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確立和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會計專業人才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與發展。本文通過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的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的研究,為職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職會計;培養模式;工學結合
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教職成[2006]4號文中提出“職業院校推行工學結合,是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有效促進學生就業的需要;是幫助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的需要,是關系到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一個帶有方向性的關鍵問題?!?/p>
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含義
工學結合就是要求學生把在學校的理論學習和在企業的實踐學習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促使學生工學相長,成為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這種模式既具有國際職業教育的普遍規律,又具有中國職教特色。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職業人才培養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當中,它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為主要目標,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溝通,將學生在學校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在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為用人單位培養實務的會計專業人才。
二、我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通過借鑒國外發達國家中職院校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成熟經驗,再結合我國經濟的發展的實際情況,在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類中職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逐漸形成了以下幾種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1.訂單式培養模式。訂單式培養就是根據企業的訂單來制定學生培養計劃,其特點主要體現在(1)通過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責任和義務(2)培養計劃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3)充分利用校企雙方優勢資源,共同培養會計實用型人才。
2.工學交替式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指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在中職院校學習和企業實踐學習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在教學實踐中穿插進行。
3.校企融合式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指通過將中職院校的相關專業教研室與企業的培訓中心與融為一體,采用校企雙方交叉教學、專業共建、師資互通、資源共享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的模式。
4.頂崗實習式培養模式。頂崗實習是中職院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形式,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提高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是這一模式比較突出的特點。
三、我國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 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我國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課程設置主要問題有(1)我國中職院校沒有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來設置課程體系,而是盲目地照搬本科會計教學課程體系,學生很難吸收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要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就更加難了(2)在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出現重理論而輕技能的現象(3)課程設置陳舊、內容缺乏創新。(4)不重視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
2.教學模式、方法單一。對于絕大部分職業學院來說,在會計教學上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忽視實踐的重要性,這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利于職業學院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背景下,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枯燥無味,已不再適合中職會計學生的培養。
3.資金投入不足。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具有投入大、消耗高的辦學特點,經費的不足嚴重的影響了中職院校教學手段的改進,很多中職院校在教學時無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例如,多媒體、教學電視以及ERP實驗室等。
4.缺乏“雙師”教育資源?!半p師型”教師是指同時具有文化素質和技能專業素質的綜合人才,當今各級中職院校存在一個普遍問題,是懂技術的雙師型會計教師的資源有限,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約束。
5.校企、家校及師生交流不暢,很難形成監管合力。由于缺乏統一的交流信息網絡平臺,學校、企業、學生與家長四方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校企之間供需信息不暢通,容易產生誤解和情緒,不利于對學生形成有效的培養。
四、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對策
1. 教育界的應對措施。(1)提高工學結合的職校會計人才培養意識,把握市場需求趨勢,深刻認識形勢的嚴峻性。(2)學習西方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經驗,加強對工學結合模式的研究創新,找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職校會計人才培養方式。(3)合理設置課程培養體系,結合現實需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提高會計教學的實踐效果。(4)邀請多方專家與技術人員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商專業教學改革和實訓基地建設事宜。(5)加強“雙師型”教學資源培養,通過多途徑、全方位提高教師教學素質。
2.企業界的應對措施。(1)加強企業對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意義的認識,鼓勵校企共同參股、決策,提高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積極性。同時,進一步完善會計人才就業準入制度。(2)企業積極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中,為課程設置和實踐安排出謀劃策,勇擔培養人才重責,加強企業,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和信息反饋,提高人才培養效率。
3. 政府部門的應對措施。(1)把工學結合理論研究納入國家科研規劃,設立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課題組,邀請專家進行系統研究,用最新的理論來更好地指導實踐。(2)完善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的相關法律法規,把工學結合納入法律規范,使工學結合成為高職院校的一種義務,成為企業獲得各種優惠的一種條件,保障工學結合的長遠發展。(3)加大對職業院校的財政投入,完善工學結合教育所需要的設施和人才。(4)轉變政府服務職能,為高職院校和企業提供合作信息,創造出有利于工學結合的軟硬環境,設立工學結合督導機構,定期檢查工學結合的效果,促使校企雙方長久合作。
參考文獻:
[1]張麗芳. 淺探職校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J]. 科教導刊(上旬刊).
[2]劉秋月. 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 財會通訊.
[3]陶惠娟. 職業學院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J]. 新課程學習(中).
[4]潘敏. 高職教育會計人才培養現狀與社會期望之差異分析[J]. 科技咨詢導報.
[5]趙建交.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