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搖籃,師范生走上教師崗位后,面對的學生是一群有著獨立個性特征的群體,他們的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成長曲線的走向。而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關系教學效果的優劣,并影響兒童身心的發展。兒童文學在提高師范生素質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師范生;素質培養;兒童文學的普及
1900年,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在他的代表作《少年中國說》談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1]兒童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在國家興旺與發達、繁榮與富強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921年,郭沫若在其著作《兒童文學之管見》中也曾提到:“兒童文學的提倡對于社會和國民,最是起死回生的良藥”。[2]很顯然,對兒童的教育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孩子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知識素養將直接影響社會的未來、國家的前途。兒童文學切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具有適合兒童心理發展與審美意識的藝術特征,有益于兒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長。0-18歲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階段的孩子是兒童文學的讀者,師范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的也是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教書育人工作,師范生的兒童文學素養,勢必影響他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的兒童文學知識豐富與否,也將直接影響兒童對兒童文學的理解與接受,更會影響到未來一代的文學素養,因此,兒童文學應該作為師范生的必修課來學習。
兒童教育與兒童文學密不可分,然而長期以來對兒童教育有著重要影響的兒童文學教學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國際上如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一些較發達的國家,都極其重視兒童文學的發展,不但形成了相當完善的兒童文學教研體系,并擁有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配套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博導王泉根教授曾經表示:“全國絕大多數高校的中文系、文學院沒有專職的兒童文學教師。另有一些院校專本科、幼師的兒童文學課全由一位教師承擔,更嚴重的情況是有一些師范院校的兒童文學課是一片空白!”[3]我國高等院校的兒童文學教學始于建國初期,50年代初,在鐘敬文先生的倡導下,北京師范大學的兒童文學教研室率先成立。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兒童文學雖然有進步,卻并未達到預期的高度。經調查統計,設置了兒童文學課程的綜合大學在國內寥寥可數,絕大部分都處于缺失狀態。在各級各類師范院校中,開設兒童文學的專業除了學前教育專業外,其他專業幾乎都不開設兒童文學課,即便開設這門課程,也只是作為選修課讓學生自己選修而已,并未提高到專業課的高度。高等師范學校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搖籃,加強師范生素質培養是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當前素質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階段,培養師范生的兒童文學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普及兒童文學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引路人,首先必須具備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每年在新生入學第一堂課,筆者都會問新生一個問題:“排除各種客觀原因,真正想當老師的同學有多少?”遺憾的是,每次都是舉手者寥寥。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物質越來越富足,而精神卻愈發貧瘠。許多學生直言不諱,他們選擇讀師范當老師的初衷更多的是遵從父母的意愿,或者僅因為家庭經濟窘迫,而讀師范專業價格便宜或者免費。試想如此不情不愿的師范生屆時走上教師崗位,帶給孩子們的又是怎樣一個消極的局面?可以這么說,教師最重要的素養就是有愛心,保有愛心,才能堅定他們為教育事業奉獻自我的決心,才能真正融入孩子們的世界,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兒童文學是文學中最基礎、最快樂的文學,兒時的記憶總是那么美好,大學生已經遠離了他們的兒童時代,快樂簡單的兒童文學能夠架起兒童與成人心靈的橋梁,拂去心靈的塵埃,喚醒心中的美好回憶,培養他們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當他們重拾兒時的童話故事書,重溫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兒童文學經典,當他們重新翻開《皮皮魯外傳》、《木偶奇遇記》等輕松有趣的故事,他們的心靈一定會重新沐浴上一層童真的色彩,他們的童心也會在這樣活潑歡樂的氣氛里被喚醒。當他們重讀《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充滿愛意的童話,他們的心靈會重新被真善美染渡。通過兒童文學的浸染,我們的師范生可以重新喚回童心,或者建立起對童心的向往,可以培養他們的職業情操,堅定職業理想,培養熱愛教師職業、熱愛學生的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為他們畢業后從事教育工作提供根本的源動力。
二、普及兒童文學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業務水平素質
以往大家都覺得只有畢業后從事語文教學的師范生才應該學習兒童文學,事實并非如此,各類專業的師范生都應該學習兒童文學。
基礎教育的接受對象是中小學生,年齡處在0-18歲之間,而兒童文學的主要接收對象恰好就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從事語文教學的師范生自不必說,從教材來看,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80%以上,而到了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作品為50%,因此,作為未來教師的師范生,必須海量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掌握系統、專業的兒童文學理論,摸清古今中外兒童文學的發展脈絡,為今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必須能夠在教學中舉一反三地插入各種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因此,對于從事語文教師的師范生來說,兒童文學的學習不僅必然,而且必須深入其中,具備基本的研究能力。對于非中文專業的師范生來說,普及兒童文學的學習同樣必不可少。中小學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一群成長中的孩子,每一個階段的孩子都有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如果教師不了解他們的特點和情感,不能夠融入他們,只是對他們進行抽象的說教或板起面孔訓斥,相信孩子們會產生抵觸的情緒,勢必會給自己的教學和工作帶來困擾。異彩紛呈的兒童文學作品,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開啟了一扇聆聽兒童內心情感的窗戶。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形象簡單鮮明,情感細膩純真,充滿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極好地展示了兒童的內心世界,反映了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獨特的個性和心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以形象生動的兒童文學作品為例對他們進行教育,效果肯定比簡單的說教要好得多。因此,普及兒童文學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業務水平素質,讓他們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特點和情感,便于他們在各科教學中因材施教,使他們的教學與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普及兒童文學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師范生健康的身心素質
北大教授、作家曹文軒曾說:“兒童文學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今天的教育更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是教育改革和實踐的出發點。作為未來教師的師范生,光有豐富的知識不夠,還得有健康的身心素質,這樣才能將美好健康的品質通過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們。豐子愷說過:“圓滿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一鼎之三足,缺了任意一足,鼎都立不成。”日本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上笙一郎曾經說過:“兒童文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在身體、精神、社會方面均未成熟的兒童培養成為健全的人”。因此,作為未來教師的師范生的責任任重而道遠。如何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教師自身必須具備積極向上、健康美好的身心。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固然專業,但他們無法取代兒童文學在研究兒童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兒童文學展示的不僅僅是故事中幾個人物的悲歡離合,更多的是作者用真善美精心筑就的彩虹。兒童文學煥發著美麗的人性的光輝,展示著純潔的童心,引導師范生重讀林格倫作品、貝洛童話等世界經典,品味對人生、對世界的美麗幻想,可以幫助師范生重鑄健康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過去因為年紀小未能領悟參透的意境,而今回頭品讀,更能引發共鳴。普及兒童文學的學習有利于師范生培養正面向上的身心素質,這樣,等到他們走上教學崗位,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孩子們,傳給孩子們正能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師范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學習兒童文學有助于提高師范生各方面的素質,使其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精湛的業務水平素質、健康積極的身心素質。具備一定兒童文學鑒賞和指導創作能力的師范生,不但能夠用兒童文學獨有的美學特質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文化知識教育,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語言、人性、審美情感等方面的熏陶,使他們能在輕松愉快的故事聽授中識文斷字,受到美的熏陶,養成美好的品格。總之,學習兒童文學是教育教學對各級各類師范生提出的要求,兒童文學素質對培養下一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師范生必備的基本素質。
參考文獻:
[1]梁啟超.少年中國說[A],語文[C].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89.
[2]郭沫若.兒童文學之管見[A]郭沫若全集第十五卷[C].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205.
[3]王泉根.學科級別對當今中國學術的雙重影響[N].中華讀書報,2007-7-4.
基金項目:2012年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校級課題資助(編號:XYS12S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