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務川野生百合引種至遵義栽培的可行性。[方法]以從務川引入的淡黃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 Baker)等4個品種為試材,研究其在遵義市的生長習性,觀察它們的物候期、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花性狀、種球特性等,為引種的可行性提出依據(jù)。[結(jié)果]各種百合的物候期、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花性狀和種球質(zhì)量均有較大差異,其中淡黃花百合、野百合和南川百合適應性較好,植株生長健壯;淡黃花百合鱗莖大,經(jīng)濟效益較好,南川百合是園藝上重要的育種材料和藥食兩用品種,花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結(jié)論]淡黃花百合、野百合、南川百合引種至遵義可以推廣種植。
關(guān)鍵詞 百合;引種栽培;物候期;生長規(guī)律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5-085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Wuchuan wild lilies introduction to zunyi cultivation. [Method]Research for. Four types of flowers planted in Zhunyi including Lilium sulphureum Baker from Wuchuan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 to study their growth of habits through observing the phenophase,growth development, flower traits and bulb characteristics etc.[Result]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the phenophase,growth development,flower traits and bulb quality of various Lily. Lilium sulphureum Baker, Lilium browmii F.E.Brown and Lilium rosthornii Diels showed better adaptability and growth. Lilium sulphureum Baker had achieved better economic benefit for its bigger bulb. Not to mention its higher ornamental value, Lilium rosthornii Diels is an important breeding material in horticulture as well as food and drug resource,both Lilium sulphureum Baker and Lilium rosthornii Diels.[Conclusion]Lilium rosthornii Baker, Lilium browmii F.E.Brown and
Lilium rosthornii Diels fit to be promoted in Zhunyi.
Key words 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Introduction cultivation;Phenological period;growth law
百合屬(Lilum.)系百合科(Liliceae)主要類群,全世界有112種1亞種21變種,我國約產(chǎn)50種,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共38種[1],據(jù)貴州植物志記載,貴州產(chǎn)8種。百合屬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集藥用、食用和觀賞于一體的植物。在百合生產(chǎn)利用方面,市場上有百合粉、百合粥等百合食用產(chǎn)品,其中貴州務川縣生產(chǎn)野生百合粉具有幾十年的歷史,野生百合粉系列產(chǎn)品已經(jīng)成為當?shù)靥禺a(chǎn)[2]。由于原料的需求量大,加之務川縣境內(nèi)野生百合的資源利用與開發(fā)的情況基本上是處于簡單地收集百合鱗莖進行粗放型的初加工階段,為一種“掠奪式”的采集[3],因此,對務川縣野生百合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研究,將對務川以致整個貴州野
生百合的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為此,2009年以來,筆者從務川引進了野生百合,進行了引種栽培試驗,研究其在遵義市的生長習性,觀察它們的物候期、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花性狀、種球特性等。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2009年以來從務川引進的4個野生百合品種,其鱗莖直徑平均值分別為淡黃花百合72.10 mm、文山百合47.18 mm、野百合49.18 mm、南川百合50.20 mm,現(xiàn)種植在遵義師范學院生物系植物園地內(nèi)。引種百合的形態(tài)及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文山百合在《貴州植物志》中無記載。
