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海南省特有安諾蘭為基因組材料,采用改進的CTAB法提取安諾蘭葉片中的基因組DNA,通過單因素試驗,對ISSR-PCR反應體系中各影響因子進行優化和篩選,建立適合海南安諾蘭的ISSR-PCR反應體系:15 μL PCR反應體積,10×PCR Buffer,200 μmol/L dNTPs,0.5 μmol/L引物,1.5 mmol/L Mg2+,1.0 U Taq DNA聚合酶,40 ng模板DNA。
關鍵詞:安諾蘭;ISSR-PCR;優化
中圖分類號: Q949.718.43;S682.310.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7-0039-03
收稿日期:2013-10-17
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0062)。
作者簡介:任軍方(1980—),女,河北石家莊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熱帶花卉種質資源學。E-mail:renjunfang808@163.com。
通信作者:云勇,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E-mail:yyong-3027@163.com。安諾蘭[Anota hainanensis (Rolfe)Schltr]為蘭科安諾蘭屬植物,海南省特有種,產于海南省中南部低海拔丘陵地區,熱帶附生蘭,附生于低海拔丘陵地區的楓樹上。安諾蘭在春節前后開花,花朵清麗、密集而芳香,是極好的新春賀歲花卉。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標記即簡單重復序列區間DNA標記,是由Zietkiewicz等于1994年提出的一種新型分子標記技術[1],它利用基于SSR而設計的寡核苷酸引物來檢測2個SSR之間的一段短DNA序列差異。該技術的優點是所需DNA量少、多態性好、無須預知研究對象基因組序列等[2],因此該技術已被廣泛用于品種鑒定[3]、基因定位及遺傳多樣性分析[4-5]。由于ISSR技術也是基于PCR的一種分子標記技術,所以它同其他分子標記技術一樣,結果容易受多種因素干擾,如模板DNA濃度、Taq DNA聚合酶、dNTPs、引物濃度等都能影響擴增結果,甚至其中一個因素改變都會影響擴增條帶的位置或使其消失,從而影響整個試驗結果,因此在研究時應先建立合適的反應體系并對其進行優化[6-10]。本研究對海南省特有安諾蘭ISSR反應體系進行探索,旨在建立適于安諾蘭的ISSR反應體系。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供試安諾蘭來自于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園林花卉研究所蘭圃,試驗地點在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園林花卉研究所實驗室。
1.2試劑
Taq DNA 聚合酶、dNTPs、DNA marker等試劑均購于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0條ISSR引物參照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UBC)提供的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3試驗方法
1.3.1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用0.8%瓊脂糖凝膠電泳,以DL 2000為標準,檢查所得DNA的分子量、含量、純度、完整性,并將DNA濃度稀釋至40 ng/μL。
1.3.2ISSR-PCR正交試驗設計采用正交試驗建立 ISSR-PCR 反應體系并進行優化,參照陶興林等的方法[11-15]設置各個因素,考察模板DNA濃度、Taq DNA聚合酶、dNTPs、引物濃度等4個因素對ISSR反應體系的影響,設定5個水平,建立U20(54)均勻設計表(表1、表2),確立海南安諾蘭 ISSR-PCR 反應體系,每個處理重復2次。
3結論與討論
ISSR技術已被廣泛用于植物種質資源鑒定、植物遺傳多樣性等研究。ISSR擴增以PCR擴增為基礎,因此影響PCR擴增的因素如引物濃度、dNTPs濃度、模板濃度等都會對ISSR擴增產生影響。植物種類、試驗條件不同,各因子間相互影響產生的擴增結果也不相同,本研究中不同處理下的擴增條帶存在差異,因此須要對這些因子進行優化,選擇最佳組合。DNA Taq酶濃度是影響試驗結果的重要因素,其濃度過高容易產生非特異性擴增產物;濃度過低時,擴增產物效率下降。dNTPs濃度太高容易引起錯配,濃度過低會影響擴增效率。引物濃度則會影響擴增產物質量,濃度偏高會產生非特異性擴增,濃度太低則無法進行有效擴增。另外,退火溫度、循環次數等也是反應體系建立和優化的重要因素[16-17]。
本研究采用單因素與正交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對PCR各單因子進行研究,建立了適合海南安諾蘭的ISSR反應體系,即:總體積15 μL,10×PCR Buffer(含Mg2+)2.0 μL,200 μmol/L dNTPs,0.5 μmol/L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 40 ng,其他為超純水。并用ISSR引物823檢驗了該體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海南安諾蘭的種質資源分析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Zietkiewicz E,Rafalski A,Labuda D. 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 Genomics,1994,20(2):176-183.
[2]Shen J,Ding X Y,Liu D Y,et al.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 molecular fingerprinting markers for authenticating population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J].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6,29(3):420-422.
[3]譚祖猛,李云昌,胡瓊,等. 分子標記在油菜雜種優勢利用中的研究進展[J]. 植物學通報,2008,25(2):230-239.
[4]梁明山,曾宇,周翔,等. 遺傳標記及其在作物品種鑒定中的應用[J]. 植物學通報,2001,18(3):257-265.
[5]晏慧君,付堅,李俊,等. 云南普通野生稻遺傳多樣性和親緣關系[J]. 植物學通報,2006,23(6):670-676.
[6]宣樸,鄧婧,陳新,等. 苦瓜ISSR擴增條件優化的研究[J]. 核農學報,2006,20(3):215-217,168.
[7]王佳,梁國華,繆旻珉,等. 正交設計優化黃瓜ISSR體系[J]. 分子植物育種,2006,4(3):439-442.
[8]劉小溪,李枝林,賈文杰,等. 百合ISSR-PCR反應體系的優化[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30-33.
[9]寧靜,黃建安,李娟,等. 茶樹ISSR-PCR反應體系的正交優化[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6(4):414-417.
[10]李承卓,史艷財,鄒蓉,等. 平果金花茶ISSR-PCR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化[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1):17-20.
[11]陶興林,胡立敏,朱慧霞,等. 花椰菜的ISSR-PCR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化[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3):27-31.
[12]王興龍,金則新,李鈞敏,等. 接骨草ISSR擴增條件優化[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4):49-51.
[13]喬燕春,林順權,楊向暉,等. 均勻設計在枇杷ISSR-PCR反應體系優化中的應用[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09,28(1):123-126.
[14]王方,袁慶華. 冰草ISSR-PCR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化[J]. 草地學報,2009,17(3):354-357.
[15]馬嘯. 老芒麥野生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及群體遺傳結構研究[D]. 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8.
[16]白錦軍,魏安智,王佳,等. 仁用杏ISSR分析體系的正交優化[J]. 分子植物育種,2009,7(6):1237-1244.
[17]閆林,黃麗芳,譚樂和,等. 咖啡ISSR與RAPD-PCR反應體系優化[J]. 熱帶作物學報,2012,33(5):854-859.