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一個高利潤率的企業,可能僅因為資金鏈的斷裂就瀕臨破產,如何健全財務風險控制體系,預防財務風險的出現,是每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都會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分析財務風險的類型和形成原因出發,總結出企業控制與防范財務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風險;健全;對策
一、財務風險分類及導致原因
通常而言,在企業中的財務風險可以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現金流量風險、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這幾種類別。進一步而言,導致這些風險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幾點:
1.資本組成框架不規范
這里我們所提到的資本組成框架一般是說權益資本與借入資金之間的所占有的比重。科學規范的資本組成架構,能夠實現對企業綜合資本成本率的有效控制,同時能夠確保企業獲取相應的財務杠桿利潤,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價值水平。不過就現有的情況來看,在我國很多企業中,往往都存在資本組成框架不規范的情況,一般表現及導致原因如下:
(1)負債結構的組成方式不規范,流動負債的整體水平較高。就算是當前部分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相對于行業正常水平來說是稍微低一些的,不過它的流動負債比例卻在全部負債中占據了差不多八成的比重。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因為一些企業當前凈現金流量不能夠滿足企業實際運作所需,對于企業而言,就需要通過運用短期債務去彌補這一短缺,以此來維持自己的業務進行。
(2)權益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過高。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股權融資占比較大,債務融資占比較小。尤其是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國有企業比較嚴重的現象是,“國有股”和“法人股”約占到整個股權的四分之三,而這兩種股權基本不能流通。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流動性更好的投資,就需要減少不流通的舊股,去開發新股,這樣就會使得權益資本占有更高的比例。
2.投資決策不夠科學
企業財務決策不夠科學,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沒有足夠的認識,以至于盲目投資,使得企業的籌資成本不能得到合理回收,最終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惡化。很多企業沒有事先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周密細致地研究和分析,過于主觀臆斷,或者沒有搜索更全面、更真實的經濟信息,導致決策項目出現嚴重失誤,無法獲得預期收益,就連成本也未能如期收回,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陷入風險。面對這種狀況,有些企業都嘗試著借助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來改善,不過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卻導致部門企業面臨著破產的考驗。
3.資金回收策略不當
(1)應收款項無法收回。一定量的賒銷,可以增加企業銷量,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但是前提條件是需要全面了解客戶的信用等級,盲目賒銷,造成大量應收賬款,大大增加了壞賬風險。
(2)資產流動性差,現金流不足。債務融資后,企業需要具備足夠的資金以償還到期的債務和利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不會陷入潛藏的財務風險中,讓企業進入到財務運轉困難的境地,從而阻礙企業的正常運作。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策略
要想進一步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管控,降低財務風險事故的發生率,企業就要具備正確先進的財務風險管理觀念,針對那些潛藏的風險問題加以充分的警示,并實施有效的手段加以應對,盡可能的避免風險的發生。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策略主要包括下面幾點:
1.進一步完善企業財務組織架構
(1)完善企業資本組織架構。作為企業,要尋求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平衡點,做好兩者比重的協調工作。當負債比重處于某種程度下的時候能夠實現對企業的有效鼓勵等積極效果。不過并非負債額度越高,所取得的效果就越好,應該將其控制在合理的區間內。在企業選定一個項目的時候,所要遵循給基礎原則就是要確保盈利,因此企借入資本預期利潤率大小不能低于借款利息率大小。
(2)完善企業負債組織架構。要科學規范的規劃負債到期結構是負債結構管理的關鍵之處。由于現金流量的波動性,企業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時應保持一定的安全邊際,并對長、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與風險進行權衡,確定使風險最小、企業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短期負債比例。
2.增強企業投資決策的科學有效性
(1)建設成立起科學嚴謹的投資風險責任束縛體系。作為企業而言,應該在內部組織建設其嚴謹有效的決策責任制度,將責任具體的落實到個人,假如某一決定有了問題,就要按照規定讓決策者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2)實現企業投資項目評估體系的規范化建設。就現有的情況來看,項目評估手段在企業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普及與運用,同時也獲取了不錯的效果,不過依然不僅完善,還是體現出諸多的問題,很多項目可行性論證之所以開展就是單純的想要通過審批,獲得許可,這是不合理的。
3.保證資金流動性與安全性
有很大一部分的企業困在了經營困難的處境,嚴重的還會破產,這也不是由于資不抵債,主要是因為短時間內的支付有一定難度不。所以,作為企業,準確把握現金流量風險的預警手段,能夠在第一時間看到風險發生的征兆,并做好有效的事先防備,這對于企業的安全運作是至關重要的。現代企業,不僅要有效降低資金投入量的多少,降低資金的占用比例,同時也要注重提高存貨以及應收賬款的流通速率,確保它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向貨幣資產的轉變,進一步提升資金的有效運用效率水平,避免出現壞賬損失的情況。要結合當前做掌握的業務今后產生現金流量的實際狀況進一步提升其合理的生長速率,并且也好將相對足夠的現金資源掌握在手中,這樣才能夠確保企業的順利運作以及在面對偶然事故的時候能夠加以有效應對。
參考文獻:
[1]王凡林.《企業風險管理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