1.2 試驗地概況
引種地遵義市位于貴州省北部(106°55′ E、27°42′ N),屬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帶過渡的東斜坡北段,海拔高度一般在1 000~1 500 m,該地區(qū)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受季風影響顯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日照充足,氣候宜人。年平均降水量1 098 mm,年平均氣溫15.2 ℃,年均日照時數(shù)1 080.3 h。該試驗在河邊露地進行。
1.3 研究方法
將從務川引進的上述4種野生百合種球于2009年11月份種植于遵義師范學院植物園地內(nèi),生長了2年后,從2012年春季開始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觀察。
1.3.1 物候期觀察。
分別記錄萌芽期(指有50%的芽出土的時期)、展葉期(指植株上的芽從芽苞中發(fā)出卷曲著的小葉,出現(xiàn)第一批有一、二片葉片平展的時期)、現(xiàn)蕾期(指50%現(xiàn)蕾)、花始期(指第一朵花的花瓣開始完全張開的時期)、花謝期(指大部分花開始脫萼的時期)、果熟期(指有一半以上的果實開始變褐色的時期)、生育期(指從萌芽期到果熟期的天數(shù))。
1.3.2 生長觀察。
從萌芽期開始,每隔一周測量并記錄一次株高,所用數(shù)據(jù)采用試驗平均值。
1.3.3 開花結(jié)實觀察。
分別記錄花色、單株花數(shù)、花徑大小、花瓣長寬(內(nèi)外瓣分別記錄)、花型、花梗長以及結(jié)實情況等。
2 結(jié)果與分析
除文山百合外,淡黃花百合、野百合和南川百合3種百合品種均能正常生長、開花、結(jié)實,完成其生活史,植株生長也較為健壯。盡管生長條件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品種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制約,其生長發(fā)育節(jié)律仍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文山百合自2009年栽培到試驗園地后,每年抽出的植株均較細弱,曾經(jīng)有一株植物開了一朵花,但由于莖桿太纖細,花較大,開花的過程中,花朵不慎被折斷,未能完成其生活史。
2.1 物候期的比較
從表2可知,4種野生百合中,南川百合萌芽時間最早,在3月下旬,6月底現(xiàn)蕾,果實在10底成熟,從萌芽至現(xiàn)蕾約需90 d左右,從現(xiàn)蕾至果實成熟約需120 d左右,整個生育期約需210 d左右;野百合萌芽時間為4月初,5月中下旬左右現(xiàn)蕾,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從萌芽至現(xiàn)蕾約需50 d左右,從現(xiàn)蕾至果熟約需150 d左右,整個生育期約需200 d左右;淡黃花百合在4月底萌芽,6月中下旬現(xiàn)蕾,11月初果實成熟,從萌芽至現(xiàn)蕾約需60 d左右,從現(xiàn)蕾至果實成熟約需140 d左右,整個生育期約需200 d左右;文山百合在4月下旬萌芽,6月初現(xiàn)蕾,從萌芽至現(xiàn)蕾約需40 d左右,花始期在6月下旬,開花后由于花莖被折斷,未能觀察到花末期及以后的生長情況。由此可知,除文山百合外,其余3種野生百合盡管物候期有所差異,但從萌芽期到果熟期所需的天數(shù)大致是相同的,在200~210 d,其中南川百合現(xiàn)蕾前的營養(yǎng)生長時間最長(約90 d),現(xiàn)蕾后的生殖生長時間最短(約120 d)。淡黃花百合和野百合現(xiàn)蕾前的營養(yǎng)生長時間較短(約50~60 d),現(xiàn)蕾后的生殖生長時間較長(約140~150 d)。
2.2 生長觀察
從對百合出土后的生長情況觀察可知,4種百合出土后即達到既定的粗度,以后的生長主要是高生長與展葉、現(xiàn)蕾等。其中淡黃花百合鱗莖相對較大,種植后幾年中發(fā)出的新芽也較粗壯,且種球直徑越大的,新芽就越粗壯;野百合和南川百合次之,文山百合最細弱。從株高(花序除外)看,4種百合中,植株最矮的是南川百合,株高不超過50 cm;淡黃花百合、野百合植株均較高大,株高一般在150~200 cm,最高的近250 cm;文山百合株高在80 cm以下,長勢也較差,且鱗莖易遭螞蟻危害。
野百合、淡黃花百合、文山百合和南川百合的高生長進程(圖1)表明,從出土至花始期是百合的高生長期,一般在60~100 d,日平均高生長量0.31~2.56 cm,日最大高生長量0.73~4.85 cm;4種百合的生長高峰期各不相同,南川百合在3月28日~4月7日,野百合在4月7日~5月29日,淡黃花百合在4月27日~5月29日,文山百合在4月27日~5月9日。
2.3 開花結(jié)實
2.3.1 花期觀察。
花始期以文山百合和野百合較早(6月下旬),淡黃花百合次之(7月中旬),南川百合最遲(8月初);花謝期是野百合最早(在7月初),淡黃花百合次之(8月初),南川百合最晚(9月初)。由此可知,野百合的花期較短,僅10 d左右,淡黃花百合和南川百合的花期較長,約22~24 d,這可能是因為野百合群體的植株數(shù)量較少所致(表2)。
