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不斷地變遷,而為了適應這種變遷,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各行各業都發生了改變,法學研究方法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社會發展變化,無論是方法論、流派以及相應的法學方法都發生了改變,而判斷這種改變是否具有價值的最大依據就是是否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本文主要從兩方面介紹了社會變遷對法學研究方法的影響,第一方面是方法論、法學流派以及法學方法;第二個是主體性、市場經濟與價值法學方法,希望能為我國法學研究方法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社會變遷;法學研究方法;影響
法律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代的不同其代表的價值觀以及階級利益必然也不相同,價值觀以及階級利益的不同,必然會影響到研究方法,這也正是社會變遷帶來給法學研究方法最大的影響。從流派上來說,不同的流派抓緊的演化為法學研究方法,比如自然流派逐漸演化成了法學方法,而規范法學流派則逐漸的演化成了規范法學方法,這些法學研究方法之所以影響深遠,主要是因為它們真正的揭示出了法學研究的核心,從不同的側面完成了對法律的剖析。
1、方法論、法學流派與法學方法
社會變遷對很多行業以及流派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同的時代相同的學科也要有不同的研究理念,否則研究的內容只會停止不前,最后被社會淘汰,法學研究也不例外,如果隨著時代的變遷,其研究方法沒有任何改變,其存在的價值將會越來越低,甚至會消失,所以在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法學研究方法勢必會改變,而且影響非常巨大,無論是方法論、流派,還是其法學方法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是法學研究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這也是法學進步研究進步的發現。
1.1方法論的影響
無論研究哪一個領域,或者哪一個項目,都要確定方法論,這是研究工作的前提,雖然方法論有很多,因為不同的研究項目適合不同的方法論,而方法論不同其研究的具體方法也會有相應的差異。選擇好的方法論就是選擇了好的方法,如果方法沒有選擇好,研究只會陷入南轅北轍的境地,無法獲得實質性的效果。在法學領域,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我國并沒有統一的方法論研究,也很少有學者針對法學的方法論問題進行專項的研究,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來自于法學自身的特性,即法學存在的意義并不是為了追求科學或者是理解生活,其方法論研究與其他學科相比意義并不突出,法學存在的最大價值是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這種發生了改變,法學研究作為一項獨立的研究領域,其方法論逐漸受到重視,我國法律研究領域也逐漸涌現處理研究方法論的很多學者。法學研究與法學實施,一個是理論研究,而另一個是實踐,這兩者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方法論的研究時能夠為法學的實踐提供方向,能夠讓法學研究更加學術價值更加突出。
1.2法學研究流派的影響
在西方影響比較大的法學流派有三個,第一個是自然法學;第二個是規范法學;第三個是法律法學,這三大流派對整個法學研究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這三大流派對法律都提出了自己的認知,并且闡釋了其核心問題以及存在的價值。這三大流派中自然法學派是影響最大,可以將其作為法哲學派,該流派對真理的追求值得每一個尊重,在自然學派看來,法律是自然產物,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定律,只是被人類世界挖掘,人類將其發現并且應用在生命中,自然流派認為法學具有人性基礎,自然法的理論應用而生,而現實法只是自然法參照自然法而形成的。自然學派這一通過上述理論實現了對現實的認識以及批判。隨著其他流派以及自然法學流派自身的發展,很多學者都對自然法學派進行批判,其中一個與自然法學派相對立的流派就是分析實證法學派,這個學派主要研究的是法學的形式及其存在的內部邏輯。從法律社會學角度來看,法律只是社會事實,其只是存在在某個特定的時空中,而人只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其認識的更加深刻,而分析實證理論就是從中找到內部運行的規律,其主要目的并不是針對法律也不是針對價值判斷。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會有很多的流派對法學進行研究,從而擴寬法學研究的領域以及其他方面,為法學研究的學術價值的提高做出貢獻。
1.3法學方法的影響
法學流派隨著社會的變遷逐漸的演化為研究方法,而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法學方法就是自然法學派經過長期的發展演化而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發展,法學方法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價值以及哲理方法,自然法學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事先設置實驗,之后對法律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現象進行有效的分析或者批判。我們現代比較熟知的規范研究方法,其主要是由分析實證方法演化而來,這個方法也是需要通過法律現象以及相關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研究,只是其最終的目的是做出相關的判斷,其判斷的標準是法律。法律社會學派經過長期的發展,也逐漸形成了法學方法,其主要研究的依然是發來法律內部邏輯,主要的依據就是法律事實,這種法律結構性的研究,最終的目的就是實現法律與社會的科學認知,使其促進社會的發展。
2、主體性、市場經濟與價值法學方法
