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譽為“天下山水之觀在于蜀”的四川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山脈的綿延起伏、山岳風光的雄、險、奇、秀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賦予了這個西部旅游資源大省以獨特的山地資源魅力。以四川千佛山為例,千佛山獨有的動植物資源、峰巒奇石、瀑布海子、懸崖峭壁與佛教文化的融合等,為千佛山帶來了極大的旅游開發價值。在當前我國旅游行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日漸提升的趨勢下,以四川山地資源的自然動態風光為基礎,針對其資源特點和開發潛力,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的開發規劃,對于促進四川山地生態旅游行業的整體發展而言更具有促進性。
關鍵詞:四川山地;旅游資源評價;資源開發;千佛山生態旅游
一、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基本現狀及開發優勢
四川的山地資源以全省面積49.8%的比例多分布在四川的西部高原和盆地邊緣處,作為四川特色旅游資源之一,其具有景點多、功能多、山地資源類型多、地形復雜、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垂直差異明顯、冰川規模極其壯觀等特點,因此具有極大的旅游開發價值。整體面積達到122平方公里的千佛山生態旅游風景區位于四川綿陽的西北部,以千佛山的山地資源為核心向周圍綿延開來,位于成都到綿陽到九寨溝再到黃龍寺的黃金旅游線中,并與白水湖、羅浮山及龍泉礫宮多項生態景區構成綿陽的內環旅游線。
千佛山的山地資源具有幽、險、奇、絕、秀等特征。千佛山每年11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之間的積雪期間內龍洞溝、淋冰崖、海子溝等冰凌高掛最高達到300米,冰雪世界的瑰麗與王家藥場的林海雪原,可為渴望北國雪原風光的游客帶來了新的體驗。
從千佛山山地資源的表現特征來看,千佛山山頂具有一覽眾山小的優勢,東側坡型具有多層次和柔緩性,西側絕壁剛勁壁立,千佛山獨有的天門洞、云巖、盤龍石及形態美好的蘑菇石、石筍、巨幅白巖等,與清麗的水景聯袂,從色、形、光、聲多方面體現出千佛山山地資源獨特的觀賞價值。千佛山在多種動物和植被的聚集下,具有著獨特的動態美、形態美、聲音美。
千佛山龍洞溝擁有高度160米、水幅在3-7米之間常年不斷的多級性瀑布,單級瀑布高達66米,在千佛山特有的山地地貌特征下,單級落差額度高于300米的淋冰巖和珍珠灘季節性瀑布以其靈氣足、觀瞻性強和規模大對游人極具有誘惑力,豐沛的水源和適宜的溫度決定了千佛山多樣化、優秀的生物圈架構,景區的物種基因庫極為豐盛,成土母巖主要為灰巖、片麻巖、千枚巖,在成土因素多樣化的作用下,土壤垂直帶譜的分布更為明顯,腐殖層深厚及ph值穩定的前提下,區域中現有名貴中藥材含貝母、天麻等50余種,脊椎動物68科,珍稀動物如金絲猴、大熊貓、云豹等,奇花異草珍稀動物等相應成趣,氣候宜人風景誘人。千佛山生態景區以氣候、生物、水文、地形、土壤等的復雜多樣,以及山地特殊氣候所孕育的生態資源種類的豐厚性等為千佛山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
二、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開發條件及問題
1、千佛山山地旅游資源的良好開發條件
千佛山山地旅游資源的高開發價值主要包括自然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古寺古廟古鐘的悠久傳承,風土人情和民間傳說的奇妙,革命遺跡和佛學文化的人文特性等。從千佛山山地資源開發的區域型特色和景點分布情況來看,從擁有珙桐林、海子、峭壁絕壁、瀑布等的龍洞溝景區上行可抵達千佛山的頂景區,云海、佛光、日出自成一景,天門洞、云巖、望香臺、蘑菇石、盤龍石、杜鵑林、易家大坪等的景點空間較為緊湊,集中開發的過程中,更有利于進行旅游線路多樣化的設計。千佛山具有良好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千佛山與成都間車距小于1.5小時,臨近北川、綿竹、德陽、綿陽等,景區規劃時景區的可進入性極強。景點之間的緊湊性對旅客的集中景點觀賞及旅客資源的帶入等具有良好的促進性。隨著千佛山山地旅游風景區的逐步開發,在九寨溝被列為黃金旅游景點后,千佛山區域的旅游客源極為豐厚。
2、千佛山山地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然而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的天然優勢在缺乏有效開發的前提下并不一定能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由于地處在內陸,受到開發理念、原則等較為落后的前提下,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的開發中同樣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山地資源本身作為生態型可持續資源,對其進行經濟和山地自然的結合型開發可作為千佛山山地資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開發中受到觀念落后、技術和操作水平低下等的影響下資源破壞和浪費極為嚴重,比如千佛山在前幾年旅游發展極為火爆時,游客眾多導致環境承載力趨向極限,景區內來往車輛的不斷增加為千佛山區域水源、土壤、大氣等造成了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從市場定位角度來看,山地資源和景觀旅游市場主要以歐美市場的客源為主,但是目前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的開發主要以國內市場的客源為主要定位,西方游客市場的開發力度不足,作為內陸的區域,四川千佛山與山地旅游主要客源市場間的距離也造成了國外游客數量受到限制。