2.3.2 花性狀觀察。在能正常完成生活史的3個品種中,除南川百合的花為黃紅色外,其余的均為白色。單株花蕾數(shù)因種球規(guī)格大小和品種差異有所不同,野百合種球規(guī)格為35.11~66.00 cm,其單株花數(shù)相對較少,為1~2個,淡黃花百合種球規(guī)格為38.12~155.60 cm,單株花數(shù)為1~8,單株花數(shù)隨種球增大而增多,2種品種的花徑均較大,分別為10、11 cm,花瓣均較長,分別為15、16 cm,花瓣也較寬(外輪分別為2.8、2.9 cm,內(nèi)輪分別為5.1、5.3 cm);南川百合種球規(guī)格為34.76~61.84 cm,單株花數(shù)較多為10~18,但花徑較小,平均為6 cm,花瓣較短,平均為6.5 cm,花瓣也較窄(外輪1.3 cm,內(nèi)輪1.4 cm)。花型除南川百合為反卷外,其余均為喇叭型(表3)。
2.3.3 結(jié)實。
經(jīng)觀察,除文山百合因花枝折斷,未獲得種子外,其余3種野生百合的結(jié)實良好,可獲得大量種子。
3 結(jié)論與討論
經(jīng)3年的引種栽培試驗表明,除文山百合外,其余3種品種均能在遵義的氣候條件下正常生長,開花結(jié)實。其中南川百合和淡黃花百合繁殖容易,病蟲害少,適應性較好。淡黃花百合鱗莖較大,是務川當?shù)厣a(chǎn)百合粉的主要原料,為藥食兩用的品種,應作為主要的栽培品種,為百合粉生產(chǎn)提供足夠的原料。南川百合是百合科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資源,亦是園藝上重要的育種材料和藥食兩用品種,此外,雖然花徑較小,但單株花數(shù)多,花型為反卷,花色艷麗,為黃紅色,具紫色斑點,植株較低矮,因而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1,4-5]。野百合與文山百合的鱗莖均為白色且較小,易受螞蟻危害,特別是文山百合,種植3年后,鱗莖幾乎被螞蟻吃光,但據(jù)務川當?shù)匕俸戏凵a(chǎn)廠家介紹,文山百合和野百合的白色鱗莖雖然相對較小,但淀粉含量相對較高,也是生產(chǎn)百合粉的較好原料,因此,進一步研究這2種百合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是拓寬百合粉生產(chǎn)原料來源的一條有效途徑。
目前貴州百合完全依靠野生資源,主要作為食品和藥材,野生百合切花市場幾乎為空白。由于對野生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了資源總量和結(jié)構(gòu)被破壞。要實現(xiàn)資源的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必須進行深入研究和深度開發(fā)[1]。迄今為止,人們對淡黃花百合、文山百合、野百合和南川百合的研究逐漸增多,對其鱗片扦插繁殖和組培快繁成功的報道也逐漸增多[6-9],對這4種野生百合的引種栽培觀察結(jié)果也證明了它們均能夠在引種地完成生活史,且多數(shù)品種具有良好的適宜性,這為擴大野生百合的種群數(shù)量、種植地域以及從單一食用、藥用擴展到切花、水土保持、風景園林等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超,董燕,韓見宇,等.貴州百合屬植物及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研究[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2,22(6):552.
[2] 朱立,儲蓉,孫超.貴州省野生百合屬植物引種栽培及保護利用現(xiàn)狀[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5):197-198.
[3] 曾燕玲,李黛,魏福倫,等.遵義務川野生百合的資源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6,8(5):61-62.
[4] 王瑞波,何平,胡世俊,等.南川百合與瀘定百合種群格局關(guān)聯(lián)維數(shù)的比較研究[J].重慶林業(yè)科技,2008(1):26-34.
[5] 劉燕琴,胡開治,肖波,等.南川百合組織培養(yǎng)研究[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06,8(9):32-33.
[6] 趙靜,帥明蓉,趙玉飛,等.南川百合組織培養(yǎng)與快繁技術(shù)體系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7(6):109-115.
[7] 江雪梅,楊懋勛,張應揚,等.野百合的研究概況[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6,25(4):25-27.
[8] 劉偉,曹曉慧.不同層次、不同激素及濃度對淡黃花百合鱗片扦插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1(8):85-87.
[9] 屈云慧,張婷,張藝萍,等.文山百合的離體培養(yǎng)及其試管籽球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7,43(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