除上述的影響外,社會變遷對法學的主體性、市場經濟以及相關的價值法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1主體性影響
這里所說的主體性不僅僅是法律的主體性,更是國家的主體性,近代時期我國失去了自主權,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種社會性質下,不僅是法律,經濟以及政治等方面都失去了主體性,隨之而來就是文化主體性的喪失。近代很多仁人志士,都為徹底改變我國的社會性質而出現了努力,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這是仁人志士通過的努力,使得更多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有不同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更多的人開始對我國舊有的體制進行改革,其中法律就是最重要的方面。法學大的變革在我國社會歷史變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會性質不同,法律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也不同,從奴隸社會到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法律主體性質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研究方法必然會發生變化,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的變遷的確對法學研究產生重大的影響。
2.2經濟體制的變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我國終于出現了曙光,中國共產黨一直帶領著我國走向了新中國的成立,之后開始以恢復各方面的建設為主要任務,新中國成立的最初幾年,各種經濟性質的企業同時存在,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步確立了公有制體制,計劃經濟體制也逐漸形成,這種經濟體制在最初時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積極影響,但是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這種體制嚴重禁錮了生產力的發展,而且資源配置也同樣存在著問題,因此我國事項了市場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不僅大大解決了生產力,同時也是很多資源達到了合理的配置,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這是巨大的變大,可以將其稱之為摧毀與重建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勢必會涉及到法律,有很多法律條款也可以算作是摧毀與重建的過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也凸顯出人的主體性,這是巨大的發展,也可以稱之為巨大的進步。
2.3價值法學方法的影響
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經過漫長的時間,這是體制解放了生產力,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就是對人的解放,但是無論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還是人的解放都需要打破傳統思維,重新建立新的思維,這也是在改革開放之前,首先進行了真理標準的討論,思想意識的改變是一切變革活動的前提,而思想意識的改變也包括價值法學方法的變化,這一變革的過程中,法學發揮了其獨有的作用,比如發展現代化理論等具有代表性理論的提出,通過法學理論的不斷地討論,人的逐漸的獲得了正當的權利,某學者曾經表明資金的觀點,無論是哪種權利是否能夠得到尊重主要是看使其是否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經過不斷地實踐的發展,只有能夠讓人體真正的形式到法律賦予的權利,并且能夠保證公民的正當的利益,都是值得尊重的法律,上述的觀點也是我國立法實現價值的重要途徑。
西方啟蒙運動期間,經濟上剛剛興起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需要打破舊有的封建王權,以使自身能參與到政治決策之中以及思想上則需要從中世紀神學的、經院主義哲學中解放出來,為此則需要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的理論來應對這一挑戰。此時一批持有天賦人權、自然法、社會契約等觀念的思想家就出現了,他們思想的共同之處就在于設定了一個早于國家的自然狀態并認為人權是天賦的、是任何人都不能剝奪的,套用洛克的話就是“這種自然狀態乃是受這樣一種自然法支配的,即為了促進人類的和平和維續,該自然法教導人們:人人都是平等和獨立的,因此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自然法學派在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中所具有的作用已成為歷史公案,由此也說明,法學流派、法學方法在某一時間段的興起并不是一種偶然的現象,而是與社會的變遷有著深刻的關聯性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社會變遷對法學研究方法的確產生了非常的影響,隨著社會變遷的更加深入,這種影響會更加的深入,而無論是社會變遷,還是法學研究方法的改變,都需要傳統的思維打破,不再受到傳統思想的禁錮,這需要更多偉大的人物出現,也需要群眾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 蔣蘇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成后“立法中心主義”的轉向[J]. 河北法學. 2012(04)
[2] 張善根. 西方法學流派的邏輯起點及其局限[J]. 求是學刊. 2011(06)
[3] 李瑜青,張建. 論民間法研究的話語意義[J].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作者簡介:惠強(1978-),男,河南周口人,周口師范學院政法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