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內部審計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本文基于此背景,以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中小企業內部審計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最后對中小企業內部審計未來發展趨勢作出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內部審計;中小企業;發展趨勢
一、內部審計的概念
內部審計工作是企業對內控制與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對企業內部各項工作進行系統審核與評價的綜合性工作。一般來說,該環節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結合,以尊重客觀事實與獨立工作為相關原則,通過一系列的審查措施對各個工作環節進行系統評價。
二、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分析
1.內部審計機構組織形式不健全
從有關現狀來看,企業內部涉及到這一方面的機構往往受各級管理層的管制,難以發揮其應有的職能與責任。從人員層面來講,沒有設置專門的審計職位,而讓財務人員在擔任本職工作的同時兼顧審計工作,因而導致企業的審計工作往往偏離事實,審計的結果失去了客觀性與權威性,難以令人信服。
2.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底下
從目前中小企業該方面工作的要求來看,該方面的從事人員應具備專業的審計知識,應熟悉相關的法律、管理等多種知識,但實際上,目前的相關從業人員往往難以滿足這項工作的要求。具體表現在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嚴肅而認真的工作態度,難以完全依照應有的工作原則開展相關工作。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效果往往失效。缺乏有效的監管與評估體系,勢必影響企業的各項發展,使得其相關經營與法律風險都大大增加。
3.企業內部審計方法保守
現有中小企業的該方面工作主要是針對于事后審計部分,對于事前與事中部分是空白的,這種情況下,會導致企業在這部分的相關活動與工作難以受到監管,增加相應的風險性。此外,就相關工作手段與運用工具來講,很多企業在這方面也難以與時俱進,仍舊處于落后狀態。缺乏信息化,手動核對,導致相關數據的準確性與系統性都難以得到保障,使得整個審計工作缺乏科學性,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4.審計工怍流于形式
相關人員在進行該方面的工作時,難以實現必要的追蹤工作,主要表現在:審計人員依照相關工作程序,將各個問題向主管部門進行上報,其上報的信息往往掌握在個別部門的領導手中,其他部門與員工難以獲知。這使得該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企業其他部門與員工難以參與其中,各項改革與應對措施難以順利執行,事后難以追蹤,審計工作并沒有對企業起到優化的作用。
三、加強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對策
1.設置合理的內部審計機構
審計機構的設置對于企業來說十分重要,其規模與功能都應符合實際工作的需求。對企業來說其應確立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與其他組織機構相分離,尤其是不能與財務部門相重疊,應重點保護其工作過程中能夠享有獨立性與客觀性。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管理特點與層級結構,設置相應的審計體系,特別是在有關人員的配置方面,應切合實際工作的需求,運用高素質的專業水平人才,提高整個審計工作的運行速度與效果,從而為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提供必要支持。
2.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相關工作人員的水平高低會對審計工作的各項效果產生影響。針對于此,企業應重視該方面的人員建設工作。從相關從業人員來說,其應注重自身職業素養建設,不斷通過學習,提升其職業水平。對于企業來說其應加強該方面的相關教育與培訓工作,在內容方面,不應留存于書面理論,應更側重于相關的實例演示。通過教育能夠提升企業內部審計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規范其工作操作過程,提高其法律意識。除此之外,企業對于審計人員還應注重溝通方面的相關培訓工作,確保其能夠順利協調各個部門,完成整體工作。
3.創新審計方式方法
針對企業經營業態各有千秋的現實狀況,相應的審計工作也應符合企業的經營特點與實際需求,切不可生搬硬套。與企業不相匹配的審計機構與流程,會降低各個工作內容的真實性,難以實現機構職能。因而,在審計工作的相關流程與方式選擇上,企業應借助外部的高科技與現代信息化成果,提高工作效率與科學性。特別是有關計算機方面,企業應著重建設合理的信息系統,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實現整體的資源整合工作,優化其經營工作。
4.明確問責制度
在此方面,企業應確立相關的負責人,該負責人擁有與職位相匹配的權利與責任,對其管轄范圍內的工作全權負責。當相關工作出現問題時,應對其進行問責,必要的時候其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審計部門與相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嚴格依照工作原則,擺脫其他部門的影響,提供科學與真實的審計結果。
四、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部未來發展趨勢
對于我國中小企業而言,在充分考慮內部審計重要性及自身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內部審計外包”這種形式。這也就是說,內部審計外包是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的未來發展趨勢。而所謂的內部審計外包,指的是企業通過契約的形式將部分或全部審計職能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或是其他方面的專業人員??梢詭矶鄠€方面的好處,包括:提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減少中小企業經營成本、提升中小企業經營效率、促進中小企業增值。
參考文獻:
[1]吳寧.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若干問題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9(4):67-70.
[2]要華安.淺談中小企業內部審計[J].會計之友,2013(15):110-111.
[3]陳艷林.加強中小企業內部審計提高抗風險能力[J].中國商貿,2012(1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