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加拿大前總督吳冰枝講過的一句話,她對居住地的唯一要求是:四季分明。
分明的四季有分明的顏色:春天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秋天的顏色是金黃色的,冬天的顏色是潔白的,而夏天的顏色則是令人摸不透的。能夠欣賞到四季的變化真的是一種難得的樂趣,領略到大自然展露的力量,人的心情轉為謙卑,四季的顏色更是沁入人的內心。
人的內心其實也住著四季的風景,也會呈現四季的顏色。所謂心外看四季:春花、夏暑、秋實、冬瑟;心內存四季:盼春、畏夏、悅秋、懼冬。所以,人的幸福指數的變化,也大多與內心的季節有關。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會不自覺地疲于跟隨快速的生活節奏運轉,將內心雕刻過多的速度符號,忽略了還有一種適應叫包容。于是,針對外界刺激,順境喜樂、逆境哀怒,很少去學著去理順與疏導,常常逼迫自己充當某種人生角色,變得封閉、無力、脆弱、深受束縛,內心變成了一個季節和一種顏色,四季更無從安放。
既然內心有四季,那么我們就要學會和內心的四季對話,不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學會正確處理和傾聽心底的呼喚,直面現實,調整、疏導內心的繁雜,找出順應內心的方向,從而擁有力量來自我成長和完善。
曾經有一位修禪訪道的人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尋求悅己且悅人的方法。智者贈語:“把自己當別人,把別人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把自己當自己。”文字更替的簡單四語,卻娓娓道出了幸福內心的獲得在于角度轉換,以“無我、慈悲、智慧、圓滿”不同的角度約會心靈。所以,對話內心的四季歸根結底是以平靜、豁達的心境,通過權變與制衡達到幸福的平衡點。
一個真正能對話內心的人,也許會有秋日般的悲傷,但生活的色彩不會一片黯然;也許會有仲夏般的興奮,但高歌的天空永遠飛翔掌控的翅膀。學會傾聽、學會對話,進而學會承受、學會擔當。放慢人生腳步,給疲憊的心靈格式化,再雕刻四季華章,讓人生的步履在陽光、巨浪的考量下,積淀更多的沉穩與豐厚。對話內心,在踽踽獨行、默默跋涉中懂得愛、學會愛,在幸福的包裹下,舒展恬淡、灑脫的生命情懷。以坦蕩之情接納成功,以樂觀之力驅散苦痛,無論生活變化多種,永遠舒展自如微笑,相信“世界之所以有了我們,是因為它需要更美”。
一個懂得對話內心四季的人,生命就像廣闊的水面一樣,豐沛而又充滿活力。
越過內心,抬頭看星空,你會發現就像小王子所說:“如果你愛上一朵花,所有繁星都是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