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得內容少一點,學生才能學得多一點,簡稱教少學多。教得內容過多,學生反而學得少,簡稱教多學少。為什么會教少學多而教多學少呢?
教少學多是針對教學內容過多過難和學生學業負擔過重而提出的。面對教學內容過多過難和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現狀,我們提倡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教得內容少一點和淺一點。實踐反復證明,教得內容少一點和淺一點,學生才能有獨立思考、實踐和自主學習的空間,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教得內容少一點和淺一點,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狀態,才能產生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心理需求,從而學得多、學得深、學得好。從教學的策略上講,“教少學多”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教學策略。
教育同樣有戰略和戰術之分。從戰略上講,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能力和習慣,應當具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應當具有優良的品德和個性,應當具備良好的生存、交往和自我實現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為戰術的具體學科教學,只有教得適當少一點和淺一點,只有讓學生在學有余力的狀態下成功地學習,才能實現培養人的戰略目標,這是戰略和戰術的和諧與統一。反之,教得過多過難,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疲于應付,就會缺少獨立思考和自由發展的空間,學習心理經常受挫,勢必影響教學效率,難以實現培養人的戰略目標。在高難度高負擔的學習狀態下,很多學生通過高強度的模仿性題海戰術,即使取得暫時性的高分,但卻失去對學習應有的興趣和愛好,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其結果是戰術勝而戰略敗。許多幼兒園的“小學化”教學,不少中小學教學內容的繁、難、偏、舊、深、怪以及教師的“滿堂灌”現象,表面上讓學生多學到一點知識,取得一些高分,實際上卻讓學生失去了應有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知識僵化,思維呆滯,付出的代價沉重,可謂教多學少。這樣的教學看似贏在起點而實際輸在終點。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從以上教少學多與教多學少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只有教得適當少一點和淺一點,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教師才有可能在學生的思維、情感、身心健康、能力形成、習慣培養等方面統籌兼顧,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相比之下,在高難度、高負擔的學習狀態下,教師和學生都成為題海中的“題奴”,身心受到嚴重損傷,根本就談不上什么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新課標中不僅降低了部分知識點的難度,還將部分難度較大的知識調整為選學內容,目的就是要改變課標中依然存在的部分知識點要求過高、過難的問題,使教學變得通俗易懂,變得更加高效。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少學多與教多學少。
有學者對中美教育進行了比較,指出美國的教學是“慢進度下的能力遷躍”。同樣是一個知識點,美國的教學比較慢也比較淺,但在教學過程中美國卻十分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如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本領,等等。這種慢進度的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相比之下,中國的教學比較快、比較難,更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能力和情感的培養、這就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于教少學多與教多學少,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科學思維》一書中寫道:“二十年代的北京師范大學附中有過特別優良的學習環境,我在那里度過了六年。當時,這個學校學生臨考前是不作準備的,從不因為明天考試而加班。大家都重在理解而不是記憶。考試結果,一般學生都是七十多分,優秀學生八十多分。后來到了另一所學校,這個學校與師大附中不同,考個八十多分不算好學生,得考九十五分以上才行。所以我的功夫都用在背誦上去了,以應付考試。”從錢學森的這段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錢老是希望教學輕負擔的,輕負擔可以重理解,而如果考試的壓力過大就會重背誦,其結果是教多學少。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教少學多與教多學少是關于哲學的一個“度”的問題。教得過多過難,學生負擔過重,是一種“過度”,“過度”就會適得其反,就會過猶不及,就會拔苗助長。教少學多是對教多學少的一種行為糾偏,教少學多同樣有一個“度”的問題,應當實事求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盡可能地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培養更強的能力,教得過少也不利于學生潛力的挖掘,從而造成學習資源的浪費。
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只有按規律辦事才會少走彎路,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的。廣大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學工作的度,正確處理好教少學多與教多學少的問題,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益,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
韋衛,江蘇省大豐市飛達路初級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中學高級教師、中國物理學會會員、江蘇省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鹽城市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鹽城市模范校長、物理學科帶頭人。1983年參加教育工作,先后在農村聯辦初中、鄉鎮初中、農村定點完中、縣城初中擔任校長,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其長期致力于教育教學研究,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中學物理》、《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等各類期刊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所研究的“雙分”(分階段、分層次)教學改革成果被“江蘇教育新聞網”、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等機媒體、機構推廣,并先后主持結項《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改革研究》、《初中物理“五步”導學法教學探索研究》、《初級中學實驗室安全隱患分析與消除對策研究》、《初中物理“雙分”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構建農村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自主互動教學模式》等國家、省級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