作為典型的山地旅游資源,四川千佛山在開發中在硬件設施部分需要極大的投入,但是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覆蓋區域極為廣泛,在一些基礎條件較差的區域在吃、住、娛樂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設施,接待能力不足的前提下,餐飲、住宿、交通等方面的不足則被放大,很容易造成游客的不滿和投訴。四川千佛山山地旅游資源的當前項目開發,除個別的區域如千佛山本身外,相鄰區域的山地景點也僅能提供觀光旅游服務,特色旅游和度假旅游服務相對較少,四川千佛山山地的旅游資源特色尚未挖掘出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的發展。
三、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的科學型開發規劃
1、重新調整客源定位,構建大旅游精品環線
正如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開發中對客源定位與實際山地旅游客戶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四川千佛山山地開發規劃的調整需要以市場真正發展為前提,按照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兩種趨向,立足四川千佛山山地的區域特色和交通環境特點,分別進行客源市場定位的規劃。如國內市場以德陽、成都、綿陽作為一級市場,重慶和附近區域作為重點開拓市場,東南沿海、天津和北京區域列為機會市場。國外市場同樣分為三類,亞洲短程和九寨的環線作為基礎市場,澳大利亞、北美和歐洲則作為開拓市場,中東、俄羅斯及其他區域列為機會市場。考慮到四川千佛山山地的綠色、生態型開發需要,結合山地資源開發產業鏈延展的需要,可從食、住、行、娛、游、購對四川千佛山山地生態旅游進行特色性規劃,比如旅游的主干線方面則可設定雙河口——寶藏寺——龍洞溝——盤龍石——易家大坪——杜鵑王——千佛頂——衫板王爺——白巖——茶坪——雙河口。針對千佛山周圍一區一景,景色的空間性聯系緊密的特色,在構建大旅游精品環線的原則下,可以開發多元化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多樣性生態觀光景觀、療養避暑、健身旅游等精品旅游服務。
2、利用地理景觀特色變化,合理設計開發布局
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開發主要以其豐厚的天然資源、人文景觀的悠久神秘、生態環境的良好性等為開發基礎,由于山地四季的變化程度不同,其景觀特征、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化可以配合人工景觀的培育,作為不同季節特色旅游產品開發的基礎,以降低山地旅游淡旺季的經濟收入差。考慮到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開發的總體布局需要,在旅游服務中心方面可按照地理景觀分布的特征來進行三級旅游服務中心的區分型設置,如白巖千佛廣場接待中心和寶藏寺海龍接待中心可作為一級旅游服務中心,千佛山頂設立二級旅游服務中心,三級旅游服務中心則按照不同景點的分布狀態進行靈活性的調整和設立。景區開發方面可設定四個重點開發區域,如包含日出、佛光、云海、佛教、云巖和天門洞的千佛山頂景區;包含蘑菇石、佛祖廟、杜鵑林、壺嘴和石筍的白巖景區;包含山地混交林的生態系統、海子、絕壁、珙桐林、峽谷等在內的龍洞溝景區;包含杜鵑、懸崖、高山闊混交林的生態系統、絕壁等在內的衫板王爺杜鵑走廊——易家大坪——盤龍石。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行可持續性開發規劃
山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前提下,減少污染生態環境的行為。一方面逐步完善現有如景區內外所需的衣、食、住、行、娛樂等各項基本服務設施,嚴格控制山地旅游區域的覆蓋性面積,比如避開生態環境的脆弱區和珍稀動物的日常生活區,對主景區的規模和景點的數量必須嚴格控制,強化景區外圍的開發,以此來降低主景區的旅客壓力。在景區開發之前,從規劃角度立足行業規范和國家標準來制定四川千佛山山地旅游規劃方案。合理測算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開發區域的生態旅游容量,明確需要保護和開發的區域及項目,按照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并遵從規劃落實需要來編制詳細執行規范。考慮到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開發的保護評價管理需要,可引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逐步構建和完善四川千佛山山地資源開發所需要的旅游信息系統,并從多渠道來爭取開發的資金。
【參考文獻】
[1]楊光.山東省山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及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4(04).
[2]毛國棟.福寶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規劃[D].四川農業大學.2012(06).
[3]涂瓊華.GIS在山地旅游管理中的應用[M].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