀況的因素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企業的內部因素,包括企業的規模、融資信用狀況以及經營狀況等等。其中,Petersen和Rajan(1997)的研究最為全面。他們發現,中小企業較大企業使用更少的商業信用,企業規模和企業年齡對商業信用的供給會產生顯著影響,凈利潤與企業的應收賬款之間是負相關的等。第二類是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包括經濟發展情況、金融市場完善程度等。如Demirgü-Kunt和Maksimovic(2001)系統研究了國家或地區之間金融系統發展水平和法制水平的差異對企業商業信用造成的影響,并綜合分析了金融系統發展水平和法制水平的差異對商業信用使用的影響等。
國內學者對商業信用的研究起步較晚,成果相對不夠豐富。到目前為止,這些研究文獻可以大致分為理論描述性分析和實證分析兩類。如岳意定和厚福宏(2005)對商業信用的存在動機進行了簡要的分析;鐘田麗等(2006)以在深交所上市的38家制造業的中小公司為樣本,對企業使用商業信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檢驗;李斌和江偉(2006)以滬深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了商業信用與地區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等。
二、實證分析
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一般而言,企業信用評價及違約風險大小與企業財務狀況密切相關。本文綜合考慮了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性、經營能力等方面,選取如下財務指標作為回歸自變量:
在因變量的選取上,將研究公司分為兩組兩端作為樣本數據,一組為正常上市公司,設其信用水平虛擬變量credit的值為0;另一組為非正常公司,即因財務異常而被特別處理(ST)的公司,選取樣本中被特別處理和注冊會計師給以“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公司,設其信用水平credit為1。
數據選取上,本文選取滬深兩市材料和機械制造類2012年度披露相關財務項目的103家公司,以其財務數據作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數據來源于WIND。
2.逐步回歸法篩選變量
為了考察企業信用狀況(credit)與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性、企業規模及經營能力的關系,首先,初步建立如下Logist回歸模型:
本文采用matlab R2012a對上述模型進行擬合,得到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到,模型擬合的效果很不理想,自變量的回歸系數結果除總資產收益率外均為不顯著,這可能源自于自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本文采用雙重逐步回歸法,對前文所取的九個自變量進行篩選。利用matlab R2012a進行處理,得到篩選結果如下圖所示:
其中,具體篩選步驟為:1.選入變量roa;2.選入變量pm
由篩選結果可見,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企業信用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而本文其余考慮的因素并沒有給企業的信用狀況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因此,本文的回歸模型變為:
3.Logist模型
利用matlab R2012a進行處理,我們得到回歸參數及相應統計量如下表所示
可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企業信用狀況和盈利能力正相關。為了考察所得Logist模型的解釋效果,將樣本數據代入模型預測信用狀況,計算出credit值。若credtgt;0.5,則判斷企業為守信較差企業;若credit≤0.5,則判斷企業為守信較好企業。
將該結果與公司實際信用狀況比較,發現在樣本選取的107家公司中,判斷錯誤的僅有9家,判斷正確率高達95.19%。可見,利用該Logist模型與相應企業財務指標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判定可信度較高,該模型是有效的。
三、結論
本文采用滬深兩市制造業103所上市公司2012年度的財務數據,利用Logist模型為統計工具,研究了我國制造行業上市公司的信用狀況的影響因素及評價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對企業信用進行評價,能夠為債務人、投資者和交易方提供準確率較高的決策依據,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決策信息。對樣本的檢驗準確率高達95%,表明利用該模型對企業信用狀況判斷是可信的。
另一方面,由回歸結果可知,影響我國制造業上市企業信用狀況的主要因素為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強,企業的信用狀況越好。這一結果與預期相符,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越能產生足夠的現金流進行償債,企業的信用水平相應的必然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MA Petersen,RG Rajan,Trade credit:theories and evide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7 Soc Financial Studies
[2]A Demirgü-Kunt,V Maksimovic,Capital structur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1
[3]岳意定,厚福宏.商業信用存在動機研究與中小企業融資難出路 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
[4]鐘麗田;中小企業商業信用影響因素分析,管理評論,2006
[5]江偉,李斌.金融發展與企業債務融資,中國會計評論,2006
作者簡介:何亮(1990- ),男,漢族,南京大學商學院金融與保險學系,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計量經濟與統計,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