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可持續發展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并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特別是教育領域。高職教育作為我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載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設計技術專業是近年來的新興專業,為我國建筑領域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本文將對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高職建筑設計特征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高職建筑課程教學設計策略,從而推動我國高職教育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高職建筑設計
前言: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對社會各個領域具有深遠影響。傳統課程設計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育需求,目前,教育、課程等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了人們廣泛關注。
一、基于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特征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可持續發展觀念和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并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建筑設計也隨之出現健康建筑、智能建筑等與可持續發展觀念符合的新概念。可持續發展影響下的建筑設計專業主要是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社會、生活以及生態等主體之間和諧相處。因此,在可持續發展觀念影響下建筑設計專業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創新與可復制性
創新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的關鍵,也是建筑設計專業的靈魂,創新和復制將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建筑設計專業開始極力進行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創新,新型建筑材料被不斷應用,新的建筑新不斷涌現,并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為建筑領域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二)生態與節能性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終目標是確保地球上的資源能夠保障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建筑作為資源消耗的最大領域,對生態環境等具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的出現意在使用可循環和可再生建筑材料,減少能源使用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碳排放量,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美學標準與社會公平
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的發展,對人們的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在維系社會、人們之間關系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另外,可持續發展建筑還能夠兼顧每一個社會主體的利益,在建筑設計、使用等過程中都能夠充分體現出這一點。因此,可持續發展建筑具有美學標準和社會公平性[1]。
二、基于可持續發展,高職建筑設計建筑課程教學設計策略
(一)知識方面
建筑設計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需要堅持完整性原則,將可持續發展思想滲透到教材中,側重突出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引進新工藝等方法;另外,建筑課程設計知識體系構建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高職學生實際情況,由于高職學生基礎較差,教師應立足于未來建筑發展趨勢,豐富學生知識面,增加課程項目,例如:計算機應用、組織管理等內容,通過拓展學生基礎知識儲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入分析建筑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推動我國高職建筑設計專業教育進一步發展[2]。
(二)技術與情感方面
在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影響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專業技能,例如:技術認知技能、社會情感技能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形成可持續生活能力。然而,由于高職學生生源廣泛,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等多個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進行建筑課程設計過程中,課程設計應加強對學生技術認知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培養測量放線、材料鑒別等基礎能力;社會情感技能夠對社會行為以及可持續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建筑設計專業設計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培養學生人際溝通過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等,從而提高學生管理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
(三)認知態度方面
學生認知態度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處理問題的重要途徑,站在不同的立場思考問題,并作出準確的決策。因此,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應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可持續發展觀點,認識建筑材料和建筑構造的歷史、未來等,培養學生能夠從多方面考慮問題。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放,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對人們本性、價值觀之間的競爭的認知,引導學生樹立奉獻精神,在日后工作中,保持負責的行動態度[4]。
(四)價值觀念方面
可持續發展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一定影響,建筑課程設計價值觀主要體現在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之間的可持續發展關系,一方面建筑材料的選擇要以切實保護環境為前提,實現自然資源與其他社會主體之間的利益平等;另一方面,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管理方要為所有人建立信任、理解的社會環境氛圍。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這一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
(五)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是教學課程實施的重要基礎。因此,建筑設計專業在設計過程中要明確環境對教學的重要性,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并將六大學習情境作為教學基礎,加強實踐訓練,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另外,教師還要認識到建筑設計專業的本質,將建筑基本構建過程作為基礎,堅持實踐原則,實施以學生參與為主,跨學科并面向行動互動的綜合實訓及生產的教學環境,并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多媒體技術與建筑額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打造一個形象、生動的課堂氛圍,創造立體化教學環境[5]。
結論:根據上文所述,在可持續發展觀念影響下,建筑設計專業教學迎來了更大的挑戰。為了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應對課程進行調整和革新,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面向未來,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樹立正確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推動我國建筑領域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勇旗,孫青.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0,18(03):259-261.
[2]梁金城.調整服務方向 增強專業活力——我院礦產地質勘查專業發展的形勢和對策[J].現代大學教育,2012,20(05):12-14.
[3]吳子貴,胡旭陽.淺議博士研究生培養與產學研耦合新模式的建立[J].高等農業教育,2011,10(8):158-159.
[4]劉春華,許占林.全國高等工業學校電工技術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情況[J].電氣應用,2013,14(01):265-267.
[5]楊帆.淺析影響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因素[J].職業教育研究,2009,12(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