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投資基金是一大類概念,國外通常稱為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國外,經過多年的發展實踐,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運作模式。中國產業基金發展相對滯后,2006年渤海產業基金的設立,拉開了中國產業基金的序幕,此后大量的產業基金陸續成立,而中央企業成為了基金的重要參與者,產業基金成為央企拓展融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實現并購整合的一個有力工具。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國有資本迎來了新一輪改革,這也為產業基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央企設立產業基金基本情況
目前,除從事金融業務的央企外,其余央企中(以下簡稱實業央企)有近20家參與設立了產業基金,例如中廣核基金、航天產業基金、建銀醫療基金等,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征。
1.組織形式多采用公司制
基于現有法律框架和監管要求,實業央企多采用公司制組織形式構建基金運行平臺。這種組織形式從治理層面上保證了國有資本投資決策程序的所謂安全性,保證了同股同權,但這同時增加了投資的稅負,缺乏合伙制基金“財務穿透”的優越性。
2.多采用聯合策略
在實務操作中,實業央企多與其他央企聯合發起設立產業基金。通過聯合金融業央企可以借用其渠道,順利籌集大規模的資金,聯合其他實業央企可以拓展合作領域,增加項目范圍。強強聯合,更能夠在設立之初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吸引外部投資人參與到后期的基金募集。
3.多采用投資人和管理人相結合的方式
實業央企在出資設立產業基金后,往往還扮演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在基金管理公司持有一定份額的股份。此種模式下,實業央企參股管理公司能夠保持對基金的控制力,更好的落實投資戰略意圖,防范投資風險。
二、本輪國資改革的特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深化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務、新舉措,揭開了新一輪國企的序幕。
1.嘗試向管理資本轉變,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本輪深化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核心是從過去以管國企為主的模式向管國有資本為主模式轉型,更好地體現國有資本出資人的角色。《決定》指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根據國資委相關表述,國有資本的投資公司將以產業資本投資為主,著力培育產業競爭力。未來,國資委未來將采取“管多、管少、不管”并舉策略,突出市場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不干預企業的具體經營活動,不干預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
2014年7月,國資委醞釀半年之久的央企改革方案終浮出水面,國資委宣布在所監管的中央企業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等六家中央企業納入首批試點。
2.分類管理國有企業,逐步放開競爭性行業
從產業經濟布局來看,我國國有經濟布局很不不合理,大量國有企業分散于下游競爭性領域,形成亂而弱的困局。大量國有企業仍分布在一般生產加工、商貿服務等各類競爭性領域中。針對國有企業分布現狀,對不同功能的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已經勢在必行,在《決定》要求,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進一步增強國有資產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競爭類國企的重組、退出等運作與資本市場的對接空間最大,無論是民間資本、外資還是不同級別的國有資本會將本領域作為重點關注對象。
三、國資改革下產業基金運作模式
1.并購整合
伴隨著新一輪的國資改革,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并購重組的政策性文件,為中央企業借力產業基金開展并購工作創造了積極的條件。與國企相關的并購重組主要表現為三種主要形式,即資產注入、戰略投資、向行業上下游及跨行業并購。伴隨著對國資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央企業紛紛嘗試加大資本運作力度,特別是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大規模并購整合。
通過產業基金開展上下游或者跨行業并購,能夠發揮產業基金專業和資金優勢,專注于投資的產業基金善于挖掘優質項目的經驗恰好可以彌補國有企業本身的短板。借助合作基金的模式,國有企業可以在產業整合過程中達到積累投資經驗、加快整合速度、孵化目標企業的多重目標。
2.國企改制重組
在以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中,對國有企業進行改制重組是較為普遍的模式,隨之產生了大量的投資機遇,在此期間也形成一批專業化的改制的機構。但是,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涉及因素多,牽扯面廣,還可能涉及行政干預的情況,對于專注于市場化運作的產業基金來講,增加了操作難度。開展此類業務的門檻在于能否基于豐富經驗給國企在體制革新方面給予實質性支持、在產業協同方面是否有利于國企的產業鏈延展,除此之外更具影響力的是與地方國資主管部門的公關能力。
3.推進資產上市
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實現整體上市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企業完成資產證券化,優化企業的股權結構。實業央企可以選擇具有戰略協同性的國企,通過產業基金投資入股,為其提供資金和專業技術,加快其上市步伐,實現投資的增值和流動,既可以開展進一步戰略合作,又便于在戰略意圖無法落實的情況下退出。
作者簡介:張永哲(1983- ),男,漢族,籍貫山東,研究生學歷,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投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