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人們的物質要求得到相當大程度上的滿足。與此同時,也引起了一系列關于人的發展的問題的討論。人的和諧發展,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關于人的發展問題的討論的焦點問題。以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基礎,研究人的和諧發展的相關問題,對于解決人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字:人;和諧發展;困境
所謂和諧就是事物內部各組成部分以及事物之間的協同協調適應關系,所謂發展,即一事物向另一事物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合乎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向高級的過程。馬克思從哲學的高度闡釋人的發展時指出“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需要強調的是,人們追求和諧發展,是為了獲得更好地發展,而不是僅僅為了追求和諧。和諧的本質是尋求實現人的自由,讓自然之人與社會之人自由得融合。
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的和諧發展的內在根據
人的發展歷程,簡言之,是人自身的實踐本質不斷完善的過程。人的本質的規定性既包含人的自然性,又包括人的社會性,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和諧發展則含概了人的自身因素之間的協調,又包含了與外部尺度的同一。亦及人與自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之間相互協調發展的狀態。同時人的和諧又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具有相對性,變化性,是辯證的發展,最終走向人的終極關懷-人的自由發展的過程。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關于人類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是以人的和諧發展為基本理念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未來新社會人的生存與發展狀態的本質規定,主要是指每一個現實的人擺脫和超越各種內在和外在的限制與束縛,從而在關系、能力、素質與個性等諸方面所獲得的普遍提高與協調發展的過程和境界。而人的和諧發展的本質是使人自身得到完善,并且達到自身與客觀世界的協調統一,融洽發展,二者有著共同的目標。
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的意識到,所謂的“自由全面”和“和諧”都不是一個絕對的、無條件的涵義。人若想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就要實現人的實然性與應然性的高度統一,達到人的全面發展的最高要求是我們在發展中要達到的每一個層面上的和諧,也就是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等一系列要求。
二、人與世界關系的協調發展是人的和諧發展的外在尺度
人是客觀世界的一部分,與客觀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發展也必然受到客觀世界的制約。
首先,人是自然存在物,自然是人的存在基礎,是人的第一需要。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是自然界的內在尺度,自然界有其自身發展變化的規律,這就要求人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尊重自然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地和諧發展。其次,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在社會中,與他人發生各種復雜的關系,這些社會關系是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產生的,同時也制約著人自身,個人與社會存在著這樣一種互動關系。只有在社會關系的生成和發展中,人的社會性才能全面體現。交往的普遍發展,使得人的社會關系變得豐富且復雜,只有協調好交往過程中的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夠實現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發展。
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而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卻作為一個重要的外在尺度制約著人的發展,只有尊重客觀世界固有的規律,發揮積極的主觀能動性,協調好人與外界尺度之間的相互矛盾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人的和諧發展。
三、當代境遇下人的和諧發展的困境
隨著生產力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日臻成熟,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人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強調。然而人的生存狀態的惡化,精神生活的匱乏,情感寄托的失落的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和諧發展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合理超越人類發展的三重困境,以實現人的和諧全面發展。
困境一:人的生存環境的惡化。當今社會,人類在竭盡所能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的同時,往往是以傷害自然為前提的。對于自然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直接危及人類的發展。例如,我國近年來肆虐的沙塵暴,范圍不斷擴大的霧霾,以及三番五次的禽流感等等,都是人類對自然無節制破壞的后果。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為我們的生存延續提供物質資料。我們應當在利用自然之時,尊重自然規律,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并加以合理的保護,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以達到促進人類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終極目標。
困境二:人與社會矛盾的尖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過分執著于物質追求,致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出現了很多問題,甚至造成交往危機。例如:人際關系日益淡漠化,冷漠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只存在利益關系的傾向;市場化的發展使得“拜金主義”或“拜物主義”廣泛存在,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切向“錢”看的現象日益嚴重。要想超越這種現象,我們必須要徹底摒棄拜金主義和拜物主義,同時加以制度的約束和道德的規范,才能調和社會關系的矛盾,以實現促進人的和諧發展。
困境三:人自我發展的困境。由于商品經濟的發達,人們已經從單純的滿足物質生活追求轉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追求。但是人們的精神生活還是相當匱乏的,在精神追求的過程中又會陷入盲目和從眾的誤區。例如:盲目追求名牌,而忽視了商品的實際用途;從眾跟風,而忽視了自己的真正需要。與此同時還產生了一系列的派生問題,如盲目攀比,價值觀錯位,道德失范等等的不和諧因素。這就需要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好我們的人生定位,不要一味的追求物質滿足,而是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以促進我們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陳尚志.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韓慶祥.人學-人的問題的當代闡釋[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萬光俠.和諧的哲學審視[M].青海社會科學.2000.
作者簡介:王彥婷,女,1989——,河南鶴壁人,現就讀于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