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語是現代漢語中特有的一種固定短語。一些常用的成語,往往承擔重要的語義。對于高級階段的漢語學習者來說,這一部分知識即是重點,也是難點。但是,在教學中,可以用于補充教學的資源相當有限。因此,考慮將兒童文學中的故事類成語拼音讀物用于對外漢語補充教學。
關鍵詞:成語類拼音讀物;對外漢語;補充教學
成語是其他語言中沒有的特殊的形式,從二語習得的角度來看,對于母語中沒有而目的語中有的語言知識,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難度。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能回避成語的教學,因為一部分成語在現代漢語交際中的使用頻率相當高。特別是在一些較為正式的演講、報告、媒體報道中,成語經常作為表達意見、總結觀點的重要詞匯出現在句子中。如果對漢語中的成語一無所知,則會在閱讀和理解上形成障礙。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的教學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
通過與留學生交流我發現,學生更喜歡學習敘述題材的課文,因為敘述性課文有故事,有情節,不僅有趣而且容易理解,學習時也比較輕松,在完成作業的時候也比較容易。有對話的課文字數相對較少,學完了之后還能夠應用在交際中,學習起來很有成就感,因此也比較受留學生的喜愛。注音的兒童文學常常從寓言成語 、歷史成語和神話故事成語中選擇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參考其出處文獻,用現代漢語重新編排成活潑簡單的小故事。這種文體的成語故事,即是敘述性的,往往也多有對話。受此啟發,我認為,在沒有專門針對成年漢語學習者而編排的成語教學補充材料的情況下,可以用注音的成語讀物暫為代替,其優勢如下:
其一,在成語的選擇和編排上符合人的普遍認知規律,適合對外漢語學習者學習。在編排上,作者會盡量選擇那些用字簡單,容易理解且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其識字量有限,在閱讀時的理解能力就會受到制約,此外,由于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對于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有限。這樣,學習一些用字簡單,通俗易懂的成語符合由易到難的普遍學習規律。
其二,在語言的應用上,注音的成語讀物在語言使用上有其獨特的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風格也有利于漢語學習者。
首先,注音的成語故事全篇都是簡單句寫成的,沒有復雜的定語和很長的復句。對于留學生來說,閱讀起來比較輕松,這樣就能夠把閱讀的障礙降到最小,從而有精力在閱讀的時候理解和記憶相關成語。
其次,注音成語故事中一般會比較集中地運用常用的寫作中手法。如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等。很多學漢語的學生希望通過HSK考試。考試中比較重要也比較難的是寫作部分。作文不僅考驗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也考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眾所周知,提高寫作最有效的方法是閱讀和模仿。注音的成語故事讀物,就是一個很好的閱讀材料。其用字簡單,用句簡短,手法多變,多用修辭是很好的閱讀模仿樣板。經常閱讀這樣的文章,不僅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成語,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大為有益。
其三,注音的成語讀物,每字上都有拼音,而且字體往往比較大,這樣每一個字的讀音和結構都展示的十分清晰。對于那些漢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閱讀這樣的文章,可以培養字感和正字意識;對于漢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閱讀這樣的文章可以加深字和詞的印象,從而在書寫漢字及造句時減少錯誤的出現。
雖然,注音類成語讀物,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補充運用中有很多有利的地方,但是,注音成語讀物畢竟不是針對成年人學習漢語而編寫的。因此,在將注音類成語讀物運用到對外漢語補充教學中時,教師也應該注意到其不足的地方,從而通過適當的指導和干預,避免其不利影響。
首先,注音類成語讀物在內容上比較淺顯幼稚。成年漢語學習者常常認為自己學不到什么東西而產生厭煩感。針對這個問題,對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地道的語言表達方法和常用的修辭手法上,并引導學生模仿擴展。以強調語言知識的方法來減弱閱讀時的不良興趣。
其次,注音的成語讀物其編寫的主要目的是對兒童進行德育教育。往往會選擇一些具有民族精神的成語來進行講解。但是,書中強調的中華民族精神與留學生的價值觀很容易有沖突。除此之外,有些成語來源于對外戰爭,對于個別留學生來說難免尷尬。因此,教師最好 不要擴展那些敏感的成語,并客觀評價中華民族價值觀。
故事類成語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是中國哲學和思想的集中體現。因此,對外漢語成語的教學,不僅僅是關于現代漢語語言知識的教學,也是弘揚中國思想和文化的有利窗口。注音的成語讀物,則是一個比較簡便的橋梁。但并不是所有的注音成語故事都適合用做對外漢語補充材料。我們在選擇注音成語故事用于補充教學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要盡量選擇使用頻率高的成語。成語雖然成語包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但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能為了文化知識傳播而偏重于文化,忽略語言的應用。
第二,要盡量選擇與課文內容練習緊密成語。成語雖然凝練簡潔,但并不能獨木成林。因此,對外漢語教師在進行成語教學時,一定要明確補充教學這一立足點,不能背棄課本,另起爐灶。
第三,要盡可能尊重所有的學生。一些敏感的成語,如果一定要講,則淡化歷史故事,強調字面意思即可。
第四,有一些成語的比喻意義比本意使用頻率要高。這樣的成語不適合擴展成故事,因為故事立足于文獻,而文獻中單純是對成語本意的解釋,沒有引申義,擴展之后反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對外漢語的教學,雖然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其突出的一點就是教材種類少,補充教學材料也有限。因此,對外漢語老師,不得不借用市面上其他類別的圖書,用于對外漢語補充教學。在成語教學上,注音的成語故事讀物,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利于漢語學習的學生,但它畢竟不是真正為留學生編寫的成語補充教材。沒有完整的體系及層次,不能鮮明地突出中國思想和文化。希望通過眾多學者的努力,能夠改善這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